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古代太醫頻繁進出後宮,皇帝爲何不擔心?

在古代太醫頻繁進出後宮,皇帝爲何不擔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太醫頻繁進出後宮,皇帝爲何不擔心?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社會,尤其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男女地位本就不同,所以對於男女之間的交往,是十分嚴格的。尤其是在皇帝的後宮,妃嬪無數,但是僅僅只有少數妃子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剩下的其他妃嬪,只能孤寂度日,生老病死便在這四周圍牆之中。

在古代太醫頻繁進出後宮,皇帝爲何不擔心?

爲了避免這些被冷落的妃子與男性私通,一般後宮中,只有太監纔可以任意出入。而那些侍衛,雖然需要管轄後宮的安全,但是在遇到這些妃嬪時,只能低下頭問安,甚至不能雙目對視。

近些年來,古裝劇大熱,而在這些古裝劇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身影,那便是太醫,後世也被稱爲御醫。在這些古裝劇中,經常會有妃子與太醫私通的現象,但是,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

早在春秋時期,醫生這一角色便已經出現了,《周禮·天官家宰》曾有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僪殺之齊。”

只是那個時候醫術高超的人非常少,因此太醫的地位非常高,各國諸侯都需要通過極高的俸祿才能留下這些人。當時醫生的社會地位也是十分低下,比如張仲景開辨證論治先河,撰《傷寒雜病論》,被尊爲醫聖,卻不見於正史,醫生的地位可見一斑。

但自隋唐後,官辦醫學已經比較發達,其中的醫學生經過多年的系統培養,層層考覈,其中成績優異的便能提爲御醫,爲宮廷服務,也就演變成了太醫或者御醫。

雖然有官銜,但是他們的品階並不高,歷史上執掌宮廷醫事的長官,如歷代的典御、奉御、院使(相當於太醫院院長)等均不過是四、五品官,普通御醫更是隻有七、八品左右。

比如華佗“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頗自悔”;東海徐氏“文伯亦精於醫,兼有學行,倜儻不屈意於公卿,恥以醫爲業。故其雖終身隨侍於歷代帝王之側而人不以‘太醫’稱之。”

在古代太醫頻繁進出後宮,皇帝爲何不擔心? 第2張

唐宋後,皇宮設立了專門的太醫院,太醫署等等機構,專門負責皇親貴族,後宮嬪妃的身體狀況。

在後宮之中,嬪妃宮女居多,爲了避免私通現象的發生,只有被閹割過後的太監,才能夠任意出入後宮。那麼一旦後宮嬪妃生病,太醫也會頻繁的進出後宮,難道皇帝不擔心出現妃嬪與太醫私通的現象嗎?

皇帝當然不擔心,太醫可不是誰都能夠當上的,他不僅僅要醫術高超,人品也要過關。太醫的選拔是通過地方官員考察,直到地方官員確認了這個人的品德以及醫術,並且還包括當地百姓的讚譽。通過這些流程,太醫纔會被舉薦到皇帝面前。

因此一位太醫的產生,來源於多方面的推選,如果一旦這位太醫與後宮嬪妃私通,又或者做出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那麼他所犯下的錯,還會追究到那些推選他們的人身上,因此太醫在後宮中必須謹言慎行,不能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除此之外,在太醫爲嬪妃診治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太監的陪伴,因爲在這個時候,太醫與妃子根據後宮倫理常規,是不可能孤男寡女獨自相處的,而太監作爲皇帝的眼線,一定會在當場監視的。

更何況,這些醫術高超、在皇宮任職的太醫,所照料的病人不是皇帝,便是後宮嬪妃。這些都是身份尊貴的人,如果有任何的疏漏,那麼這些太醫便會小命不保,所以太醫在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

比如馬文植著《紀恩錄》中曾有記載:其爲慈禧看病時,先行一跪三叩首禮,然後跪着回答慈禧的問話。診時“膝行至幾前”診脈,然後左右互換。如此壓之以大禮威嚴,戰戰兢兢的情況下,定然用意不盡,自然不能完全發揮醫生的水平。

在古代太醫頻繁進出後宮,皇帝爲何不擔心? 第3張

試想一下,哪個太醫會放着豐厚的俸祿不要,在有妻有妾的情況下,膽戰心驚的去勾搭後宮中的嬪妃?我想根本不會有人去做這種鋌而走險的事情吧。

古代太醫的地位不高,雖掛有官職,但是品階很低,而且都是負責治理帝王嬪妃、皇親貴族等羣體,稍有不慎,便丟掉性命。比如三國時華佗,因見疑於曹操而喪命,前秦太醫令程延,直言前秦主符生食棗過多致病,而丟掉性命。

再比如,歷代帝后駕崩,除非遺詔中有不須加罪之語,否則,無論御醫診治是否有過,均被處置,這已經是一種慣例。如若再和宮中嬪妃不清不楚,被皇帝得知,那可是殺頭之罪,滅族之禍,所以,古代還是很少出現太醫和嬪妃的不正常關係現象,皇帝自然也不用擔心。

當然,我們要相信愛情的偉大,但是太醫與後宮嬪妃的這種愛情,本身便是一種冒險,而同樣,他們的結局極有可能會是一場悲劇,所以量力而行,便是太醫的最高準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