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朝文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語:明朝崇禎皇帝在李自成的軍隊即將攻下京都時曾對百官大喊:“文官皆可殺也”。文官士大夫執政最早起源於隋王朝,隋朝雖然短但卻創立了科舉制,從此讀書人有了一條參與國家治理的途徑,到後來科舉制進一步發展到了宋王朝實現了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本來這也沒什麼,科舉制選取天下的文官人才是人盡皆知的一大創舉爲王朝的穩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爲什麼到後來文官實力在明王朝逐漸失控,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崇禎皇帝

明朝的時代背景

自科舉制度創立以來,科舉取士形成了文官制度,原因很簡單剛進朝廷的年輕進士需要朝中大員提攜,朝中的重臣也需要新鮮的血液爲其辦事,所以很容易形成人身依附關係。但是在明朝又有點不一樣,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按照朱子的著作考校世人,這就有很大的問題。你寫的文章到底怎麼樣?是不是符合題目這就很難說,因爲年代太近很多問題沒有形成共識也沒有後世的文學家加以註釋考證,誰也不知道朱子他老人家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再加上明朝中後期的皇帝都很懶很多時候殿試就是擺個樣子,所以科舉的主考官就有很大的權力,然後這些中舉的進士就會慢慢的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甚至可以強迫皇帝在處理帝國事務時摒棄他個人的意志進而左右朝廷政局,慢慢的這股力量開始變形——文官的實力強大到超越皇權。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建國時曾創立了嚴格的制度對百官尤其是武將進行約束,在朝政上也是汲取前朝的經驗控制武將帶兵的權力,到了明朝中後期一個武將見到同級別的文官竟然要實行三拜九叩的大禮,這也就意味着文官集團很少有有別的政治實體與其抗衡。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第2張

明朝皇帝大都昏庸

明朝在我國漫長的王朝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皇帝普遍昏庸,而皇帝能力的地下形成了兩個結果。第一衍生出宦官權力很大,不過宦官的權力雖然很大但是與唐朝中後期完全不同,明朝宦官只是皇帝的代表並不能脫離皇權獨自形成自己的實力集團,所以宦官的存亡都只由皇帝個人意志決定。當然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也和皇帝昏庸只能通過身邊的侍從太監來控制羣臣有關。

但是這就接着出現了第二個問題,就是皇帝昏庸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就會有正直能幹的文臣站出來匡扶天下,進一步鞏固文官集團的實力和在天下人心中正面的形象。比如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在大太監王振的鼓動下,皇帝不顧滿朝的反對決定親征蒙古,最終導致土木堡之敗,大明王朝在誕生不過幾十年後就面臨和宋王朝同樣的命運——失去北部的屏障,而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候出現了于謙,成功率領明軍在極度劣勢的情況下守住了北京,延續了明王朝的命運。

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大太監劉瑾掌控朝政甚至將內閣的首輔都被他罷免,但是劉瑾的被殺也是因爲楊一清、李東陽等人說動了張永,同時在朝中配合清除了劉瑾的同黨這樣才使得明王朝重回正軌。而通過一次又一次這樣的大事朝中的文官們向天下的百姓展示了這樣的一種形象:即文官始終站在正義的一方。但要知道大部分文官雖然滿口仁義道德,其實私慾一點也不少。甚至沽名釣譽、結黨營私的事本身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第3張

明朝文官

張居正開了個壞頭

毫無疑問張居正應該說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一位經天緯地的能臣,在他擔任首輔期間力行改革,爲了那些他素不相識的百姓對官僚體系動了手,儘管自己也是這個體系的巨大受益者。當經歷了官場數十年的爾虞我詐後大部分文官士子們都忘了他們立志讀書時的誓言,但是張居正沒有,他還堅守着讀書人的理想和良心。——爲天地立命,爲生民立心,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但是在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執政的老朱家可以說是孤兒寡母,因此很多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是由張居正一手負責的,萬曆皇帝只是象徵性的同意。長此以往朝中的官員都會知道現在朝廷中的大事都是由首輔大人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文官集團的統領決定的,這樣一來官員就不會認同皇帝。可是一旦萬曆皇帝臨朝,自己頒佈的政策根本實行不下去,這樣皇權的威嚴就受到了挑戰。儘管萬曆皇帝想盡辦法維護皇權,但是已經收效甚微了。後面長達三十年,最終以萬曆皇帝的失敗而告終的大議禮事件即是佐證。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第4張

張居正

文官結黨

後來曾有歷史學家總結過:明實亡於黨爭。其實我們縱觀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尤其是萬曆以後明朝各代皇帝的歷史就會發現,黨爭的問題實在是明代後期政治上的一個毒瘤。自科舉取士開創以來這些讀書人經過十年寒窗考上進士進入中樞後發現不找個靠山很難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下生存下去,於是很自然的形成了座師制度,即每科考中的士子都要拜會這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換句話說就是去拜碼頭請求這些朝中重臣的庇護和提拔。

慢慢地文官集團就開始結黨營私,在明朝天啓、崇禎年間更是達到了高潮,朝廷中遍佈各種大大小小的勢力,什麼浙黨、劉黨等等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東林黨。不屬於自己這一派系或者親從的因爲利益不同即使再有能力也不重用,即使重用也要處處掣肘然後羅織罪名加害,至於朝廷大局根本不關心。從抵禦後金時的熊廷弼、袁崇煥到後來南明的史可法,這些朝廷棟樑的慘死都有黨爭的影子。

爲什麼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 最後爲何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第5張

文官結黨

總結

總的來說明王朝文官實力達到歷代封建統治的高峯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其中既有開國統治者爲了束縛武將的權力故意將文官的地位拔高,又有歷史來到重大轉折口時文官中的傑出人才挺身而出帶來的正面影響。文官們以維護道統和禮法爲名和皇帝對着幹,而皇帝束手無策,這才慢慢導致文官實力壓過皇權,甚至失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