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左良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

康熙皇帝曾經爲鄭成功親題過一副對聯,裏面有對左良玉鄭成功等大明將領的評價:四鎮多異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上聯是說當年南明的四個總兵,個個擁兵近百萬,其中寧南侯左良玉號稱擁兵70萬(也有說80萬的,還有記載說實際只有30萬)。清軍南下時,這些總兵個個不戰而降,所以說“四鎮多異心”,整個明朝,只有鄭成功金門廈門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下聯是說南明五個小朝廷,福王、唐王、桂王、魯王皆無寸土,只有鄭氏臺灣一隅抵抗清朝,證明海外有明朝孤忠。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可見清朝康熙皇帝高度評價了鄭成功的抗清行爲,對左良玉等一幫明朝將領,非常不看好。左良玉屬於:對上不能盡忠,對下燒殺搶掠。

這樣的評價出自敵軍首領康熙皇帝,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充分說明左良玉等人,完全沒有爲大明王朝做到自己應盡的職責,這一幫人對大明王朝的滅亡是有直接責任的。

左良玉辜負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對左良玉是非常器重的,對左良玉的要求,幾乎都一一滿足了,爲的就是讓左良玉能夠爲大明王朝出生入死建功立業。據記載,甚至就在崇禎帝上吊前夜,左良玉還被加封爲"寧南伯"。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第2張

左良玉的實力也實在不小,朝廷不得不倚重他。崇禎十七年,朝廷封賞他,賜爵位給他,還封他的兒子爲將軍,允許他們世代把守武昌。後來北京被困時,朝廷希望左良玉出兵作戰,但是左良玉十分遲疑,推遲出兵。等到他的計劃上交之後,李自成已經攻破了北京,崇禎帝自殺。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第3張

張廷玉編《明史》說: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第4張

清初之所以能以三十萬之衆征服整個中國,也正因爲明政權內部的互相傾軋。南明弘光元年(1645),寧南侯左良玉興兵,以解救太子、討伐馬士英爲口號由九江東下進軍南京,矛頭直指當朝首輔馬士英。左良玉就是因爲與南京的中央鬧矛盾,就揮軍東下進行“兵諫”,結果,自然加速了自身和大明王朝的滅亡。

有人說左良玉揮師南下,是出於挽救大明的本心,是出於後悔自責沒有出兵北京城救下崇禎。實際上,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崇禎皇帝之死,很大原因就是因爲左良玉遲遲不肯動兵,致使貽誤戰機,什麼後悔自責,都是兵諫謀反的藉口。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第5張

左良玉的清君側行動,直接導致弘光政權內部同室操戈,使清兵順利地攻佔南京,弘光政權滅亡。左良玉死後,其子率部投降了清兵,左良玉軍事集團也最終不復存在。

左良玉其人

左良玉(?-1645年),字崑山,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今山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寧南侯。左良玉小時候是個孤兒,被叔父養大,連母親的姓氏都不知道。許州兵變時,左良玉的家人又全部被殺。

左良玉確實有值得表揚的軍事才能,雖然奸邪有餘,忠勇不足,但是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他能夠不斷擴大自己的部隊,最後日益驕橫跋扈,成爲擁兵自重的一方軍閥。

追擊張獻忠時,左良玉故意放了張獻忠一條生路。大戰李自成的朱仙鎮戰役,又是他率先跑路,扔下友軍苦苦支撐,叫明王朝大批精銳賠光。

左良玉手握大軍卻見死不救 左良玉爲什麼還能稱爲忠臣 第6張

明朝的仗越打越糟,左良玉的隊伍卻是越擴越大,幾十萬兵丁在手,實際上不過是幾十萬張嘴等着崇禎皇帝給飯吃。麾下軍隊所謂的八十萬大軍,除了降兵降將,大部分是聞風而來的匪兵賊兵,爲了跟着左良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據說左良玉的部隊經過的地方几乎民不聊生,甚至兵丁姦淫殺害婦女,毫無人性可言,更不要說什麼軍事紀律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