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農村社會的發展史上,南宋有着哪些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在農村社會的發展史上,南宋有着哪些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市鎮不僅工商業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形態上也日益呈現出城市化的特點。這在中國古代社會,尤其是農村社會的發展史上,無疑有着相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農村社會的發展史上,南宋有着哪些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南宋的江南地區,主要是指江南東、西路和兩浙東、西路,大約相當於今天的蘇、皖南部、浙江省、江西省和上海市,這些地區在當時經濟發達,帶動周邊郊區和農村捲入城鎮化的進程之中,促進市鎮和草市的發展,在總量和發展水平上都有明顯提到。

南宋江南地區的市鎮,除規模較小的部分草市外,其社會形態已日益呈現出城市化的特徵,是城市向外擴張並開始深入鄉村地帶的一種表現,一些規模較大的市鎮,已初步發展成爲與傳統州縣城市不同的新興經濟都市,推動了江南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大致來看,南宋城鎮化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城鎮數量增多,相比於北宋,南宋江南城鎮數量增多,第二,市場化水平提高,江南市鎮除了鄉村草市之外,工商業都比較發達,市場化程度較高。

城鎮化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農村人口向城鎮的流動,以及城鎮之間的相互人口流動,其中也有城鎮居民向農村的流動。很多農民棄本逐末,棄農經商,從土地上游離出來,離開農村,流入城鎮謀求更好的生活。商人是向城鎮流動中最活躍的羣體,這個羣體活動範圍較廣,來往於鄉村和城鎮之間,散佈於城鎮的各個角落。隨着南宋城鎮化的進展,越來越多的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一些人沉澱下來,成爲城鎮人口,一些人成爲流動人口,一些人變得越來越貧困,貧富差距拉大。

在農村社會的發展史上,南宋有着哪些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第2張

居民結構發生變化之後,城鎮人員日益複雜、流動性增強,貨幣關係發展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由血緣關係、地緣關係轉變爲業緣關係,以職業、興趣愛好結合爲新的社會關係,特別是商業關係使一大部分人在情感、生活習俗、習慣等方面形成諸多相似性,越來越多的人脫離了原先的生活圈子,加入到新的社會圈之中,因此固有的宗法宗族制受到衝擊,新的社會組織日益取代舊的羣體組織。

江南城鎮化過程中,原先農村的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比如在教育方面,不少江南市鎮設有官辦學校和民辦書院、小學、蒙學等;農村人口逐步加入市鎮,擺脫農業生產,成爲市鎮居民,帶動了農村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結構、思想觀念、價值追求等方面的轉變,打破了以往封閉、單一的生活方式,商業娛樂性場所增多;城鎮化發展還推動社會觀念的變化,重商逐利之風引發了農村倫理道德、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等方面的變化,文化生活開始世俗化,消遣、娛樂的世俗文化開始興起,生活方式開始多樣化,飲食、宴遊、夜生活豐富多樣。

但是南宋江南在城鎮化過程中,由於固有鄉村生活的整體平衡被打破,社會結構失去原先的平衡與相對穩定性,造成社會結構失衡,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以往的宗族家族管理秩序被瓦解,人口流動造成新的管理問題。另一社會問題就是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階層上下易位較快,社會流動頻繁,造成人心不穩,由於傳統價值觀遭到衝擊,出現一些仇富心態、報復心態等等社會問題;還有就是像火災之類的問題也時有發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