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土木堡之變後,作爲獲勝方的瓦剌爲何會快速滅亡?

土木堡之變後,作爲獲勝方的瓦剌爲何會快速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瓦剌,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天順日錄》記載:“自古胡人的中國之利未有盛於此舉者,胡人亦自謂出於望外,況乘輿爲其所獲,其偶然哉?”

土木堡之變後,蒙古瓦刺部落全體百姓都是喜出望外的,作爲戰勝方的他們,爲此特意舉辦了盛大的酒宴慶祝。但是讓人疑惑的是,作爲打贏大明精銳,俘虜大明皇帝的瓦刺部落,卻在1455年首領也先去世後,就消失在了茫茫歷史長河之中。

土木堡之變後,作爲獲勝方的瓦剌爲何會快速滅亡?

土木堡之變,即發生在1449年9月1日的一場關乎明朝命運走向的戰爭,也是明朝中央隊伍第一次以失敗告終的戰役。戰爭的失敗,給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都帶來了巨大的創傷,明軍對北方草原的軍事攻擊姿態,直接調轉成爲戰略防禦。

那麼,作爲戰勝方的瓦刺一方,怎麼就這麼快敗亡了呢?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1449年到1455年可是才5年左右時間。

先來說說瓦刺部落的背景。

瓦刺原是蒙古帝國的三大部落之一。明朝早期,瓦刺曾聯合大明懲戒東蒙古地區其他蒙古部落。二者的蜜月期裏,瓦刺是拿着大明的封賞、特權快速膨脹自己在蒙古草原的勢力。首領也先朝貢於明朝後,曾受封敬順王。

土木堡之變後,作爲獲勝方的瓦剌爲何會快速滅亡? 第2張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瓦刺在基本震懾住其他蒙古部落後,不甘心困守貧瘠的大草原,開始眼紅明朝的繁華,首領更是試圖效仿忽必烈問鼎中原,正因如此便有了“土木堡之變”。

戰爭對任何一方的普通士兵來說,都是有害無利的,戰勝國的勝利往往是成千上萬的屍體堆積而成,尤其是需要肉搏的冷兵器時代。

瓦刺面對的明朝,有朱棣留下的數十萬的精銳,其中京城三大營部隊,是耗費巨大人力、財力傾力打造,也曾在草原上追隨朱棣,打得草原部落落花流水。所以在土木堡之變中,瓦刺贏得並不輕鬆,它卯足了勁,咬緊牙關,直到繃緊的弦“嘭”一聲斷裂。

瓦刺的士兵長途爬涉離開故土,連續征戰,在戰爭後期疲憊不堪,同時瓦刺未料到俘虜了明英宗之後,明朝立馬另立新君,把它試圖敲詐的路死死堵死。最終瓦刺選擇及時止損,退回蒙古,釋回明英宗,修復和明朝的關係。

但戰爭的失敗,瓦刺士兵的大消耗,回到草原的瓦刺開始面對蒙古內部的挑釁,內部矛盾開始尖銳起來。

瓦刺部落由於不是蒙古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傳人)的直接傳承,在自身崛起後,爲安撫蒙古其他部落,扶持黃金家族成員脫脫不花擔任蒙古大汗。

然而脫脫不花不是省油之輩,他有自己偉大抱負,不甘心一輩子當傀儡。當也先主張立脫脫不花與其姊所出的也先猛可爲皇太子,自己好以舅父身份繼續把持朝政時,脫脫不花徹底爆發了,派遣科爾沁和兀良哈地區的蒙古諸部討伐也先,不過無奈實力不濟,落了各兵敗被殺。

土木堡之變後,作爲獲勝方的瓦剌爲何會快速滅亡? 第3張

殺了大汗,也先不再僞裝,自稱蒙古大汗,要求蒙古諸部落臣服自己。但由於成吉思汗曾給蒙古人帶來無上輝煌,其後人所組成的黃金家族是蒙古人共主已經是那段時間的草原共識。也先殺死蒙古大汗可謂是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之輩,一時間成爲草原公敵。

同時由於也先“恃強,日益驕”,對下屬如牛馬一般的招待,瓦剌內部也開始千瘡百孔,瓦剌部落貴族阿剌知院,在自己兒子被也先整死之後,起兵將其誅殺。

而蒙古韃靼部落趁瓦剌內鬥領頭出兵圍攻,將瓦剌部直接肢解。《明史》: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屬分散,其承襲代次不可考。

瓦剌這個曾經打敗明朝精銳部隊的少數民族政權,就像一捧沙,飄散在大漠的風裏,悠悠掉落,再也找不到。

在“土木堡之變”後,讓瓦刺敗亡的不是蒙古人做的事情本身,而是在超負荷戰爭中損傷元氣之後,又面臨內部的種種矛盾,最終導致分裂。

分裂後,強大的瓦剌越來越小,最終完全消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