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保保是元朝的將領並且十分忠心,爲什麼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

王保保是元朝的將領並且十分忠心,爲什麼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王保保的故事。

一個王朝如果到了即將覆滅的地步,那麼下一個即將建立的王朝,或者已經取代的王朝,必然會對前朝的一些事情進行抹黑,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清朝對明朝、漢朝對秦朝的抹黑一樣。不過,在明朝取代元朝時,朱元璋卻對元朝的王保保大加讚賞。王保保是元朝一位著名的將領,而且十分忠於元朝,爲什麼朱元璋會給他如此高的評價呢?

王保保是元朝的將領並且十分忠心,爲什麼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

1.元末明初,大部分蒙古王公貴族都已經失去了先祖的勇武。唯有王保保一個人能夠站出來對抗命運的安排。甚至連朱元璋都對這位大元忠臣是高看一眼。那麼王保保有何才能,讓朱元璋對其有這樣高的評價?

王保保原名擴廓帖木兒,是元朝末年少有的蒙古猛將,在蒙元陣營一邊算的上是鶴立雞羣。而擁有着不輸於任何明軍將領的實力,連朱元璋都惋惜不能擁有這樣的人才。但王保保的成功,恰恰反應了蒙元軍事力量的衰退。他在很多方面其實都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蒙古人。只是因爲時代的需要,而成爲了蒙古勢力退回草原前的迴光返照。

和很多人設想的不同,王保保時代的蒙元朝廷,基本上已經失去了過去封建時代的蒙古特性。其中最要緊的就是武力與勇氣。他們內部還要經常陷入集權帝國式的內亂與混戰,全然顧不上京畿之外的局勢有如何發展。

這也是農民起義軍迅速壯大,並長期難以被撲滅的重要原因。蒙元的混合式制度,讓各地的封建領主與軍隊力量不足。以大都爲核心的中央,又忙於內部傾軋。至於基層處理實際事物的官員,則大都已經完全漢化。王保保雖然擅長打仗,卻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所以,但王保保所代表的恰恰不是蒙元朝廷的核心。他的壯大,更多反映了當時北方漢人地主集團的利益訴求。

2.這些人當中有不少是蒙古勢力進入中原開始,就跟隨帝國作戰的漢軍世候後裔。雖然屢遭政治變化的打壓,還是在地方上保有自己的小小財權與兵權。也是各大小不等區域內的領袖人物。其餘的人雖然沒有這樣的地位和權益,卻也分享着蒙元相對寬鬆制度帶來的紅利。

王保保是元朝的將領並且十分忠心,爲什麼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 第2張

這讓他們都比較傾向於繼續擁戴日漸漢化的蒙古皇帝,而不是去把寶壓在煽動暴民起兵的紅巾軍身上。在紅巾軍第一波浪潮消退後,更不可能去擁戴開始具有淮西地方主義特色的朱元璋集團。相比之下,他們可能對兩面三刀的張士誠、方國珍和陳友定,更具有理解和好感。

作爲蒙元朝廷和地主集團這兩股勢力的凝結核,王保保在元朝大廈將傾之際,站出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主要以漢化的蒙古人和廣大北方地主集團提供的武裝,作爲自己的軍事與政治資本。儘管被冊封了河南王等高級榮譽,實際上卻是一個以山西、河北和河南爲基地的大型軍閥。不僅南方的衆多農民軍勢力與他對峙,連北方草原和其他蒙元屬地也對他有所顧忌。

此外,王保保本身並沒有特別牢固的地方根基。大部分麾下的投靠者,只是出於一個共同目的而對其認可。王保保並沒有時間,也沒有辦法去將自己的廣袤地盤進行同質化處理。因爲那就意味着他必須架空整個蒙元朝廷,走向曹操式的權臣之路。同時,這種力量結構也逼着他必須以強硬姿態來應對向北擴張的朱元璋。否則他自己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因而,當朱元璋在南方擊敗了同樣具有很大實力的陳友諒集團後,肯定會與之發生劇烈衝突。兩個集團在這個方面是如出一轍的。絕無可能像張士誠、方國珍和陳友定這幾位純地方派那樣,幻想着做保境安民的土皇帝。

3.不過,相比朱元璋已經建立的明朝政權,王保保的利益同盟還是在很多方面具有天然劣勢。

首先,北方數省在可供調配資源反面,已經不是江淮流域的對手。尤其當朱元璋兼併淮南與整個江南,就捏住了供養北方朝廷的糧賦大頭。雖然還有陳友定從海路不斷爲大都輸送糧食,但除去沿途損耗之後,能爲大汗繼續消費的糧食已是杯水車薪。

王保保能夠掌握的地區,已經在元末動亂、黑死病和紅巾軍浩劫之後,陷入凋敝。但局勢的發展,又無法給這些地區以足夠的時間去休養生息。能夠湊出來抵抗朱元璋北伐的錢糧,自然是不足以應付。

王保保是元朝的將領並且十分忠心,爲什麼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 第3張

其次,朱元璋集團在南方的長期鬥爭中,已經形成了更爲集權的結構。這更利於明朝勢力在南方汲取戰爭所需的一切資源。在元朝統治下被養肥的地主與商賈,無法不用手裏的家產去支持朱元璋的軍事行動。被俘的地方封建武裝和蒙古、色目匠人,也被集中組織起來,爲明軍貢獻兵源與武器。

相比之下,王保保並沒有豎立自己乾綱獨斷的核心地位。儘管有蒙元朝廷的委任,依舊是一個大號的封建盟主。在資源已經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這種更鬆散的體制,很難對抗坐擁豐厚資源的集權對手。王保保再有軍事才能,也不可能用自己的幕府去硬抗朱元璋的帝國。這迫使他索性放棄了河南、山東兩地,甚至對大都的防禦都沒有信心。只能專注於以山西爲基地,以蒙古高原爲大後方,節節抵抗。

結果,這個戰略選擇反倒給了高歌猛進的明軍以巨大的麻煩。雖然朱元璋的勢力具有絕對的資源優勢,但補給線的拉長還是會抵消這個優勢。王保保則可以在山西利用地形優勢來進行本土作戰。若非蒙元長期有意識的弱化草原腹地的實力,王保保可以在山西抵抗更長時間。

4.在其生涯的末期,退回草原的王保保還在繼續輔佐北元皇帝,繼續抵抗明朝的進攻。他最讓人側目的一戰,就發生在這個階段。面對興師動衆的猛將徐達,王保保採取了典型的草原式戰爭謀略,將這支明軍重創。這場漠北之戰,也是明朝早期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潰敗。以至於史官都不敢對過程做詳細的記錄。若是考慮到王保保大半輩子都在指揮漢族地主武裝,這樣的暮年轉型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儘管王保保在理論上符合被新朝批判的所有條件,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比較中肯的評價。這完全取決於朱元璋對其能力的欣賞。明朝長期注重吸納有能力的蒙古人效力,這個傳統就是從朱元璋時代開始的。對王保保的可觀定論,不僅有助於招納更多蒙古軍人投效,也是朱元璋對於自己統治合法性源自蒙古的態度體現。

當然,王保保最後還是沒有能堅持更長時間。他的死也基本預示着北元失去了起碼的招架之功。明朝軍隊將在土木堡之前的大部分時間裏,都保持對蒙古南部地區的壓制趨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