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世民去世後,他的後宮嬪妃們該何去何從?

李世民去世後,他的後宮嬪妃們該何去何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其實古代皇帝的後宮能不能過上好日子是非常看運氣的,如果皇帝哪一天突然駕崩,這些後宮的下場就比較慘烈了。當然到了唐朝時期,基本上已經不會把皇帝后宮的妃子當做陪葬品了,因爲這個做法實在太殘忍,那這些嬪妃們會怎樣處置呢?出家可能算是其中一件比較好的出路了,最主要還是看你有沒有爲皇帝生過兒子,有兒子和沒兒子的待遇簡直就是天差地別。一起來看看李世民去世時,他的後宮都去了什麼地方吧。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於翠微宮。

隨着他的死亡,許多人的命運發生了轉變。最直接的,當屬後宮的嬪妃們。

新皇帝登基了,身爲這裏的“老人”,她們該何去何從?

其實,說來說去,偌大的後宮只有兩種妃嬪:有兒子和沒兒子的。

李世民去世後,他的後宮嬪妃們該何去何從?

相對而言,有兒子的當然比較幸福了;她們爲皇家留下了血脈,運氣好的話,兒子甚至能繼承皇位。可是,最高統治者畢竟只有一個,對於絕大多數皇子來說,他們是沒有機會入主太極宮的。

結局最好的是太子的母親,可以成爲太后。然而,初唐時期只有一個女人當過太后,那就是武則天。在此之前,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李世民的母親竇氏、李治的母親長孫氏都沒能看到兒子登上皇位。唐高祖稱帝時,年齡已經很大了,五十三歲,父母不在人間很正常;李世民、李治就比較可憐,青年喪母、幼年喪母,她們的太后之名都是追封的。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九歲的李治哭的死去活來,李世民看到了,更加悲痛,決定親自撫養他和晉陽公主。當了太子以後,李治還爲母親建造了慈恩寺,玄奘法師曾在這裏翻譯佛經。如果去西安旅遊,還可以參觀大雁塔與慈恩寺遺址。

太子的母親不在了,但李世民又不止李治一個兒子,其他王爺的母親也有健在的。比如紀王李慎的母親韋貴妃,越王李貞的母親燕妃,她們又該何去何從?按照制度,她們可以封爲太妃,投奔兒子,韋貴妃是二婚,和李世民生下了一子一女,女兒是臨川公主,出嫁了,算別人家的人。兒子是紀王,所以韋貴妃被封爲紀國太妃。

李世民去世後,他的後宮嬪妃們該何去何從? 第2張

據墓誌銘記載,韋太妃的晚年生活開心且無奈:“太妃累歲在□,晨宵謁見。金臺弈弈,屢奉天歡,亟陪儲宴。”經常拜見皇帝,和李治、武則天他們一起赴宴、賠笑臉,既好吃好喝,又得小心謹慎,伴君如伴虎呀!好在兒子孝順,“紀王晨昏斯稟,奉□周旋”,總體上過得還行。麟德二年,韋貴妃死於洛陽,唐高宗舉哀於洛城門外,命令司平大夫竇孝慈監護靈柩回京,葬在昭陵九嵕山上,因爲生前是貴妃,所以墓址離太宗的玄宮非常近。

以上是有兒子的,沒兒子的就比較可憐了。比如武才人,十四歲那年,憑藉花容月貌,她被太宗皇帝納入後宮,可是多年來,一直都是個才人,沒得到半點提拔,更沒有爲皇帝生下過一男半女。李世民晚年,其他嬪妃基本上也沒有生下過一個孩子。貞觀二十三年,武才人被帶到感業寺出家,不出意外的話,她的一生要常伴青燈古佛,直至老死。大好年華,就要在寺院裏燃燒殆盡,沒辦法,她們只是帝王家的附屬品,現在沒有利用價值了,自然被拋棄一邊,無人在乎。每當讀到那些亡尼墓誌,總能感覺到一種淡淡的哀傷,如果換個時代,也許就不會這樣吧。

李世民去世後,他的後宮嬪妃們該何去何從? 第3張

和武才人差不多時間進宮的徐惠,混的比較好,由才人升爲充容,在貞觀後期,她還上書皇帝,指出其奢靡、大興土木等種種過失,李世民看了,非但沒生氣,還褒獎了她,可以說也是一位有名的才女了。可是在丈夫駕崩後,沒有誕下龍子的徐惠依然面臨出家的噩運。恰好在這個時間點,徐充容去世了,據說是因爲思念先帝,憂傷成疾,不願服藥,只想早日隨太宗而去。李治聽說了她的故事,特別感動,將其安葬在昭陵石室。既然你那麼迷戀我父皇,那就近距離陪伴他吧!如果武則天也像徐惠一樣,那中國歷史上會少一位女皇。

出家只是嬪妃的一條出路,還有一條:爲先帝守陵。這個也挺慘的,帝王陵呀,位置偏僻,戒備森嚴,進去了,基本上也就出不來了,相當於終生監禁。試想天天生活在墳地旁邊,又恐怖又無聊,人生毫無趣味,一座不是牢房的牢房。換你,你願意待嗎?正常人都不願意吧。可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又能如何呢?沒有出路可言。一兩千年過去了,也很少有後人會在意她們。一入宮門深似海,享受了裏面的榮華富貴,就要爲此付出相應的代價,甚至包括生命與自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