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南宋滅亡後,董文炳對於修《宋史》有什麼幫助?

南宋滅亡後,董文炳對於修《宋史》有什麼幫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董文炳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他都有什麼祕密呢,請聽我詳細道來。

董文炳是元初著名大臣,只是他的身份是一位漢人。據說忽必烈稱董文炳爲董大哥,因爲他是滅南宋的功臣之一,一生爲元朝的發展鞠躬盡瘁。董文炳少年老成,年輕時曾以恩濟威,率領四十六名部下趕到大理從徵,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表彰,也因此跟隨忽必烈。等宋朝滅亡以後,董文炳有幫南宋收集各種歷史,但當時內部對於如何修史還存在分歧,直到元順帝時期才得以展開。

南宋滅亡後,董文炳對於修《宋史》有什麼幫助?

一部歷史,往往記述着一個時代的精神,傳達着一個民族的聲音。一部歷史,更可以通過敘述治亂興衰的歷程,昭示後人治國安邦的經驗與教訓。趙宋王朝走到了歷史的盡頭,但記錄總結宋朝幾百年榮辱興衰的歷史之筆,還沒有停止它的書寫。

南宋祥興二年(1279),宋朝滅亡了,宋朝的歷史卻需要總結。正如滅宋時的左路軍主將、中書左丞董文炳,對翰林學士李盤所說的那樣:“國可滅,史不可沒。宋朝歷經十六位皇帝,有天下三百餘年,其歷史資料全都存儲在史館內,我們應當全部收存以備借鑑。”

南宋滅亡後,董文炳對於修《宋史》有什麼幫助? 第2張

宋代重視修史,史館組織較前代嚴密,修史制度比較健全,編纂了大量官修史籍。僅官方編修的當代史籍,即有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實錄、國史和會要六種。同時,私家撰史也成爲風氣,如《東都事略》、《續資治通鑑長編》等書即是其中的名篇佳作。保護好這些史籍史料,對於汲取歷史教訓,新朝稽古定製,籠絡漢族文人都有着極爲重要的現實意義。

董文炳率先進入臨安城後,即着手收集南宋史館的各類歷史典籍資料。三月,元軍主帥伯顏班師,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派人將宋人所修國史及註記五千餘冊押送至元朝的國史院。但元朝政府編纂《宋史》的工作卻極爲拖沓。南宋滅亡之後,元世祖即令史臣撰修《宋史》。

南宋滅亡後,董文炳對於修《宋史》有什麼幫助? 第3張

但由於朝廷內部對採用怎樣的體例編寫這部史書的意見不一,影響了修史工作的進行。直至元順帝時,才詔令脫脫主持修撰遼、金、宋三史。但此時已值元朝瀕臨崩潰的前夕,由於成書時間短,只用了兩年零七個月,故而編纂得比較草率。但《宋史》以其496卷的浩瀚篇章,包括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居二十五史之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