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諸葛亮的北伐爲什麼一直沒能取得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諸葛亮的北伐爲什麼一直沒能取得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這首詩中道出了諸葛亮的無奈與惋惜。說起諸葛亮大名,可謂是人盡皆知,其聰明才智和忠君愛國的故事流傳至今。在大家的印象中諸葛亮好像是一個智計百出,用兵如神的軍師,有了他不愁打不了勝仗。但是到蜀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一次都沒有成功過,這又是爲什麼呢?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百年來,諸葛亮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三國演義》更是將諸葛亮空前的神化了。但這樣一位神機妙算,經天緯地的天才,卻沒有實現他克復中原,興復漢室的理想,不禁讓人感嘆。《三國演義》中把“將星墜落五丈原”作爲諸葛亮這一偉大政治家的人生謝幕,但透過真正的歷史,諸葛亮失敗的悲劇其實早已註定。小說家言三國之中,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其實,偏安一隅的蜀國不得天時,不得地利,也不得人和。

諸葛亮的北伐爲什麼一直沒能取得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謂天時,即爲天下形勢,要知道,所謂三國,其實是一個魏朝,加上兩個地方割據勢力,所謂蜀漢,也只有一個益州而已,而曹魏卻佔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土地決定了人口的多少,物資的豐匱,也影響了軍事的實力。蜀國的整體實力遠不如曹魏。在制度上,魏國的“九品中正制”也更能得天下士族之心,曹魏那邊有了士族的支持,可謂安定團結。

而蜀漢選官是因才選拔,士族們失去了原有的特權,在蜀漢內部,士族們更渴望依靠門第就可以升官進爵的曹魏制度,其實從內心中更渴望曹魏可以一統天下來解放他們,可以說是“身在漢營心在曹”。蜀國內部,士族們只是貌合神離。

所謂地利,即是剛纔所談到的,蜀漢其實只有一個益州而已。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衆所周知,蜀這個地方地勢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益州北有漢中,東有三峽,劍閣之險,夔門之守,何況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因此益州自古就是偏霸之地,從公孫述到劉璋,都是憑藉益州地處偏遠,地勢險要而自立門戶。

但險要的地形擋住了別人,也困住了自己,連諸葛亮自己也承認益州非進取之地。此外,諸葛亮最初的戰略規劃是“距有荊益,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可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荊州已失,且天下無變,如此倉皇北伐,豈能成功?

諸葛亮的北伐爲什麼一直沒能取得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第2張

不得人和,一方面是因爲剛剛所說的,蜀國內部的士族已是離心離德。另一個方面在於蜀國的人才的匱乏。蜀國的文官武將主要可分爲有三個集團,劉備從荊州帶來的原班人馬,劉璋入川時帶來的的東洲人氏,以及益州原住民。到諸葛亮北伐時,武將如關張馬黃等已相繼去世,文臣如法正龐統也不在人世。諸葛亮既要料理政務,又要管理軍務,難免分身乏術。蜀中人才匱乏,以至於曹魏笑話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如此種種,可見諸葛亮的失敗早已註定。歷史的趨勢讓孔明縱使神機妙算,智慧絕倫也難以實現漢室的復興,只留下五丈原的秋風供後世感嘆。

可能有人會問到,既然興復漢室無望,爲什麼諸葛亮還要頻頻北伐,勞民傷財呢?難道諸葛亮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嗎?當然知道,諸葛亮是何等聰明的人,怎會不明白天下大勢。那他爲何如此執着呢?請看下期小編繼續爲大家講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