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二世胡亥爲什麼沒能延續大秦帝國的輝煌?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秦二世胡亥爲什麼沒能延續大秦帝國的輝煌?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胡亥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秦襄公在公元前770年,創立了秦國,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逐漸成爲戰國中最強大的政權。經過老秦人五百多年的努力,在嬴政時期到達頂峯,秦始皇掃平六合,建立了第一個大統一王朝。

或許命運這就這麼喜歡開玩笑,秦始皇準備傳至萬世的帝國,僅僅傳到胡亥這裏就滅亡了。那麼爲何胡亥不能將秦帝國的輝煌繼續延續下去呢?

一、秦始皇沒有提前處理好身後事

史料記載“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羣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爲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

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秦始皇病重,由於秦始皇忌諱死,大臣們沒有人敢提他的身後事。雄才偉略的秦始皇,犯了一個錯誤,他寫下詔書,讓扶蘇回咸陽發喪,但沒有寫具體的接班人,也沒有即刻將詔書送給扶蘇。

秦二世胡亥爲什麼沒能延續大秦帝國的輝煌?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很快秦始皇去世,那封詔書被趙高掌握,旋即出了大問題。趙高、胡亥、李斯將詔書篡改,胡亥即位爲帝。秦始皇那封詔書的言外之意,就是讓扶蘇即位,但秦始皇沒有預料到,在趙高這裏出了意外。

如果秦始皇出巡之前定下繼承人,或者將詔書寫明確,即刻派使者送走,那麼胡亥將沒有機會,趙高也只能望洋興嘆。其次,有人說秦始皇是有意讓胡亥即位,即便是這樣,秦始皇也應該確立好顧命大臣。

胡亥是守成之君,要軍功沒軍功,要威信沒威信,是需要有人輔佐的。就好比漢武帝去世前,命霍光做輔政大臣,漢武帝想得就比較周全,也使得漢朝能夠強盛下去。如果秦始皇提前找好賢能的輔臣,哪怕胡亥湖昏庸無道,好歹還有個制約對象,秦亡也不至於這麼快。

所以我們說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是要負一定的責任的,假若秦始皇提前做好準備,那麼之後也不會出那麼多幺蛾子。

二、趙高權傾朝野,胡作非爲

秦朝二世而亡,那個罪魁禍首就是趙高,那封給扶蘇的詔書,趙高拿在手中,也是趙高,提出要修改詔書。首先,趙高找到了胡亥,說明修改詔書事宜,起初胡亥是不同意的,畢竟這事關重大,而且他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跟皇位離着太遠了。

然而,在趙高利誘之下,胡亥很快就同意了這項高風險且高收益的計劃,皇位誰不想要,送到眼前的肉,爲什麼不吃,所以胡亥的思想工作相對比較好做。

秦二世胡亥爲什麼沒能延續大秦帝國的輝煌?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第2張

李斯是秦朝左丞相,是爲秦始皇的左膀右臂。趙高找到李斯說明了篡改遺詔的計劃,李斯堅決不同意,趙高費盡口舌,威逼加上利誘,最後是赤裸裸的威脅,這才逼迫李斯就範。

倘若沒有趙構這奸佞之輩,扶蘇即位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正是因爲這個小人的陰險嘴臉,顛覆了整個秦朝。

趙高想立胡亥爲帝,一方面他跟胡亥關係近,他本就是胡亥的老師,另一方面,胡亥資質平平,也比較容易控制。趙高立胡亥只是爲了過度,他的胃口遠遠沒有這麼小,等到他權傾朝野,他就將廢掉胡亥,自己登基爲帝。

史料記載“趙高說二世曰:「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羣臣不敢爲非,進邪說。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羣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於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

爲了掌控朝政,趙高勸胡亥暫時不要接觸大臣,況且天子爲九五之尊,何必聽從他人的意見。對於趙高,胡亥是言聽計從,況且胡亥本就是個昏君,也不喜歡處理繁雜的政務,朝政大權就這麼着落入了趙高之手。

所有的軍國大事,全部由胡亥和趙構商議,這樣就堵塞了言路,胡亥也聽不到朝臣的聲音,更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此這般,奸臣當道,皇帝糊塗,社稷將傾便不可避免。

爲了驗證朝臣的忠誠度,趙高還導演了一出指鹿爲馬的大戲,明明是鹿,趙高說它是馬就是馬。朝臣中凡說是鹿的都倒了黴,之後再也沒有人敢說真話了,秦廷成了趙高的一言堂。

原來帝國的根基就不是很穩固,秦始皇的嚴刑峻法並沒有收穫民心,加之趙高這無與倫比的折騰神功,國家衰亡就只是個時間問題。

三、胡亥昏庸無道,施刑嚴刑峻法

如果是明智的君主,都清楚一張一弛的道理,開國之君大多雄武霸道,需要相對嚴酷的法令進行統治,但下一任君主則需要緩解緊張的局面,寬刑薄賦、與民休息纔是最好的對策。

胡亥反其道而行之,大興土木修建秦始皇陵墓,不僅如此,那些沒有子女的妃嬪、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成了殉葬品,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也是極爲罕見的殉葬慘劇

秦二世胡亥爲什麼沒能延續大秦帝國的輝煌?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第3張

爲了威服海內、震懾天下,胡亥大肆誅殺大臣和皇室成員,那些小官小吏也難逃法網,只要有一個小錯,就可能株連全族,那些皇子皇孫同樣難以倖免。

史料記載“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太過嚴苛的法令,也是造成秦末起義遍地的原因之一。劉邦就是個例子,劉邦以亭長的身份押送一批犯人到驪山,中途很多犯人逃跑了,就算到了地方,按照秦朝法令,有犯人逃跑,官吏同樣是死刑。

劉邦左思右想,去是個死,起義也是個死,乾脆進山造反,也成了起義軍的一份子。這種情況十分常見,既然胡亥和趙高不把民衆當回事,那麼秦朝離着覆亡也就不遠了。

總而言之,胡亥和趙高本就是奸邪小人,根本沒有治世之才,除非換人,只要他們當權,秦朝只能二世而亡,沒有第二種選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