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三國東吳,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亂世出英雄”,意思就是,每每遇到社會大動盪之時,總會有一批風雲人物脫穎而出,在精彩演繹的同時,也將歷史裝扮得多姿多彩。對於普通人而言,亂世不僅意味着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還代表着滿目瘡痍、屍橫遍野,但對有些人來說,亂世是一種機遇,更是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變遷過程中,出現了太多太多的亂世,也締造了數不清的英雄人物,但如果非要在亂世中找出“其中之最”的話,三國絕對是當仁不讓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每每提到“三足鼎立”,我們會脫口而出:魏、蜀、吳。作爲托起三國精彩歷史的不同政權,魏蜀吳在後人心裏本來應該處於同樣位置,但事實上,東吳的處境卻十分尷尬。別說和實力最強的曹魏相比,即便和實力還不如自己的蜀國相比,東吳在存在感上也沒有任何優勢,還被曹魏和蜀漢甩下了一大截。這對東吳來說顯然不公平。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第2張

可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

其一:小說誤導

這應該是東吳被忽略的最重要原因,而我要說的小說正是被列入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

三國是個羣雄逐鹿的年代,但是,如果真正討論英雄人物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曹操可以有,劉備可以有,諸葛亮可以有,郭嘉、賈詡可以有,五虎上將可以有,典韋、許褚、張遼都可以有,討論完才發現——東吳沒了。東吳是怎麼“丟”的呢?因爲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唄。誰說的?《三國演義》!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是經典。但是,《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它和正史之間還是有着很大差異的。正史注重事實,而小說完全可以憑作者的喜好對人物進行改編。就像《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簡直成了神,他出場時背後要是帶上點光環,他和如來就是一個級別了。羅貫中老師喜歡蜀國、推崇諸葛亮沒有錯,但把這種情緒寫在書裏就成了一種“誤導”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第3張

孫權統治江東他不寫,劉備四處逃竄卻被大加歌頌;劉備手下出場之時都是一人一個段落,而東吳往往是集體登場。東吳沒有梟雄嗎?程秉、陸績、黃蓋、甘寧,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更別說名震華夏的“四大都督”了。可到了羅老師的筆下,周瑜成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小肚雞腸之人,魯肅也被刻畫成一個猥瑣形象,呂蒙和陸遜更是一筆帶過。這麼一來,蜀漢成了主角,東吳成了配角,完全就是“打醬油”的;

除了人物塑造之外,《三國演義》在情節上也完全成了蜀漢和曹魏之間的拉鋸戰,東吳也就在火燒赤壁和夷陵之戰中有些許出彩表現,偏偏這兩次戰役還是爲了襯托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未卜先知,而事實上,赤壁之戰根本就不關諸葛亮什麼事,是周瑜主導的一場戰爭;夷陵之戰也完全就是趙雲冒死救下劉備、並將其護送至白帝城,這纔有了“白帝城託孤”。

可以說,東吳之所以被低估、被忽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三國演義》的誤導;

其二:孫權誤導

作爲東吳的“當家人”,東吳在後世只留下這麼點名聲,孫權着實難辭其咎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第4張

曹操可以從亂世諸侯中脫穎而出、“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一番霸業;劉備可以從孜身一人發展到蜀國的建立。這可都是飽含積極意義的“奮鬥史”啊,在“雞湯”橫行的當下,人們很喜歡看白手起家的創業史。而孫權呢?他接手時就已經是一個趨於完善的政權了,他在“創業”上的空白很容易讓人把他和平庸無能的“官二代”相提並論;

另外一點,孫權年輕時並非無能之輩,但是,東吳卻有“內事不明問張昭、外事不明問周瑜”的傳承,因此,哪怕孫權憑自己努力創造的功績,也往往會被看成是張昭和周瑜“輔助有功”,孫權苦啊;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第5張

最後一點,孫權既沒骨氣、又沒志氣。關羽死後,劉備誓死報仇,作爲東吳的領導人,孫權竟然寫信勸曹操稱帝、並向曹操稱臣,這嚴重損壞了他在人們心中的英雄形象,繼而,蔓延到所有東吳英雄的身上。孫權在晚年更是昏招不斷,白瞎了陸遜的一腔熱情和才華,也因錯殺忠臣,致使東吳徹底走向沉淪;

其三:曹、劉、孫的能力比拼

魏蜀吳三國鼎立 東吳在三國中的存在感爲什麼那麼低 第6張

“三足鼎立”之時,曹魏作爲最強大的一方,曹操的中心策略就是防守爲主、伺機反擊;而作爲弱勢的蜀、吳,要想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影響,要麼聯合、要麼單獨,只有通過戰爭,不斷蠶食曹魏的屬地才能實現均衡,劉備一直在這麼做,但孫權卻是斷斷續續,甚至爲了眼前利益會做出損害“孫劉聯盟”的事情,這也從側面折射出孫權目光的狹隘。

三人的比拼,孫權再次完敗;

由此看來,東吳之所以未能在三國形成氣候,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孫權的個人能力和個人魅力,人們在他身上很難找出大衆欣賞的帝王風采來,故而,也就會對東吳的起伏視而不見;再加上《三國演義》的渲染,東吳很快就被邊緣化,這也就是東吳在三國存在感極差的根源所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