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建章宮的神明臺還在嗎?神明臺是漢朝哪位皇帝所建?

建章宮的神明臺還在嗎?神明臺是漢朝哪位皇帝所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明臺是漢武帝時期所建臺的名字,位於漢長安城遺址內,是建章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只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建築被自然侵蝕,加上人爲原因破壞,神明臺現僅存夯土臺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章宮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規模宏大,有“千門萬戶”之稱。漢武帝曾一度在此朝會、理政,其宮殿建築毀於新莽末年戰火中。建章宮遺址位於三橋鎮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帶,在漢長安城直城門外的上林苑中。

建章宮的神明臺還在嗎?神明臺是漢朝哪位皇帝所建?

今地面尚存並可確認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臺和太液池等遺址。《三輔黃圖》載:“週二十餘里,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

史書《史記·孝武本紀》明確記載神明臺所建原因和神明臺具體佈局:

十一月乙酉,柏樑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裏,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上還,以柏樑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爲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樑,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臺、井榦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神明臺在建章宮中,用以安置銅柱仙人,承接天上“甘露”以求長生。東漢班固《西都賦》:“神明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 李善注引《漢書》:“孝武立神明臺。”《三輔黃圖·建章宮》:“神明臺在建章宮中,祀仙人處,上有銅仙舒掌捧銅承雲表之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二月,臨渤海,幻想通過望祀之屬,有機會到達蓬萊仙庭。因柏梁臺遭了火災,武帝到甘泉聽取各地官吏彙報。公孫卿說:“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不少方士也說古帝王有的建都於甘泉。因此,以後武帝往往在甘泉接見諸侯大臣。有人建議,樓臺被燒,再建必須更大,才能消災。於是造建章宮。其東則鳳闕,高20餘丈。其北開鑿泰液池(或“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樑,並建神明臺、井榦樓,高50餘丈。

建章宮的神明臺還在嗎?神明臺是漢朝哪位皇帝所建? 第2張

漢武帝時,在建章宮前造神明臺,鑄有銅仙人手掌承露盤以儲露水,據說和玉屑服之可以求得長生。神明臺保持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承露盤尚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陽。搬動時因銅盤過大而折斷,斷聲遠傳數十里。銅盤勉強搬到灞河邊,因太重再也無法向前挪動而棄置,後不知所終。

漢神明臺遺址爲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有着2000餘年的歷史。如今由於自然侵蝕和人爲破壞,現僅存夯土臺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