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李淵以勾結突厥、意圖謀反的罪名將王威和高君雅二人斬首示衆,隨後起兵,於當年十一月攻克長安之後,擁立隋煬帝楊廣的孫子、代王楊侑爲帝,並尊遠在江都的楊廣爲太上皇,李淵以此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

當然,李淵號令不了諸侯,只是想要打着楊侑的旗號去打各路諸侯。

只不過第二年楊廣一死,李淵便撕下了僞裝,迫不及待地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他也就因此在618年即爲稱帝了,成了李唐的開創者。

此後李唐在李淵的領導之下,南征北戰,打敗了竇建德、王世充、蕭銑、劉武周、李軌、劉黑闥等人之後,統一了天下。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李唐之得江山,始於晉陽起兵,對於晉陽起兵一事,歷代史家們多認爲是李世民在背後一手策劃和推動,從新、舊兩唐書到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無不如此,可是歷史上真實的晉陽起兵又如何呢?

難道真的是李世民一手策劃?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至少溫大雅所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並非如此,透過兩唐書、通鑑和創業起居注之間的矛盾或許可一窺背後的真相。

我們先來看看兩唐書和通鑑中的“李世民策劃說”。

根據《舊唐書·高祖本紀》的說法是:“羣賊蜂起,江都阻絕,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

這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已經很直白地說出了晉陽起兵的“首謀”是李世民,在《舊唐書·太宗本紀》裏也說“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總之,舊唐書很明確地表明瞭立場,晉陽起兵就是李世民策劃和推動的。

對於此事,新唐書和通鑑的記載更爲詳細,尤以通鑑爲詳盡,將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勸說李淵起事之語詳載於書。

根據《新唐書·高祖本紀》記載:“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爲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新唐書將李世民如何逼迫李淵做出起兵謀反的決定的“陰謀”寫得一清二楚,李世民和劉文靜商量好了起兵之事以後,生怕李淵不同意,所以挖了一個坑讓李淵跳,挖了什麼坑呢?讓裴寂從晉陽宮裏挑了幾個宮人去給李淵侍寢。

晉陽宮是什麼地方?隋朝皇帝的行宮呀,晉陽宮裏的宮女,不論是妃嬪也好,是宮女也罷,她們通通是皇帝的女人。

楊廣本來便一直在猜疑李淵,這時候如果讓楊廣知道李淵碰了晉陽宮的女人的話,還不得扒了他的皮?所以,李淵爲了保命,也就不得不起兵造反了。

此外,在兩唐書的《李建成傳》和《資治通鑑·唐紀七》中也同樣通過李淵的嘴說出了“李世民系晉陽起兵之主謀”這一論斷。

當時,李建成邀請李世民赴晚宴,李世民因喝了毒酒而吐血數升,淮安王李神通急忙送李世民回西宮,隨後李淵來探望李世民,依舊唐書之言,李淵對他說了句:“發跡晉陽,本是汝計;克平宇內,是汝大功。欲升儲位,汝固讓不受,以成汝美志。”

新唐書中,李淵也說:“吾起晉陽,平天下,皆爾力,將定東宮,爾亟讓,故成而美志。”

通鑑之中,李淵亦有此言:“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爲嗣,汝固辭。”

李淵的話不僅說出了晉陽起兵的首謀和主謀是李世民,還拋出了另一件讓人驚疑不定的事——李淵稱帝之後,曾經說過要立李世民爲皇太子,可是李世民卻堅決不肯接受,所以李淵只好成全他的“美志”了。

實際上,根據兩唐書和通鑑記載,在武德七年楊文幹叛亂,李淵讓爲了保全李建成,讓李世民前去平叛的時候,李淵還給過李世民一個承諾:“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衆,汝宜自行,還,立汝爲太子。”

可是,李世民平定了楊文幹之後,因爲李淵的寵妃吹了枕邊風,李元吉、封德彝等人也聯絡朝臣爲李建成說情,所以李淵沒有遵守承諾,對立李世民爲皇太子一事隻字不提。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不論如何,兩唐書和通鑑已經一口咬定,晉陽起兵系李世民一手策劃和推動。

看完了“李世民策劃說”,再來看看《大唐創業起居注》裏的“李淵主謀說”。

隋煬帝在大業十三年任命李淵爲太原留守之後,李淵是什麼反應?是“私竊喜甚”。

當時李淵悄悄地跑去對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爲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

他將隋煬帝任命自己爲太原留守視爲“天與”,這是天意,是上天賜給他的,不能不要,不然的話辜負了上天的美意,那恐怕會釀成禍事。

從這一點來看,李淵在看到“反者多於蝟毛,羣盜所在蜂起”這一現象之後,實際上已經生出了很強烈的政治野心,即便沒想過造表弟楊廣的反,也必然有了割據一方的想法。

此外《大唐創業起居注》所描寫的李淵的形象也不像兩唐書和通鑑裏所描寫的那樣畏首畏尾,他帶着五六千步兵和騎兵遇到了兩萬多人的叛軍,王威和軍中將領無不嚇得臉色蒼白,李淵卻還在笑談自若,並且表示不足爲慮,隨後果然打得叛軍狼狽而逃。

李淵當時還對李世民說了句:“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

他的意思也說得很明顯了,隋朝肯定要滅亡了,我要不是顧及到你在河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話,我早就起兵反隋了。

反倒是李世民勸李淵“以觀時變”,看到這裏,也看得出來創業起居注和兩唐書、通鑑的記載幾乎是反着來的。

後來,隋煬帝從江都派了個使者來太原,李淵聽說之後高興得跑去對李世民說:“吾聞惟神也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此使之行,可謂神也。天其以此使促吾,當見機而作。”

這句話徹底暴露了李淵的野心,“見機而作”,只要時機合適,立即造反!創業起居注也說“雄斷英謨,從此遂定”,造反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是誰定下來的呢?是李淵,不是李世民。

爲了日後有足夠的實力起事,李淵招兵買馬的同時,還“命皇太子於河東潛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可新唐書中卻成了“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前者是李淵的命令,後者是李世民主動行爲,完全相反。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李淵率軍駐紮在興國寺的時候還對李世民說:“紀綱三千,足成霸業。處之興國,可謂嘉名。”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實際上都是謀逆之言,他之所以駐兵於興國寺,所想要的便是“興國”二字,可國又不是他的,怎麼興?唯有自己建國了。

此外,對於李世民、裴寂等人以晉陽宮宮人服侍李淵一事,創業起居注中更是隻字未有,完全是因爲王威、高君雅二人發現了李淵的野心,想謀誅李淵,李淵收到了消息之後,這才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爲強地殺了王、高二人,隨後和劉文靜、裴寂等人商量之後,做出了起兵的最終決定。

所以,按照創業起居注的說法,李淵纔是晉陽起兵的主謀,並且在剛剛被任命爲太原留守之後便已經有了割據稱雄的野心。

對於晉陽起兵的主謀,兩唐書、通鑑和創業起居注爲何會是兩種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記載呢?

實際上,這事還得說到“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正是因爲及時並且成功地發動了這場政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然後控制並強迫李淵交出權力,先立李世民爲皇太子,隨後禪位給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能夠坐上皇位,手段多少有點不光彩,雖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是弒兄弟而迫父兄終究有違人倫,會受到天下人的指摘。

晉陽起兵真的是李世民策劃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5張

李世民也知道“玄武門之變”會成爲自己一生的污點,所以爲了洗清或者掩蓋這個污點,他用了兩種方式,一種是用歷史功績爲自己辯護,另一種則是有意地篡改或刪減史書上的文字記載。

對於晉陽起兵之事,兩唐書、通鑑之所以和創業起居注之所以會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原因便在於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插手了史書的記載工作,史官們一則想要巴結和討好李世民,二則也畏於他的權威,生怕自己落得個和司馬遷一樣的下場,所以也只能竭盡自己所能地去爲他修飾和掩蓋這段歷史。

當然,李世民將晉陽起兵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實際上也算是一種“造神”行爲,他要將自己打造成爲一個絕對英明神武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只有這樣才能受到所有人的敬畏,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他得位之正。

於是這纔有了李淵和李世民各執一詞的怪異現象,不過,創業起居注畢竟出於李淵創業打江山時期,可信度也應高於兩唐書和通鑑。

所以,晉陽起兵的主謀應當是李淵,而非李世民。

如果讓李淵看到兩唐書和通鑑的話,他恐怕也會跳起來憤怒地說:不,朕纔是晉陽起兵的主謀,老二太混帳了,連這事也要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