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玉門漢長城是怎麼走向的?爲何要在玉門修建漢長城?

玉門漢長城是怎麼走向的?爲何要在玉門修建漢長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玉門關位於敦煌市城區西北90公里處,俗稱“小方盤城”,始建於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四郡”是指河西地區的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兩關就是陽關和玉門關。玉門關既是河西長城防線上的重要據點,也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塞,曾經爲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交流合作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廣義上的玉門關遺址所包含的範圍比較大。玉門關遺址包括有2座城堡、18段長城、20座烽火臺。2座城堡指的是小方盤城和大方盤城;20座烽火臺呈T形分佈在長城沿線。我們常說的玉門關遺址,也就是“小方盤城”,只是玉門都尉的置所。置所是軍事機構的指揮中心,相當於將軍府那樣一個辦公的地方。建築面積是630平方米,從內部構造來看,應該是上下兩層的土木結構的建築。

玉門漢長城是怎麼走向的?爲何要在玉門修建漢長城?

城牆的東南拐角有一個馬道可以登頂,如果上到頂部的話,可以看到一個內外兩道女牆夾着的一個通道,外女牆高度是1.2米到1.5米左右,內女牆高度是1米左右。一般士卒就是站在這個頂上巡走,可以居高臨下守望關口之外的景象。

玉門關之所以修建在這樣一個位置,是有着多方面的充分考慮的。就關隘的軍事防禦功能來說,必須佔據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小方盤城遺址爲中心觀察,除了周邊的沼澤地,這塊地勢是最高的,佔據了這片戈壁平原地區的據高點,站在近10米高的牆體之上,暸望四周視野是非常開闊的,任何一個方向有入侵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行走在戈壁荒漠中,最缺的就是水,如果沒有水,幾乎寸步難行的。要穿越玉門關外的沙漠戈壁,必須在這裏補充好充足的飲用水。玉門關北面是一片非常廣闊的水域,守住水就等於守住了生命線,所以這些水域既能滿足自己所需,也能以此牽制敵人。在玉門關周圍有5條水糸,最大的就是北面疏勒河水源。疏勒河在2000多年前水流量是非常浩大的,有歷史記載,河倉城的邊塞將士所食用的糧食可以通過船隻運送過來,能夠行船的河流水流量肯定不小。

玉門漢長城是怎麼走向的?爲何要在玉門修建漢長城? 第2張

從玉門關向西、向東都修建有連綿不絕的長城,向南邊連接到陽關。所以,這裏佔據了地理位置的優勢。

中國是較早修建長城的國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因爲西北地區戈壁上沒有和內地修建長城一樣的石料和黏土,所以將士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紅柳、蘆葦夾沙石層層疊壓夯築起了漢長城。用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的設置方式修建烽燧,通過白天放煙、晚上放火的方式傳遞軍事信息

玉門關的長城和長城線上的烽火臺的走向有兩條:一條向南與陽關連接,另一條向西延伸,向東南則與敦煌郡城連接。這樣,玉門關、陽關與敦煌郡城就構成鼎足之勢,無論是哪方有難都可以兩方支援,在軍事部署上古人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長城可以防禦敵軍入侵,烽火臺可以有效傳遞信息。

玉門漢長城是怎麼走向的?爲何要在玉門修建漢長城? 第3張

很多人會問,“玉門關”這麼美的名字怎麼來的,其實一直以來說法非常多,有一說是,當年中原與西域貿易互通往來後,新疆的和田美玉深受帝王及貴族的喜愛,獻給帝王的和田美玉都是由此關運送給天子的,故賜名“玉門關”。

又有傳說,說古代商旅從西域歸來時,常常在玉門關外迷失方向,於是,商人們便出資在關城城門上鑲嵌了一塊寶玉,每到夜間,這塊寶玉便放射出光芒,爲人們指引方向。當然,傳說不足爲信,歷史自有它真實的記錄。

千年前的玉門關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牢固的軍事防禦體系,以及重要的水源條件佔據着這一重要的關隘地帶。如今的玉門關雖沒有當年的繁華景象,但儘管經歷二千多年的風雨洗禮,仍是國內保存漢代軍事防禦體系是最完好且最全的遺蹟了。

這裏還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毛筆、硯臺、織棉、狩獵工具等,國內第4塊西漢紙就是在這裏出土發現的,它早於蔡倫(東漢)造紙100多年,還出土有漢代糧食、漢簡等。漢簡內容豐富,有詔書、律令等許多內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