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長安城:因大唐而興,也因大唐而衰

長安城:因大唐而興,也因大唐而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長安城,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李淵建立唐朝後,選擇把都城定在長安。當年隋文帝楊堅稱帝后,認爲都城長安"凋殘日久",下令營建新城:大興城。李淵即位後,在隋朝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成新的長安城。隨着唐朝國力隆昌,長安城也逐漸成爲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規劃佈局最爲規範的一座城市。通過考古發掘,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基本面貌,能遙想當年大唐的輝煌。

長安城:因大唐而興,也因大唐而衰

唐朝的長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以及禁苑組成。

長安的宮城位於整個長安的最北部的正中央。整體呈長方形,南北長1492.1米,東西寬2820.3米。四周也築起高高的圍牆,圍牆也是用土石夯築。據考古發掘探明,宮城的牆基比外郭城要寬,最寬處有18米,最窄處也有14米。宮城的城門比郭城多,共有五座。目前,考古學家已經探明確南壁正中的承天門(隋朝時稱廣陽門)和北壁中部偏西處的玄武門。經探測得知,承天門東西長41.7米,進深19米,共有三個門道。

承天門的門基是用石條或石板鋪砌而成,保證城門牢不可摧。宮城的內部有隔牆隔開,隔牆把宮城分作三個部分:正中的是宮殿區是皇帝的正衙之所,東側是東宮,西側是掖庭宮。

長安城最核心的部分是皇城。皇城北接宮城,也是長方形,考古學家探明南北長1843.6米,比宮城要長一些,東西與宮城同寬,是2820.3米。皇城有七座門,南面三座、東面二座、西面二座。

皇城的兩側及其以南的區域,是居民區,分佈着由縱橫街道劃分出來的坊和市。這便是郭城,也稱外郭城。整個郭城的平面呈長方形,考古學家探明,該城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 8651.7米。

長安城:因大唐而興,也因大唐而衰 第2張

城牆由土石夯築而成,牆基寬9至12米。城牆的外側還有寬9米、深4米的城壕。這種深壕能有效阻止敵人的進攻。郭城的東、西、南三面分別開有城門。其中南面的明德門最大,有五個門道。其餘城門只有三個門道。和平時期,這些門道供人們有序進出,一有戰爭,這些門道就快速關閉,防禦敵人進攻。

郭城內共有南北向街道十一條,東西向街道十四條。其中從皇城南邊正中的朱雀門到郭城最南端正中的明德門是一條筆直的大街,這就是朱雀大街。這條大街寬達155米,平直開闊,十分壯觀。朱雀大街兩側是坊,另外皇城的兩側也分佈着很多坊。

在皇城的西南邊和東南邊,是著名的西市和東市。兩市平面皆長方形,在隋朝時期就已經形成,只是叫法不同。東市南北長1000餘米,東西寬廣24米,面積爲0.92平方公里。西市的面積與東市相差不大,約0.96平方公里。這兩個區域在整個長安城裏佔比並不算大,但是,東西兩市是長安乃至全國的經濟活動中心,也是世界級的商業貿易中心,中外各國的商人在這裏進行頻繁的經濟交流活動,商賈雲集,商品琳琅滿目,是大唐王朝繁榮昌盛的重要象徵。

長安城:因大唐而興,也因大唐而衰 第3張

長安因大唐而興,也因大唐而衰。隨着唐朝國力衰微,長安城也漸漸凋零。唐朝末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長安城遭到了嚴重破壞,商貿活動更是凋敝不堪。天祐元年(904年),唐末權臣朱溫挾持唐昭宗東遷,順帶把長安的宮室都拆了,木料被運走,長安城於是便徹底廢棄了,繁榮昌盛的長安也隨着大唐王朝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