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現實版的“007”達斯科•波波夫,他都有哪些有趣經歷?

現實版的“007”達斯科•波波夫,他都有哪些有趣經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提起間諜,人們腦海中總會閃過“007”電影系列中,那個家喻戶曉、無所不能、風流成性的詹姆斯·邦德。

那麼,這個人物到底是真是假?在歷史當中是否真實存在呢?

在二戰期間,有一位著名的間諜,他就是現實版的“007”,被譽爲是英國曆史上最成功的間諜,他的名字叫做達斯科•波波夫。

1912年,波波夫出生在南斯拉夫一個富商家庭。他從小衣食無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業優秀,畢業於德國弗萊堡大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精通多國語言,且一表人才,風流倜儻,善於交際。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波波夫,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成爲一名間諜。

1940年,28歲的波波夫正愜意地享受自己的假期,突然接到摯友約翰尼·傑伯遜的一封電報,上面只有短短的幾個字:“急需見你。”接到電報的波波夫沒有絲毫猶豫,駕駛着自己的寶馬車,風馳電掣地趕往約定的地點。

波波夫爲何會如此重視這則消息呢?原來傑伯遜是他在德國弗賴堡大學留學時結識的好友,兩人之間非常親密,幾乎已到了生死之交的地步。

兩人剛一見面,傑伯遜就請求他幫助自己,把5條德國船賣給某個中立國家。其中有一條就是傑伯遜本人的,並且已有了合法的許可證。波波夫幾乎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傑伯遜的請求,也許是他十分看重兩人之間的友情,也許是他痛恨納粹法西斯的行徑。他正想充分利用自己身處中立國的有利條件,爲反法西斯做些貢獻。

隨後,波波夫找到了英國駐巴爾幹國家的一位商務參贊,準備以假借某個中立國的名義,將這五艘德國船全部賣給英國。很快,倫敦高層就批准了這個購買計劃,傑伯遜也從柏林趕來取走了全部貨款。

實際上,聰明的波波夫早已明白,傑伯遜是一名德國間諜,他的這一次求助,其實就是在投石問路,想把波波夫發展成德國間諜。事後,傑伯遜向波波夫坦承了自己的身份,併力邀他加入德國情報部門。

波波夫馬上又向英國商務參贊彙報了這一情況,英國人指示他假意答應德國人的要求,並立即將他招入英國軍情六局,代號爲“偵察兵”。半個月後,波波夫又如願加入了德國情報組織,代號爲“伊萬”。

現實版的“007”達斯科•波波夫,他都有哪些有趣經歷?

自此,波波夫正式成爲了一名雙面間諜,一邊向德國人傳遞無足輕重的英國情報,一邊刺探德國重要的機密情報。

半個月後,英國就向波波夫下達了一個任務,祕密收集德國的“海獅行動計劃”,竊取德國轟炸英國的行動方案。恰在此時,德國人又命令波波夫搞清楚英國大城市的軍事設施、政府機構等情況,爲德國的“海獅計劃”提供第一手資料。

軍情六局獲悉情況後,協助波波夫煞有介事地開始了情報蒐集,或是僞造的飛機場照片,或是在地圖上標註根本不存在的部隊駐地,或者原本就是荒無人煙的政府機構等。

當波波夫攜帶着這些照片和資料返回德國時,居然得到了其上司的高度讚揚。當然了,波波夫也順利地拿到了德國人的“海獅計劃”,挫敗了德國企圖依靠空襲讓英國人投降的企圖。

這期間,波波夫在英國情報頭目斯圖爾特•孟席斯的授意下,帶着英國情報部門的兩個手下,向德國上司謊稱是自己發展的兩名間諜。

上司雖然對此表現得十分警惕,但還是選擇了相信波波夫,並反覆叮囑他要牢牢地控制住這兩個人。自此,波波夫和助手們被德國人稱作“三駕馬車”。

1941年7月,德國人派遣波波夫前往美國,組建間諜組織,並向他下達了所要蒐集的情報內容。其中一項就是摸清珍珠港的軍力部署,包括艦隊和飛機的數量。波波夫敏銳地預感到,日本有可能對珍珠港發動偷襲。

英國人得到波波夫的消息後,非常重視,設法讓他見到了大名鼎鼎的美國聯邦調查局頭子胡佛。但胡佛對這位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不信任,對他的情報視而不見。結果在4個月後,日本成功偷襲了珍珠港,給美國造成重大損失。

現實版的“007”達斯科•波波夫,他都有哪些有趣經歷? 第2張

1943年4月,波波夫奉命調查德國人研製的“V1”火箭。通過他的“三駕馬車”的縝密偵查,最後找到了德國人的生產車間。英國人憑藉波波夫的情報,出動皇家空軍,一舉炸燬了這個車間,讓德國在半年內都沒法恢復生產。

由於德國的情報工作屢屢受挫,他們懷疑組織內潛伏有盟軍的間諜,並試圖找出這些叛變者,波波夫成爲了德國人的懷疑對象。於是,德國人給波波夫注射了一種名叫“測謊血漿”的藥物。

這種藥物在注射後,能最大限度地破壞人的抵抗力,摧毀人的意志,讓受審者在意識模糊的情況下,把內心最真實、埋藏最深的祕密吐露出來。

果然,波波夫在注射此藥後不久,就出現了頭暈目眩、手腳不受控制的狀態。好在他提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面對德國人的審訊,他始終沒有露出馬腳,重新獲得了他們的信任。

波波夫除了具有“007”機智勇敢,沉着冷靜的品質外,還和“007”一樣風流成性,到處拈花惹草,隨處留情。

他經常流連忘返於酒吧和賭場,一見到心儀的女子,就會主動湊上前去搭訕。時時身處險境的波波夫特別懂得及時行樂,這樣的風流韻事對於他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活脫脫地就是現實版的“007”邦德。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授予波波夫英帝國勳章,以表彰他在二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不過,波波夫卻出人意料地放棄了英國公民的身份,獨自居住在了法國南部,並開始寫他的自傳。

1974年,他的回憶錄《間諜與反間諜》出版,引發轟動。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要使自己在風險叢生的環境中倖存下來,最好還是不要對生活太認真。”

1981年,波波夫因病去世,終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