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史之亂的叛軍內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們內部起過哪些內訌?

安史之亂的叛軍內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們內部起過哪些內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安史之亂,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這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安祿山在洛陽自稱皇帝,國號燕。幾個月前,他率領的叛軍勢如破竹,把大唐軍隊打得屁滾尿流,很快就佔領了大唐的東都洛陽。

在稱帝這個問題上,安祿山表現得急不可耐。如果他知道"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想必就不會那麼着急了,後來的結局可能就會不同。

但是,他稱帝了,建立了正式的國號,就表示和大唐徹底決裂了。此時,叛軍的力量處在頂峯,大唐的命運是灰暗的。然而,叛軍內部的一些分裂力量也正在積聚。

01、叛軍內部的第一次內訌

安祿山稱帝后,叛軍的勢力依然很強盛,不久之後就攻下了大唐的都城長安,迫使唐玄宗被迫逃亡四川。安史之亂達到了"高潮"。此時的戰爭形勢,對叛軍極爲有利。

唐朝方面,唐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正在組織大軍鎮壓叛軍,玄宗在成都當了太上皇,對大唐政權已經失去了控制力。正當唐肅宗在爲下一步的作戰冥思苦想的時候,叛軍就給他送了個天大的好消息

757年正月,叛軍內部的分裂力量終於積聚到了頂點,安祿山集團內部發生了內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與閹人李豬兒一起,趁安祿山睡覺之際,把他砍死了。

這次內訌,對唐軍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讓身在靈武的肅宗找到了戰略方向。這年二月,唐肅宗就移駕到鳳翔,聚集各地勤王之師,然後又向回紇借精兵四千人,這些部隊加在一起,兵力約十五萬人,由肅宗的長子李俶擔任元帥,郭子儀擔任副元帥,直奔長安和洛陽。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藉着叛軍內訌的機會,收復兩京。

經過近一個月的戰鬥,叛軍被打敗,安慶緒倉皇逃出洛陽城。

唐軍的這次勝利,極大鼓舞了士氣,戰鬥力不斷提高,形勢開始朝着有利於唐軍的方向發展。

安史之亂的叛軍內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們內部起過哪些內訌? 第2張

02、叛軍內部的第二次內訌

安慶緒逃出洛陽後,率領叛軍退到相州(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陽)。叛軍在相州尚未扎穩腳跟,郭子儀就率領唐軍前來圍剿。六神無主的安慶緒急忙向安史之亂的另一個叛將史思明求救。758年三月,史思明率領十三萬大軍救援相州,與郭子儀率領的唐軍展開決戰。很不幸,唐軍一戰而潰,號稱六十萬的唐軍死傷無數。聽聞消息後,唐肅宗解除了郭子儀的兵權,讓他回長安待命。

此時,形勢再次發生逆轉,叛軍氣焰囂張,唐軍則生死未卜。史思明幫助安慶緒解了圍,但是史思明並沒有安心遵安慶緒爲皇帝。很快,史思明略施小計,便將安慶緒給誘殺了。這次內訌後,史思明在范陽稱帝,改范陽爲燕京。不久之後,他就再次率大軍南下,唐軍無人能敵,很快東都洛陽又被史思明佔領。

形勢對唐軍極爲不利,叛軍大有再次佔長安的趨勢。但是,就在這個大好形勢面前,叛軍內部發生了第三次內訌。

03、叛軍內部的第三次內訌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安祿山的命運又在史思明身上重演,由於暴虐無度,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害怕父親某一天一個不高興將他殺了,便先下手爲強,將史思明殺死。這次內訌,在叛軍內部發生了連鎖反應。史思明死後,由於史朝義資歷淺,能力不足,無法統領史思明手下將領,這些將領都不願意爲史朝義賣命。就這樣,這次叛亂極大削弱了叛軍的力量。

新繼位的代宗瞅準時機(762年,肅宗和玄宗相繼去世),再次向回紇借兵,由僕固懷恩統領,度過黃河,加緊追擊史朝義。原來史思明的部下不看好這個少主子,紛紛投降朝廷,這其中就有田承嗣,後來他成了魏博節度使,是藩鎮割據的重要力量之一。范陽節度使李懷仙也投降朝廷,最終把史朝義逼上絕路。無奈的史朝義只好向北逃竄,企圖逃到契丹人的領地。但是被李懷仙的部下追上,被逼無奈之下只好自殺。自此,持續了七年的安史之亂終於被平定。

安史之亂的叛軍內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們內部起過哪些內訌? 第3張

安史之亂波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影響巨大,唐朝耗盡國力,兩次向回紇借兵,才把叛軍平定。然而,考察安史之亂過程中叛軍的操作,就會發現,這場叛亂唐朝之所以能夠平定,跟叛軍內部的三次內訌是分不開的。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內訌,一則跟安祿山、史思明的個人性格有很大關係,他們兩人性格暴烈,性情無償,動輒處罰身邊人員,讓跟着他的人都缺乏安全感。二則是權力的爭奪,這個很好理解,大家都想當老大,都想做皇位。

三則是缺乏統一的價值觀念的統領。安祿山起兵時,打的旗號是"清君側",清理的對象便是楊國忠。後來楊國忠被殺了,他就沒有再提出具有號召力的旗號了,缺乏統一的思想,讓整個叛軍到了後期就成一團散沙。如果叛軍內部能團結一致,建立統一的思想,增強凝聚力,那這場戰爭,鹿死誰手,還真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