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揭祕歷史上汪直的結局如何?

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揭祕歷史上汪直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汪直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命運悲慘,卻得到上天眷顧

和劇中的人物設定一樣,汪直確實是一名宦官,是廣西大藤峽瑤族人。在成化三年(1467年),汪直以幼童的身份被俘入宮,後經宮刑以後分贈給王公貴族,而汪直比較幸運的是被安排侍奉皇帝最寵愛的萬貴妃。

因爲萬貴妃和明憲宗之間的關係,爲汪直的發跡提供了便利條件。

成化十二年(1476年),道士李子龍勾結太監闖入進入皇宮,後雖被殺死,但卻讓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留下了心理陰影,而且當時京城中有關於“妖狐夜出”的靈異事件,於是明憲宗派汪直外出查探。在汪直將所探查的事情一一報告給明憲宗以後,明憲宗十分高興。這件事讓汪直在明憲宗的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爲他後來的發跡奠定基礎。

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揭祕歷史上汪直的結局如何?

二、掌管西廠,命運開始改變

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因念及東廠辦事不力,同時也想重用自己的親信,明憲宗親自建立了一個特務機構----西廠(全稱西緝事廠)。汪直被任命爲提督,其飛黃騰達之路由此開始。

汪直的第一單生意便是處置“三楊”之一的楊榮曾孫建寧指揮使楊曄與其父楊泰。原因是二人在家鄉橫行霸道魚肉鄉里,被仇家舉告,逃入京師以後企圖用賄賂脫罪,被汪直髮現以後逮捕入獄。

有了皇帝的信任,西廠權勢氣焰熏天,已經穩壓東廠一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何況西廠已然是臭名昭著,最終在成化十三年五月,便內閣首輔商輅等大臣上書請求罷撤西廠。這並不僅僅是文人士大夫一慣對特務機構發自內心厭惡的結果,而是因爲西廠設立之後確實如此行事,明憲宗迫於無奈只好暫時罷撤西廠,令汪直回御馬監。汪直雖然被免職,但是對他的寵幸依然不減。在這期間,汪直仍然繼續率領校尉在南北兩京偵緝異己。

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揭祕歷史上汪直的結局如何? 第2張

成化十三年六月中,明憲宗以御史戴緒和王億別有用心對汪直歌功頌德的奏章,下詔汪直復置西廠,而這個結果使得羣臣的努力毀於一旦。而再次上任後的汪直自然不會放過當初迫害自己的政敵,一番權力鬥爭後,最終,朝臣和宦官之間的鬥爭以汪直的勝利而告終。

伴隨着汪直權勢日益增強,人們對汪直的恐懼和厭惡也隨之愈烈,盛極而衰,不無道理。

三、外出遼東,黯淡收場

歷史不容假設,我們無法得知如果汪直沒有前往遼東處理邊疆事務會是什麼樣的結局,但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歷史卻是汪直的外出的結果。而汪直最後的黯然收場和他經略遼東有很大的關係,不論經略遼東是否出於本意,但是畢竟他離開京師長達五年之久。

從成化十四年(1478年)開始到成化十九年,汪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方邊境和蒙古韃靼等少數民族作戰,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也因軍功屢次得到升遷,但是危機也在慢慢出現,最終在成化十八年汪直外出巡視邊境後朝中大臣上疏請求明憲宗裁撤西廠,而最終明憲宗的同意讓西廠在憲宗一朝退出歷史舞臺,到了成化十九年,明憲宗將汪直調到了南京御馬監。而正是這次調離,讓汪直徹底失勢。

五年的時間裏,汪直幾乎都在外地,即便不全是在遼東,也是在大同這樣的邊鎮重地。可以看得出來,每次遇到敵寇犯邊 ,明憲宗都會讓汪直監軍,這是對汪直的信任,同時也是器重。能夠看到汪直軍功日熾,但是這五年的空白期對汪直來說也無疑是致命的,而對他的反對者來說卻是扳倒他的絕好時機,顯然朝臣把握住了機會。

汪直的得寵就在於常在明憲宗面前出現,有了這個第一印象,久而久之明憲宗就會在想要辦一些事情的時候想到汪直,而這也是汪直寵幸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哪怕汪直做錯了事情,只要到明憲宗面前申訴一番,明憲宗恐怕就會將這件事情避重就輕。

而汪直錯誤的決定就在於外出巡視積攢功勳,這樣就會讓自己和皇帝之間的聯繫變得越來越少,空白期的時間越長,雙方的間隙也會越大。對明憲宗而言可以有千千萬萬個汪直,但是對汪直來說只有一個皇帝。離開了京城,也就脫離了對京師一舉一動的掌控,再兼之伴隨着西廠的裁撤,也說明明憲宗不需要汪直,至少不需要這個特務機構。沒有了西廠還可以存在東廠錦衣衛,但是對汪直來說卻沒有了最後的依仗。

汪直的落幕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汪直想要憑藉軍功來鞏固地位,這無疑是一招敗筆。哪怕他是宦官,但是手握兵權依舊會讓皇帝心生忌憚,即便是這個人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身爲一名宦官,他應該做的是圍繞着皇帝,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手中的權力,而不是常年在外。

從明憲宗將汪直調離南京就可以看得出來明憲宗已然不再信任汪直,否則的話就會仍舊待在大同,或者即便調離回京也是北京,而不是陪都南京。而明憲宗藉助羣臣上疏罷免汪直不過是尋找一個由頭而已。而且在汪直因爲與許寧不和請求班師回朝時,明憲宗便順勢解除了他的兵權,種種跡象表明,汪直已然倒臺。

對於失勢後的汪直,雖然仍有朝臣攻擊,但是明憲宗卻並沒有再次對汪直進行貶斥。不過在這次事件之後,史書對汪直的描述少之又少,甚至他的死亡時間也沒有記載,最後不知所終。

四、時過境遷,後世評之

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權宦汪直算是一個,其餘的是王振、劉瑾、魏忠賢。但是相比較其他三個人,汪直的危害更小,甚至汪直也有一些有功於大明的事蹟。

僅論汪直經略邊疆,數次打退少數民族政權的侵略便是有功於社稷,即便是沒有親自指揮,但是以當時汪直的身份地位,一些重要的決定顯然是需要他同意的,這一點是不能夠抹殺汪直的功勞。

同時,在汪直當政時期,爲了健全明朝的科舉制度,汪直曾經提出過重要的建議。在成化十四年,汪直請求設立武科鄉、會試,悉視文科例。這是有利於武科人才的全面選拔,同時也是對科舉考試體系的一個完善。

功過是非,已然是過眼雲煙,於今人而言,我們需要做的是需要從歷史中感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