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九子奪嫡的淘汰順序是怎樣的?真正讓康熙給予厚望的是12歲的弘曆

九子奪嫡的淘汰順序是怎樣的?真正讓康熙給予厚望的是12歲的弘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九子奪嫡事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經過“九子奪嫡”的殘酷洗禮,康熙帝皇四子胤禛成功殺出重圍,繼位爲帝,是爲雍正皇帝。可剛一接過康熙皇權,雍正皇帝就立即被“繼位合法性”的質疑聲音包圍;再加上昔日奪嫡政敵的添油加醋,這種質疑聲音幾乎影響了雍正皇帝的整個執政生涯,甚至直到現在仍有不少歷史學者仍對其繼位真相抱有懷疑態度。

這種質疑聲音之所以出現,和雍正皇帝在“九子奪嫡”過程中奉行“曲線奪嫡、隱忍不發、坐山觀虎鬥”的奪嫡政策有關;和雍正皇帝潛邸期間一直自詡爲“天下第一閒人”,無心奪嫡的形象有關;更和其餘勢力強大、繼位呼聲較高的奪嫡政敵有關。

九子奪嫡的淘汰順序是怎樣的?真正讓康熙給予厚望的是12歲的弘曆

“九子奪嫡”的淘汰順序

康熙四十七年,行圍途中的康熙皇帝召集諸王公大臣,宣佈“胤礽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九子奪嫡”事件正式拉開帷幕。

康熙四十七年,皇長子胤因奏請康熙皇帝誅殺胤礽,並因“魘鎮皇太子及諸皇子”的罪行敗露,而被康熙皇帝下令削爵、圈禁,退出奪嫡之爭。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廢,皇三子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奪嫡之爭。

康熙五十三年,“斃鷹事件”爆發,康熙皇帝暴怒,甚至發出了“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絕情言辭。自此,黨羽勢力最大、奪嫡競爭力最強的皇八子胤禩徹底失去繼位可能。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叛亂再起,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爲“大將軍王”;再加上其在西北前線的卓越表現,胤禵一躍成爲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根據藏語文獻的記載,此時的皇十四子胤禵甚至被西北地區王公公開稱爲“皇太子”。

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明顯大不如前,不得不認真考慮皇位傳承問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康熙皇帝以“面授西北方略”爲由,召皇十四子胤禵來京。就滿朝文武和諸位皇子看來,這明顯是康熙皇帝打算傳位於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現。

自此,“九子奪嫡”逐漸變成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這對“一母同胞”之間的角逐。

康熙皇帝在胤禛和胤禵之間的猶豫

在整個奪嫡過程中,皇四子胤禛雖然一直隱忍不發,一副無心奪嫡的閒散模樣,但其背地裏一直在積蓄力量,籠絡黨羽勢力。隨着皇十四子胤禵的繼位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康熙六十年,皇十四子胤禵被召回京城以後,皇四子胤禛明顯開始慌了起來。

根據《清實錄·聖祖實錄》的記載,皇十四子胤禵於康熙六十年十月回京,抵達京城已經年底。毫無疑問,此時的胤禵還是繼位呼聲最高,甚至是康熙皇帝認定的皇位繼承人。可等到康熙六十一年三月,滿心期待皇位傳承的皇十四子胤禵卻接到了康熙皇帝令其返回西北前線的命令。

也就是說,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康熙皇帝就突然改變了皇位傳承的決定,放棄了皇十四子胤禵而選擇了皇四子胤禛。

從康熙六十年年底到康熙六十一年三月的三個月時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麼,會讓康熙皇帝改變了皇位傳承的決定?

或者,在這三個月時間裏,內心焦急、準備做出最後一搏的皇四子胤禛,究竟使出了什麼殺手鐗,纔會讓康熙皇帝毅然選定了自己爲皇位繼承人?

九子奪嫡的淘汰順序是怎樣的?真正讓康熙給予厚望的是12歲的弘曆 第2張

小弘曆的驚豔出場

根據乾隆皇帝的自述和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我們能大致得出皇四子胤禛於康熙六十一年的行動脈絡:

1、乾隆皇帝晚年所作御詩——《遊獅子園》中,有一段這樣的註解:

康熙六十年,朕齡十一,隨皇考至山莊觀蓮所廊下,皇考命我背誦所讀經書,不遺一字。當時皇祖近侍皆在旁環聽,皆驚異。

也就是說,皇十四子胤禵回京的康熙六十年年底,皇四子胤禛就開始讓其殺手鐗——第四子弘曆出場。讓弘曆在康熙皇帝貼身侍衛面前背誦經書,其目的很明確——“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我隨侍學習”。

2、根據《清實錄·聖祖實錄》的記載: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丁酉,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恭請上幸王園進宴;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庚戌,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恭請上幸王園進宴;

根據《康熙起居注冊》記載和乾隆皇帝的自述,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第一次臨幸圓明園,皇四子胤禛便爲其引見了四年12歲的弘曆。第一次見到弘曆,康熙皇帝“見即驚愛”,並主動要來了弘曆的生辰八字。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第二次臨幸圓明園,主動要求見見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並連升稱其爲“有福之人”並作出了“命弘曆宮中養育,親授書課”的決定。

對於皇四子胤禛的一系列安排,和康熙皇帝的具體表現,乾隆皇帝晚年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康熙六十一年,皇考敬奉皇祖臨幸觀花,慈顏有責,因於燕喜之次,以予名奏聞,愛撫備至,是爲承恩之始。仰惟付託之重,默契聖心,投艱遺大,似即肇基於此。

也就是說,乾隆皇帝也認爲這是雍正皇帝積極奪嫡的有效行爲,是康熙皇帝選定自己爲隔代皇位繼承人的重要標誌。

12歲的弘曆,幾乎直接影響了康熙皇帝的選擇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在康熙皇帝決定將12歲的弘曆“養育宮中”以後,正在當代承繼皇位的皇十四子胤禵卻被康熙皇帝命令返回西北。時間上的緊密契合,因果關係上的順理成章,讓人不得不相信康熙皇帝是因爲看中了弘曆,而選擇了皇四子胤禛,從而放棄了皇十四子胤禵。

除了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也能直接證明乾隆皇帝的說法並非虛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臨終對大學士馬齊留有遺言:

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爲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爲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的前三個兒子均已夭亡,其第三子弘時也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弘曆自然是實際上的第二子。也就是說,康熙皇帝之所以選擇皇四子胤禛爲皇位繼承人,和其子弘曆有着直接關係。

九子奪嫡的淘汰順序是怎樣的?真正讓康熙給予厚望的是12歲的弘曆 第3張

後記

就“九子奪嫡”的整個過程而言,皇太子胤、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接連出局,和皇四子胤禛並無直接關係,而是康熙皇帝的主動選擇。奪嫡的最後時期,同皇十四子胤之間的角逐纔是皇四子胤禛的真正發力,而胤禛之所以能夠贏了胤禵,卻直接得益於12歲的弘曆。

至於“世宗之立,內得益於隆科多,外得益於年羹堯”,只是皇權更迭過程平穩進行的充分保證;真正讓康熙皇帝下定決心選擇皇四子胤禛的原因,卻是直接來自於弘曆。

誠然,康熙朝晚年的諸多弊政已經嚴重阻礙了清朝的健康發展,康熙皇帝必須選擇一位有改革精神、開拓精神的“孤臣”才行,但此時的皇四子胤禛畢竟已經45歲,已經踏在了晚年的邊緣。所以,真正讓康熙皇帝寄予振興大清厚望的帝王,並非雍正,而是隔代指定的乾隆。

所以,這個當年僅僅12歲的孩子,幾乎直接成就了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