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國爲什麼在長平之戰後還能延續40多年?真相是什麼

趙國爲什麼在長平之戰後還能延續40多年?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趙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秦國在戰國末期發動兼併戰爭,在秦王嬴政在位時期就完成了統一,可謂是掃清六合,席捲八荒。

趙國爲什麼在長平之戰後還能延續40多年?真相是什麼

秦國滅亡六國,除了先拿弱小的韓國開刀外,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趙國,因爲趙國從很早之前就是秦國的死敵,兩國結怨已久。無論是從國家恩怨,還是東征的盟軍齊國的地理位置,趙國都是秦國首選的征討目標。

但是早在四十年前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就幾乎將趙國的主力都給盡數殲滅。而且最爲悽慘的是,趙國在長平之戰中還沒來得及喘息,還遭到了燕國的偷襲,國家的根基可謂是搖搖欲墜。

那麼爲何秦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殲滅趙國,而是近乎在四十年之後才掃清趙國的殘餘勢力呢?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在秦國方面。

從很基礎的層面來講,長平之戰雖然是秦軍大勝,但是還不至於說是完勝。進行了這樣一場超大戰役的秦國,顯然也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

戰爭的損傷從來就是雙方的,況且我們可以看見,一旦秦國去攻佔了趙國,在它上方的燕國必然不會放過這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好機會,從燕國後來偷襲趙國來看,燕國對這塊土地也很是覬覦許久。

一旦選擇了全面侵佔趙國,秦國不但要面臨趙國的臨死反撲,甚至還有可能要應對趙國與燕國聯手的可能。考慮到了這些因素,直接佔領趙國顯然是不太明智的了。

趙國爲什麼在長平之戰後還能延續40多年?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如果當時沒有去佔領趙國,那麼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的後的秦國爲什麼不直接發兵把趙國攻佔了呢?要知道,新政之後的秦國,生產力水平以及兵力都是絕非一個落敗後的趙國可以比擬的。

趙國有名將李牧,但是秦國要攻取趙國還是不會費太大力氣的,損耗的兵力與趙國大片的土地比起來不值一提。這裏依舊是秦國自身的原因,其中最爲重要的是,即位的秦莊襄王還沒有坐穩自己的位子就去世了,太子政是幼年即位,朝中追名逐利之人也不在少數,使得秦國無人能決策統領兵權。尤其是在當時呂不韋與趙太后的勢力做大,幼年的嬴政並沒有多少實際的兵權。

直到後來,嬴政在秦國羽翼漸豐,逐步拔除了呂不韋的勢力,收回了秦國的兵權,也在長平之戰的三十年後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征戰之旅。嬴政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平定四方蠻夷,那麼作爲最先要解決的目標趙國,爲什麼徹底滅亡趙國又花了接近十年的時間?

其中不得不說一說趙國滅亡的一些不同之處了,因爲在趙王遷八年(前228),趙國的都城邯鄲就已經被攻破了,但真正滅亡趙國的時間卻要再往後延六年。那個時候的趙王遷被秦軍抓住了,但是趙王遷的兄長公子嘉帶領殘餘的勢力,在靠近燕國的趙國北部建立了政權,稱爲代國。真正趙國滅亡的時間是以代國被秦軍攻陷的時間爲止的。

攻陷邯鄲的秦軍沒有第一時間去收拾趙國的餘黨,最大的原因還是在燕國身上。當時的燕國雖比不上全盛時期的秦國,但是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可以切斷秦國與齊國的聯繫,更會在秦國與魏國、楚國的戰役中使秦軍腹背受敵。

趙國爲什麼在長平之戰後還能延續40多年?真相是什麼 第3張

而另外一個原因在於,秦軍當時朝燕國方向進發,原本也可以清剿餘黨勢力的代國,然而燕國的一個舉動卻徹底激怒了嬴政,使他加快了對燕國的討伐。

燕國的這個舉動便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荊軻當時持燕國地圖,獻上樊於期頭顱給秦王,以此靠近秦王行刺,但最終無功而返,連他本人也殉難秦國。

對燕國的戰役絕對會是場硬仗。且不說燕國的國力如何,一旦南方的剩餘兩國發覺事情的嚴重性,對秦出兵,秦國瞬間就會變成腹背受敵的局面。所以能夠迅速解決燕國,集中兵力處理最後的楚國,對秦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是荊軻刺秦之後,秦王震怒,攻佔燕國那叫一個雷厲風行。燕國徹底淪陷之後,秦軍也不會在北方留下什麼隱患,順帶就把代國給解決了。這個時候,纔是真正的趙國滅亡時間。

可以說,趙國在長平一戰中損失不可謂是不大,青壯年幾乎戰死了大半,剩下的都是老弱婦孺,已然成爲敗勢。

而後名將李牧本來憑着兵法牽制住了秦軍,卻因爲趙王昏庸,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直接導致了都城的淪陷。趙國之所以那麼久沒有被滅,主要還是因爲秦國自身統治階級的斷代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