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赤道逆流簡介 赤道逆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赤道逆流簡介 赤道逆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 赤道逆流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大洋中赤道的南北兩側各有一支龐大的海流,它們自老家大洋東部開始萬里“西征”,到達大洋西部後,又各自有一部分“辭別”主流,“會師”赤道附近,然後轉向東流,再萬里迢迢地返回東部老家,這就是赤道逆流。

赤道逆流簡介 赤道逆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赤道逆流形成原因

赤道北部的低緯度海洋長年吹刮的東北信風將表層海水帶動起來,從大洋東部一路浩浩蕩蕩地向大洋西部流去,形成北赤道海流;赤道南部海水受東南信風的吹刮則形成南赤道海流。

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流入大洋西部後,受到陸岸阻擋,各自分成兩部分。北赤道流的“主力部隊”轉而“北伐”,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別成爲灣流和黑潮的主要流源,另一部分離開主力部隊,形成向南的支流。

南赤道流的“主力部隊”轉而“南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別成爲東澳海流和巴西海流,另一部分則與主力部隊“分道揚鑣”,形成向北的支流。

北赤道流向南的支流和南赤道流向北的支流在赤道附近匯合後水位擡升,致使大洋西部水面高於東部,從而形成一支自西向東運動的表層海流,相對於自東向西的南北赤道流逆向流動,因此被稱爲“赤道逆流”。

赤道逆流位置在南北赤道流之間,赤道無風帶之下,是赤道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海流。

赤道逆流有哪些

一、太平洋赤道逆流

太平洋赤道逆流分爲兩支。一支是北赤道逆流,夏季在北緯4°~10°,冬季向南移動2′左右,是世界大洋中最強的一支赤道逆流。

它從菲律賓外海向東流經15000千米,到達巴拿馬灣“尋根”,其流動幅寬爲300~700千米;西部流動快,東部流動慢,平均流速爲40釐米/秒,最快時達150釐米/秒。

赤道逆流簡介 赤道逆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另一支是南赤道逆流,位於南緯5°~10°,西起所羅門羣島附近海面,向東可達祕魯海岸附近,也是西強東弱,在東經170°處的流速爲15~30釐米/秒。

二、大西洋赤道逆流

大西洋也有兩支赤道逆流。一支是北赤道逆流,位於北緯3°~5°和9°~12°,隨季節變化明顯,夏季最強,最大流速可達150釐米/秒,向東進入非洲西部,然後回到大西洋北赤道流的發源地;另一支是南赤道逆流,在南緯5°~10°流動,強度較弱。

三、印度洋赤道逆流

印度洋由於受季風影響,赤道無風帶在赤道以南,因而赤道逆流也位於赤道南部。夏季,赤道逆流在南赤道流和西南季風流之間自西向東地流動。

冬季,北赤道流向西流至非洲東部索馬里近海後轉而向南,越過赤道後同南赤道流的北上分支匯合,形成“赤道逆流”,在南緯2°~4°和6°~8°向東流去,勢力比夏季強大,中西部流速爲85釐米/秒,往東逐漸減小。

至東經90°附近,該逆流分爲兩支:較大一支中的一部分轉向東南形成爪哇沿岸流,另一部分轉向西南加入南赤道流;另一支轉向東北加入北赤道流。

赤道逆流的影響

大洋赤道逆流區域海水溫度高、含鹽量少、降水強度大。赤道逆流和南北赤道流共同組成複雜的熱帶環流系統。

赤道逆流簡介 赤道逆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一些海域的海水從四周輻合,迫使表層海水下降,形成“下降流”;另一些海域的海水向周圍輻散,下層海水上升補充,形成“上升流”,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於浮游生物的生長,同時造成海水顏色變深和透明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