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女子的冠飾到底是如何興起的?爲何後來很少見了?

古代女子的冠飾到底是如何興起的?爲何後來很少見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鳳冠如何走入民間,解密古代婦女頭冠的演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古代中國人不分男女均留長髮,而髮飾除了用來束髮、固定髮型外,還能增添美感,因此產生許多各式不同的釵飾,相當豐富多變,有簪(笄,用來插住固定綰起的髮髻)、釵(由兩股簪子交叉彙編成的髪飾)、步搖(爲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走路時金飾會隨之擺動)、鈿(用金、銀、玉等製成花朵狀的裝飾品,無固定髮髻的作用)、梳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冠。

冠在中國文化有着重要的象徵意義,不僅代表成年(冠禮),還是一種身份標誌。而在婦女的冠飾中,自宋代以來最爲貴重者當屬鳳冠。不過,鳳凰與珠冠的搭配,在宋代以前,並不是婦女妝扮的主流。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以鳳凰作爲造形的髪飾。晉代文人崔豹撰寫《古今注.釵子》載:“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爲之。周敬王以玳瑁爲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爲腳,號曰鳳釵”,已有使用金銀、玳瑁等貴重材質做成的鳳釵,此時鳳凰並不如後世般成爲女性的專屬象徵,男性也能配戴鳳凰造型的裝飾品。

而在隋唐以前,尚未有製作鳳冠的技術,《後漢書.輿服志》記載東漢后妃禮服配戴的冠飾爲步搖:“皇后謁廟服……皆深衣制……步搖以黃金爲山題,貫白珠爲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古代貴族婦女的頭飾。編髮爲假髻稱副,假髻上所插的簪稱笄,髮簪上的玉飾稱六珈)者”,顯示東漢后妃在正式場合皆配戴由黃金打造、並以花鳥走獸作爲造型的步搖爲主。

古代女子的冠飾到底是如何興起的?爲何後來很少見了?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除了流行造型相當誇張的“金步搖”冠外,另外還流行起“花樹”髮飾。“花樹”是一種較大的花釵,是多種圖案相同、方向相反,鑲有寶石的花形飾片。隋唐后妃的身份等級劃分,除了體現在髮釵外,就是依照花樹來區別。《舊唐書.輿服志》:“皇后服有褘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褘衣,首飾花十二樹,並兩博鬢(古代婦女髮型,下垂過耳,上飾有花鈿等裝飾),其衣以深青織成爲之”。這些造型特別的“花樹”,也加深了後世對唐代婦女那誇張的髮髻與釵飾的印象。

儘管隋唐后妃正式服裝中尚未配戴鳳冠,但將考古發掘的當時皇后公主頭冠,發現其外觀已有宋明時期鳳冠雛形。雖然現在都以“鳳冠”稱呼這些復原的珠冠,但上頭裝飾仍以花草爲主,不見鳳凰。此時的鳳冠與後世的鳳冠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尚未列入冠服制度中。從宋代開始,皇后在重大場合就不再配戴髮釵,而改爲頭戴“花釵冠”。

古代女子的冠飾到底是如何興起的?爲何後來很少見了? 第2張

宋代皇后所戴的“花釵冠”,爲花樹、鈿、博鬢(附加在鳳冠兩旁的葉片狀裝飾物)組合而成,並往上添加更豐富的裝飾,除了鳳凰外,還有龍,甚至還有西王母、仙鶴等立體造型,成爲極爲隆重的禮冠,又稱作“龍鳳花釵冠"。《宋史.輿服志》載:“其龍鳳花釵冠,大小花二十四株,應乘輿冠樑之數,博鬢,冠飾同皇太后,皇后服之,紹興九年(1139年)所定也”,雖是南宋時所定下的服飾規定,不過從傳世的宋代皇后畫像圖,如自北宋真宗劉皇后起,每位皇后都戴着龍鳳花釵冠。

這樣精緻華美的花釵冠,有哪位婦女不愛呢?礙於封建專制王朝的冠服制度,任何服飾都受限於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因此小老百姓無法配戴如皇后般貴重的龍鳳花釵冠,不過這不妨礙婦女們流行穿戴頭冠,和唐代婦女服飾相比,宋代婦女妝扮特色即頭戴花冠。到了明代,以龍鳳作爲裝飾的頭冠開始被稱作“鳳冠”,在宋代樣式基礎上,又加入了珠結元素,讓明代鳳冠更爲豪華。另外,也是從明代起,鳳冠不再是皇后獨有,甚至一般平民娶嫡妻都能一身鳳冠霞帔,風風光光嫁出門。

由於明清政權鼎革易服有“男降女不降”之說,因此鳳冠霞帔並沒有在清代斷絕,仍是漢人的婚服與命婦的主要服飾(風格滿化)。直到西風東漸,被賦予現代、自由等婚姻觀念的西式白紗傳入中國後,讓這身配飾繁多又有一定重量的鳳冠逐漸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