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國拍古裝劇最喜歡選的是哪個朝代呢?

中國拍古裝劇最喜歡選的是哪個朝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中國人着實有個癖好,愛看古裝劇。

但要真說起來中國歷史中的朝代更迭,大部分人大概也只能說出“唐宋元明清”。而古裝劇一拍再拍,編劇依然選擇的是觀衆熟悉的唐宋元明清歷史作爲創作素材。

那麼爲什麼有些朝代難以戲說呢?

提起晉朝,大多習慣在前面加個魏字,一方面當然是考慮到文化上的傳承接續,而另一方面也在時時刻刻提醒著,在儒家文化的籠罩下,晉朝的誕生永遠揹負著叛主的烙印。

幾乎人人都知道那句歇後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一直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纔在公元266年真正改魏爲晉,到公元420年東晉滅亡,兩晉前後加起來不過一百五十五年。

大概是司馬氏前三代業務能力太強,自司馬炎開始,晉朝就幾乎沒出過什麼靠譜的皇帝。知名度最高的司馬衷,歷史上著名的弱智皇帝,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金句。剩下的皇帝幾乎不是早夭就是無能。

中國拍古裝劇最喜歡選的是哪個朝代呢?

皇帝不爭氣,就顯出豪門貴族的能耐。光是王謝兩家就出了王導、王羲之、王獻之、謝玄、謝道韞、謝靈運。

皇權羸弱也必然導致地方割據和外族入侵,八王之亂後面跟着五胡亂華,讓晉王朝元氣大傷,一直被趕到了南方,再未收復過北疆。

由於中國傳統的歷史觀主要是建立在大漢族中心主義基礎上的華夷史觀,因此這段大一統漢族文明被少數民族文明碾成碎片的混亂歷史,長久以來被羞於提起。所以儘管兩晉南北朝名士縱橫,逸聞衆多,但以其爲歷史背景的文藝作品卻並不多見。

論存在感低,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可以說是難分伯仲。相比於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時間更爲短暫,滿打滿算也不過七十餘年。區別於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出現了多個政權並立的情況。七十餘年裏,中國的疆域、人口、國族都處於割據和對立狀態。

唐朝亡了以後,除了樑、唐、晉、漢、週五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及北漢等十幾個獨立政權,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上一次出現這種政治、經濟、文化體系各自爲尊的狀況還是春秋戰國時代。但春秋戰國時期,至少還共享著或曰中原文明的文化體系,即使大國如楚國,還是會因爲不服周禮而被視爲蠻夷。相比之下,五代十國的社會形態,反而更類似於西方歷史中常見的城邦狀態。

作爲一段充滿異質性的歷史,一個夷狄政權反客爲主佔據中原的年代,按照史學泰斗饒宗頤在《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的論述,五代十國是有違史學正統的旁門左道,是禮崩樂壞的畸形兒。

中國自古有盛世修史的傳統,作爲亂世的五代十國,本來保留下來的記錄就不多。再加上歷代史學家出於正統論的輕視,五代十國自然成了中國歷史的透明期。

如今那些在五代十國中的勝出者早就被世人遺忘了,倒是亡國之君南唐李煜的一闋《虞美人》,還在一個個月上西樓的夜晚勾得離人肝腸寸斷。

同樣是少數民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卻遠遠沒有清朝那麼好的待遇。

作爲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袤的元朝,在文藝作品裏留給人們的印象卻始終是既不可愛也不迷人的反派角色,襯托了張無忌、朱元璋等人物的英雄事蹟。

中國拍古裝劇最喜歡選的是哪個朝代呢? 第2張

馬背上打出來的元朝,顯然對中原漢人之乎者也的儒生不屑一顧。在元朝統治時期,儒學作爲漢人文化的代表被嚴重打壓,讀書人成了下九流,甚至有了“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不同於清朝統治者對於漢文化的接納和認同,元朝統治者對於漢文化極爲排斥,在統治階層內部是棄用漢文的。

因此明朝建立以後,憋了一肚子火的儒生們,雖然勉爲其難地承認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但對其要麼差評,要麼不置一詞。後來的清朝更是和蒙古人有宿怨,當年祖上建立的大金國就是讓蒙古人給滅了。

當朱元璋打敗元朝軍隊以後,元人北撤時不僅帶走了金銀財寶還帶走了衆多典籍,硬是沒給明朝老百姓留下一針一線。沒有了歷史典籍,元史就只能是歷史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正如法國哲學家福柯所說“重要的是講述神話的年代,而不是神話所講述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