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孫權手下的東吳四英傑,爲何都擔任過水軍大都督?

孫權手下的東吳四英傑,爲何都擔任過水軍大都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手下的八虎騎都是他族人,爲何曹操會重用他們?因爲血的教訓,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後世在評論三國時期同一勢力之中的一批優秀的將領時,常常會用上一些統稱,比如河北四庭柱,這個概念並非《三國志》中的歸類,而是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的概念,說的是東漢末年時期,割據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而這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將軍分別是顏良、文丑、高覽和張郃。除了袁紹之外,孫權手下有東吳四英傑,指的是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大都督,按接任順序,分別爲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這四個人雖然政見不一,但都對東吳有着非常大的貢獻。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曾對這四人大加讚賞。後人在傳習和引用時,把他們概括爲“東吳四英將”或“東吳四英傑”。

孫權手下的東吳四英傑,爲何都擔任過水軍大都督?

除了河北四庭柱與東吳四英傑外,蜀漢有五虎上將,他們是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爲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而在曹魏,除了外姓的五子良將外,還有八個被稱爲“八虎騎”,他們指的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八個本族將領,即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和夏侯尚。與其他幾個統稱不同的是,所謂的八虎騎都是曹操的族人,而這些人在曹營的地位都是在其他諸位將領之上,甚至連沒有什麼戰功的夏侯惇,其地位都要高於張郃、張遼等立下過赫赫戰功的五子良將。曹操爲何會重用族人呢?

事實上,並不是說曹操要重用自己的族人,而是因爲曹姓和夏侯氏這些族人本來是在曹操起勢之初,就跟隨曹操征戰四方的將士。對於各路諸侯來說,跟隨他們起兵打天下的不一定是自己的族人,比如劉邦重用的樊噲,劉備重用的關雲長等,那是因爲無論是劉邦還是劉備,他們在起勢時要麼沒有族人前來投靠,要麼投靠過來的族人能力不濟,沒有被載入史冊。而跟隨曹操的這些人能力不差,而且跟着曹操東征西討,即便沒功勞也有苦勞,因此他們自然能得到曹操的信任與重用。

更何況亂世之中,人心難料,曹操重用自己的族人,也是有過血的教訓。當年袁紹、曹操和張邈等人一直都是至交好友,然而在起兵之後,他們先後翻臉,甚至到了快要滅族的程度。最初是張邈頂撞了袁紹,袁紹就讓曹操去殺張邈,而曹操當時就拒絕了,畢竟張邈人品不錯,年少時也是一個英雄好漢。而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在董卓逃出洛陽後,各路諸侯不聞不問,而且不派兵出征,此時是曹操出兵追擊,當時只有張邈派兵去幫助曹操,可見曹操與張邈之間的關係夠好了。

孫權手下的東吳四英傑,爲何都擔任過水軍大都督? 第2張

然而他們兩人年少時是朋友,而且兩人都不是那種出賣朋友,背信棄義的人,但即便如此,張邈還是怕曹操爲了與袁紹的同盟而殺了他。由於袁紹的存在,張邈也不太敢相信曹操會一直維護自己,於是在曹操再次徵陶謙時,聯合呂布叛變,差點害死曹操。要知道當時曹操的兗州僅剩下鄄城、東阿、範三座城池了,若非夏侯惇率軍趕來,只怕曹操的家人都會被俘虜。可見在亂世之中,朋友無論多鐵,都不可靠,唯有像夏侯惇這樣忠心耿耿的族人才能讓曹操放心。

筆者認爲,跟隨曹操的族人能力不差,而且對曹操又忠心耿耿,曹操自然沒有理由不重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