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包拯最早的傳說故事是什麼?是誰創作的?

包拯最早的傳說故事是什麼?是誰創作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包拯最早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包拯在任時,最爲人所稱道的便是他的諫官形象,公正嚴明,直諫敢言。而在千年流傳中,包拯斷案如神的傳奇形象在口口相傳和藝術創作中逐漸凸顯而出。現存的宋人話本中,就開始有了對包拯形象的再塑造,歷經戲文、雜居、傳奇、小說等創作形式傳播塑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其中既有《陳州放糧》這種根據史實創作改編的,也有《鍘包勉》、《龍圖公案》這種完全虛構的。

民間傳說包拯任開封府尹期間,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與有足智多謀的公孫策和“御貓”之稱的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之南俠展昭爲左右文武助手,辦案既明查又暗訪,執法既嚴謹又不失人情,使正義得以伸張。

包拯最早的傳說故事是什麼?是誰創作的?

《七俠五義》(原名《俠義忠烈傳》),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著名的以包拯爲主角的長篇公案和俠義小說了,作者是清代說書藝人石玉琨。內容敘述了包拯和另一名清官顏查散在巡查辦案時,得到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等七名俠客和錦毛鼠白玉堂等五位義士的輔助,破解奇情冤案,剷除貪官惡霸。

也就是在這部俠義小說中,包拯換上了一副鐵面如墨的臉孔,以此來震懾佞臣,額上還掛有一彎蒼白明月,故有“包黑子”的稱號。但是在歷史中,他的皮膚並不黑,只是爲了塑造鐵面無私的形象,劇中才把他的臉變黑,到了現在許多人反而認爲他原本就是黑臉了。

而最早的包拯傳說便是宋人創作的《合同文字記》:

一天,包拯受理侄子告伯母騙取合同文、不認親侄一案。

原來,當時在東京汴梁西關外的定坊有一戶人家,這家有兩個兒子,哥哥叫劉天祥,娶了妻子楊氏。這楊氏是二婚,帶着一個女兒嫁到了劉家,她到劉家後也再沒生養兒女。這家的弟弟叫劉天瑞,娶了妻子張氏,生得一個兒子,取名叫劉安住。劉天瑞在劉安住兩歲時,就給他和鄰居李社長家的小女兒定了個娃娃親。大嫂楊氏則打算等自己的女兒長大後,招個女婿,好多分些家產。因此,楊氏便把劉安住當成了眼中釘。

這一年,東京地區大旱,顆粒無收。官府發下明文,讓居民自行“分戶減口”,以往他鄉逃荒。弟弟劉天瑞想到哥哥年紀也大了,不適宜遠行,便決定自己帶着妻兒離鄉背井。劉天祥就請鄰居李社長寫下了兩張合同文書,把所有家產全部寫在上面,以作爲日後的見證。兄弟倆各執一份,灑淚分別。

包拯最早的傳說故事是什麼?是誰創作的? 第2張

劉天瑞帶着妻兒,來到了山西潞州高平縣的下馬村,他們便在此租房度日了。房東張員外夫妻倆爲人仗義疏財,雖然有許多田產,可惜膝下無兒無女,見當時年方三歲的劉安住眉清目秀,乖覺聰明,就決定把他收爲義子。對劉天瑞夫妻也像骨肉兄弟一樣看待。但是沒多久,劉天瑞夫婦都染上了疫症,幾天後就相繼去世了。劉天瑞臨死前掏出了那一紙合同文,將它和兒子一起託付給了張員外。

十八年後,成年的劉安住便想着護送父母屍骨還鄉,並定居老家。張員外自然能夠理解,便將那份合同文書交給了劉安住。

劉安住抵達東京汴梁後,詢問之下終於來到了劉家門前。在門外乘涼的楊氏得知劉安住的身份後,爲了獨佔家財,便設計騙取了劉安住的合同文書,之後立馬翻臉,將劉安住打得頭破血流,趕出門外。

鄰居李社長趕到後,見到頭破血流的劉安住正跌坐在劉家門外,在劉安住一字不差地背出合同文書後,確認這便是自己那自小定了“娃娃親”的女婿,便趕忙帶着劉安住來到了開封府衙,狀告楊氏不認宗親。

包拯接了狀紙,便將劉天祥夫婦傳到了大堂之上,責問劉天祥爲何不認親侄。劉天祥只得辯解道:“我那侄兒兩歲時便隨着我弟弟離開了家鄉,一晃十八年,我也實在是不認識,只能憑着合同文書相認。如今他說是有那文書,我妻子卻說沒有。我也無法決斷,還請大人做主。”

包拯再問楊氏,楊氏自是一口否認見過那合同文書。包拯也沒有辦法,便先將劉安住關在了獄中。

到了第二天,包拯便讓小吏放出消息:劉安住得了破傷風,已是活不了幾天了。又派差役趕往山西請來了張員外,自此包拯終於得知了真相。

包拯最早的傳說故事是什麼?是誰創作的? 第3張

又過了幾天,包拯又傳來劉天祥夫婦與張員外對質,楊氏仍是死不認親。於是,包拯便又傳劉安住上堂對質。誰知差人竟回報道:“劉安住已病死在獄中。衆人聽了都很是驚訝,倒是楊氏面露喜色。不一會兒,又有仵作上來稟報:“劉安住因被重物所傷,得了破傷風而死。”

包拯便對着楊氏說道:“這劉安住是你打死的,已是無可抵賴。若他是你的親侄,你教訓子侄失手致死,倒也不是死罪;若他不是你的子侄,你便只能‘殺人償命’。”

楊氏頓時嚇得跪伏於地,承認劉安住的確是自己的親侄,並拿出了那被自己騙走的合同文書。這時,包拯又喚那已經“死去”的劉安住上堂,楊氏這才知道原來是中計了。

楊氏終是被自己的貪財怕死所累而被重罰,而劉氏的家產自是當由劉安住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