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有錢人的煩惱!古代的商人都是統治者砧板上的“肉”!

有錢人的煩惱!古代的商人都是統治者砧板上的“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有錢人的煩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沒錢怎麼辦?不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這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個人如果沒錢了就要去努力掙錢,如果國家缺錢呢?我們就聊一下古代的國家沒錢了怎麼辦。

第一想到的是收稅,但是收稅是有成本的,如果搞不好還容易激起民變,這時候中國的皇帝和外國的國王都會把目標盯住一羣特殊的人身上-商人。

有錢人的煩惱!古代的商人都是統治者砧板上的“肉”!

我們把目光放到中國的西漢和中世紀的歐洲,看看漢武帝和那些國王是怎麼從商人身上搞到錢的。

1、拿富人開刀,徵收財產

西漢初年,經歷了七十餘年的積累,到漢武帝繼位時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西漢早年積累財富的過程前面有文章講過,文末附有鏈接),但漢武帝要對匈奴作戰,對內又大興土木,面臨巨大的“財政赤字”,漢武帝開始對商人徵收“財產稅”,就是所謂的“算緡”。先解釋一下這個“緡”,緡是串錢的繩子,緡錢通俗的說就是用繩子穿起來的一串一串的錢,一貫或一串數目是一千個錢。《漢書》中記載:

“元狩四年冬,初算緡錢”,作有註釋:“李裴曰:‘緡,絲也,以貫錢也。一貫千錢,出算二十也。’臣攢曰:‘諸賈人未作貰貸,置居邑儲積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古,率緡錢二千而一算。此緡錢是儲錢也。故隨其用所施,施於利重者,其算亦多也’。師古曰:‘謂有儲積錢者,計其緡貫而稅之’。”

從上面這段文獻中我們可以簡單地瞭解到,當時徵稅的方法也很簡單“計其緡貫而稅之”,就是數“串串”,有多少錢徵多少稅,根據文獻記載的“一貫千錢,出算二十也”說法是稅率爲2%。上面這段漢書中的記載只是漢武帝算緡政策的開始,所謂“初算緡錢”,這個時候的政策可以理解爲摸底,相對來說徵稅的範圍就是“現金”,對於“不動產”是不徵稅的。政策頒發之後肯定要有配套措施,否則政策肯定執行不下去,爲了算緡政策能夠實施下去,配套的“細則”和“實施管理變法”也就很快出臺了,《史記》中記載:

“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佔,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軺車以一算。商賈人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佔,佔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僮”。

有錢人的煩惱!古代的商人都是統治者砧板上的“肉”! 第2張

據考證,上面這段文字記錄的是元鼎元年,即公元前116年,而“初算緡錢”的元狩四年是公元前119年,也就是在算緡政策頒佈三年之後,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細化和保證算緡的實施。比如徵稅的範圍擴大了,不光是數串串了,一些貨物也要折成錢來交稅;對於一些手工業者的稅率相對較低,爲四千一算。前面的只是對徵稅的一些細則和規範,後面的纔是令商人真正害怕的,如果隱瞞財產不報的,會被處以重罰,而且還會對告發的人予以重獎,給予被告發者財產的一半獎勵,這就是所謂的“告緡”。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告發別人成爲了發財致富的捷徑,出現了有產者皆是人人自危的局面,《史記》中記載“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一大批當時社會的“中產階級”淪爲貧民。

在漢朝初年商人可以認爲是魚塘裏的魚,漢朝初年經過七十餘年的發展,已經出現了不少大魚,司馬遷筆下將那些商人稱之爲“素封”,一樣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旦皇帝要吃魚的時候,這些素封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2、打富人主意的,不只是中國皇帝

如果把商人比做是魚,和漢武帝比起來,歐洲中世紀那些國王就是養魚和釣魚的高手。

如果要說世界上哪個民族最會做生意,非猶太人莫屬。猶太人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有錢的民族,但是有錢並不意味着幸福,猶太人被羅馬人趕出家園之後流落世界各地近兩千年,他們在以色列建國以前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客居”,而他們手中的財富也給他們帶來沉重的苦難。

中世紀的歐洲,表面上反對猶太人的那些國家都是堂而皇之的打着宗教信仰的名義,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上了猶太人的錢。幾乎歐洲所有的國家都反覆的驅逐過猶太人,要注意這個過程,是反覆。大體過程就是這樣的,國王或者貴族要打仗或者是蓋宮殿,需要向猶太人借錢或者收稅,錢越借越多還不上,或者是把猶太人搞破產了咋辦?直接把猶太人趕走。過幾年沒錢了,再向猶太人示好,來吧,別的地方不喜歡你們,我這裏收留你們,如此周而復始。

1159年英國爲了滿足鎮壓圖盧茲反叛的軍事開支需求, 亨利二世發明了一種任意稅—塔利稅,所謂任意稅,確實是非常隨意,既不是財產稅也不是商業稅,就是國庫不夠用的時候向老百姓攤派,塔利稅的主要來源就是猶太人,列舉下面一組數字。

1233-1279 ,英王先後30次向猶太人徵收塔利稅。

1250-1258 ,亨利三世徵收了44000馬克,這相當於當時英國猶太人總財產的一半

1233-1257 ,英國每年的財政收入平均爲 37000 英鎊,其中約有 12.8%爲猶太人交納的塔利稅。

有錢人的煩惱!古代的商人都是統治者砧板上的“肉”! 第3張

在猶太人被榨乾了最後一滴血之後就發生了1290年英國大規模驅趕猶太人的事件。

再說歐洲大陸上另一個大國,法國。法國在12-14世紀先後五次驅逐猶太人然後又把他們召回。比如1361年法國國王被英國俘獲,法國急需要爲國王籌集一筆鉅額贖金。於是他們又頒佈政策,允許猶太人返回居住在法國。但是猶太人要繳納一大筆所謂的居住權購置費。

當代著名的以色列外交家阿巴·埃班曾經總結道:

“各地都把驅逐猶太人列入了日程,如果某位主教或者世俗統治者想裝滿自己的錢包,只需驅趕猶太人並沒收他們的財產就夠了。”

如果當時的猶太人也能跑到西漢來做生意,估計也會成爲漢武帝待宰的羔羊。

3、爲什麼統治者會和商人過不去?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產生財富的方式是從土地上獲得的。這個和現代的商業有本質上的不同,現代的商業是可以創造財富的。農耕社會的商業只是一種財富的轉移。對於中國的皇帝和歐洲的封建領主,他們並不需要倒買倒賣的商人,他們只需要爲他們耕耘的農民。從根本上講,農耕社會的權利根源還是土地,掌握土地,才能掌握人口,進而掌握權利。商人的天然屬性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長期佔有土地,財富沒有權利的保護,只能是當權者案板上的肉。

有錢人的煩惱!古代的商人都是統治者砧板上的“肉”! 第4張

我覺得在工業革命以前,商人、農民和統治者的身份可以用稻草,綿羊和農民之間的關係來解釋。稻草和綿羊都屬於農民,只是農民你把部分稻草分給綿羊,最後綿羊仍逃脫不了被農民宰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