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飛花令》是怎麼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飛花令!

《飛花令》是怎麼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飛花令!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飛花令》是怎麼來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朝詩人裏的絕對代表人物,李白人稱“詩仙”,杜甫人稱“詩聖”,白居易人稱“詩魔”和“詩王”,名號都是如雷貫耳。

大部分中國人都讀過三位大咖的詩,而在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飛花令中,三人的詩句更是被頻頻提及,《飛花令:每天一首好詩詞》就是這樣一套好書,體會文人雅士詩詞之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股墨香神韻。

《飛花令》是怎麼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飛花令!

要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詞化進飛花令,我們還得藉助幾位唐宋文人,一起來看看吧。

天門謠·牛渚天門險

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佔。清霧斂,與閒人登覽。

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

《天門謠·牛渚天門險》是北宋詞人賀鑄的一首登臨懷古詞,身爲宋太祖趙匡胤孝惠皇后賀氏的族孫,北宋末年的頹廢和滅亡氣息,讓他只能借六朝更替,來發出時代的興亡之嘆。

如果以賀詞最後一句前三分之一句“風滿檻”來行飛花令,大概可以串聯起以下名人的詩詞。

《飛花令》是怎麼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飛花令! 第2張

先是李白的《關山月》第二句前半句“長風幾萬裏”,接着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其一》首句後半句“浪淘風簸自天涯”,再下來是白居易的《觀刈麥》第二句前半句“夜來南風起”,然後是李頎的《古從軍行》第二句前半句“行人刁斗風沙暗”,再有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第三句前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最後就是南宋僧人志南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第二句後半句“吹面不寒楊柳風”。

可能有些不瞭解飛花令的朋友看不太明白,那我們把這幾句合併在一起,就可以充分感受詩詞的魅力了。

風滿檻

長風幾萬裏

浪淘風簸自天涯

夜來南風起

行人刁斗風沙暗

畫圖省識春風面

吹面不寒楊柳風

是不是感覺很有趣呢?這就是中國古人飛花令的魅力了。

《飛花令》是怎麼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飛花令! 第3張

最後我們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詞摘出來,再單獨重溫一下經典。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是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古,在對唐朝強大國力的震驚之餘,也對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的思念之情和戰亂中廣大民衆的痛苦,給予了充分的同情,令人感嘆不已。

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爲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觀刈麥》是白居易的早期作品,寫於唐朝元和初年,通過對麥收時節農忙的描述,對繁重租稅提出指責,也對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是難得的反思。

詠懷古蹟五首

其三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是杜甫在唐朝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到江陵,遊歷昭君村時吟詠漢朝名女人王昭君的詩,通過對王昭君一生的回顧和同情,也寄寓了自己的悲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