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禪宗”是怎麼形成的?“禪宗”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禪宗”是怎麼形成的?“禪宗”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禪宗”是什麼?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自漢朝末期西傳至中國,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和演化,已經成爲中國文化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秦漢時期,中國與印度文化之間就出現互通有無現象。在漢朝末期和三國時期,佛教思想在進入中國之後與本土儒教、道教文化相碰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經過長時間的洗練,形成了一種脫胎於印度又植根於中國本土特色文化的佛教宗派,便是禪宗。

“禪宗”是怎麼形成的?“禪宗”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關於禪在印度的起源要追溯至公元前 6 世紀,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坐禪,經過七七四十九日獲得頓悟,禪宗在印度開始創立。關於的禪的傳播有以下的傳說:釋迦牟尼在靈山會講經佈道之時,從容不迫,一言不發,手中只拈一株大梵天王所獻的婆羅花示以衆人,在場聽衆不知所措,唯有佛之大弟子摩柯迦葉會心一笑,《五燈會元》中這樣記載:“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尊者。’”

佛陀的智慧和佛教的深刻奧祕,都在這會心一笑之中顯露出來,這便是拈花微笑的傳說。從此,“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成爲禪宗區別於其他佛教宗派的一種獨特文化主張。禪的歷史真正始於公元 520 年。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印度禪宗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大師西入中國,將禪宗的經典教義“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傳入中國,爲了達到佛祖所修證的“大徹大悟”境界,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與世隔絕、面壁坐禪九年時間,這種“壁觀婆羅門”面壁修禪的方法也由之傳播。因此,達摩也是禪宗的創始人,是將禪宗精神注入中國佛教的第一人。

“禪宗”是怎麼形成的?“禪宗”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第2張

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直到六祖惠能時期,由其所創的“頓教”的南宗禪,才真正使禪宗文化在中國家喻戶曉,成爲中國佛教的一種文化符號。“南宗禪”的開始是被人熟知的一組佛偈,五祖弘忍在衆多弟子中欲選得一位能夠徹底悟道的繼承人,傳予衣鉢,在衆多弟子中,當屬神秀最具資質,並深得佛法三昧,受到衆人欽服。神秀在禪堂外作一則佛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聞後,知其未明心見性,於是口述一偈,請一位江州別駕代寫於神秀所做偈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神秀所述是漸修的工夫,惠能所述爲頓悟的境界,由此五祖弘忍是夜祕傳衣鉢於惠能,並告知其離寺南去。

“禪宗”是怎麼形成的?“禪宗”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第3張

自六祖慧能之後,禪宗在中國花開五葉,後繼有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石頭希遷、潙山靈祐,其中較有影響力的事件是馬祖道一與百丈懷海師徒二人對佛教的改制,由印度本土的託鉢乞食一變而爲中國本地式的叢林制度,《百丈清規》所創立的佛教制度,影響到中國社會,政治體制的方方面面,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從此“改變了佛教徒僧衆們以乞化爲生的依賴性,實現了以集體從事農業生產,達到自給自足的經濟制度;集中修持,以導師制來領導學者,從事知行合一的實證佛學;消除刻板的宗教迷信儀式,以身心實踐求證,完成人性佛性的心佛平等,集體教學的目的;以適合中國文化和國情的清規,取代一部分印度化的戒律,建立羣衆和個人行爲道德的標準。所以宋代大儒程伊川,嘆爲‘三代禮樂,盡在是矣’。”由此禪宗對中國禮樂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