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誰是毒殺光緒皇帝的兇嫌?

誰是毒殺光緒皇帝的兇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百年前,光緒皇帝突然駕崩,百年後,離奇死因大白天下。砒霜中毒已成定論,下毒兇手到底是誰?因何與光緒皇帝結緣,又因何結怨?

嫌疑人之一:李蓮英 證人:慈禧太后的貼身侍女德齡公主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前腳一去世,李蓮英就主動辭職,回家養老去了。

李蓮英和光緒皇帝之間所有矛盾的導火索只有一條,就是站錯了隊。錯的理直氣壯,錯的趾高氣昂,“只認太后不認皇上”似乎成了李蓮英的成功祕訣。其實,何止是李蓮英啊,自打光緒皇帝4歲進宮那天起,太監們就沒有把這位主子放在眼裏。

有句話說:“樹倒猢猻散”,對於那些太監們來說,慈禧太后這棵大樹要是倒了,他們能平平安安地散了夥,倒是好事。怕就怕光緒皇帝還活得硬朗,跟他們秋後算賬,所以,光緒之死可謂是衆望所歸。

話說到這兒,光靠推測還不行,得找個證人。誰啊?正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女官--德齡公主。德齡公主在她的書裏曾經寫到:李蓮英眼看太后的壽命已經不久,自己的靠山也靠不上了,便暗自着急起來。他想,與其待光緒皇帝掌了權和自己算賬,不如自己先下手的好,經過幾度籌思,他的毒計便決定了。

誰是毒殺光緒皇帝的兇嫌?

 嫌疑人之二:袁世凱 證人:末代皇帝溥儀

清朝末年,慈禧和光緒這對母子,一個正值更年期,一個恰逢青春期,兩人是水火不容,各有各的主意。

光緒想變法,可惜手裏沒有兵權,四下一尋摸,發現遠在天津督戰“新建陸軍”的袁世凱可以利用一下。於是,1898年9月14日,袁世凱奉召來到北京。9月18日,維新黨人譚嗣同夜訪法華寺,請求袁世凱協助變法,幫忙殺死遠在天津的榮祿,袁世凱當時拍着胸脯答應下來。哪料四天之後,榮祿沒死,譚嗣同等人卻被捕了。甭問,袁世凱肯定是叛變告密了。

時過境遷,沒人能確定當年這座法華寺裏究竟上演了怎樣的一幕。既然是密談,也不可能留下什麼談話記錄。但可以確定的是,袁世凱把光緒皇帝得罪的不輕,在末代皇帝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裏,這種猜想得到了驗證:

光緒皇帝在死的前一天還是好好的,只是因爲用了一劑藥就壞了。後來才知道,這藥是袁世凱送來的。

光緒皇帝去世的時候,當時溥儀才3歲,,德齡公主也早在1905年,也就是光緒皇帝駕崩的頭3年就已經離開紫禁城了。所以,對李蓮英和袁世凱這兩個人的回憶只能當作參考,那麼接下來這個版本的見證人就更可信多了。

嫌疑人之三:慈禧太后 證人:光緒年間禮部尚書

清代皇室後裔啓功先生的曾祖父在光緒皇帝去世的時候剛好擔任禮部尚書。在啓功的回憶錄裏,記載了這麼一個細節:

就在宣佈慈禧太后臨死前,我曾祖父看見一太監端着一個蓋碗從樂壽堂出來,出於職責,就問這個太監端的是什麼?太監答道:“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酸奶。”但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貼身太監向太醫正式宣佈,光緒皇帝駕崩了。

誰是毒殺光緒皇帝的兇嫌? 第2張

都說“人之將亡,其言也善”,慈禧太后何苦要在臨終之前擔上一個“故意殺人”的罪名呢?

這還真問着了!“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爲了名譽草營人命。慈禧太后就是這麼一個人,她擔心自己死後,光緒皇帝重掌大權,徹底否定她生前的一切政治主張,這麼一來,豈不是留了一個千古罵名?您還是跟我一塊去吧!

就這樣,光緒皇帝死了,慈禧太后卻沒能如願以償,百年來罵聲不斷,“英明”二字更是與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