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燕雲十六州的歷史意義: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

燕雲十六州的歷史意義: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燕雲十六州爲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北部屏障, 直接導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下(因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少數民族士兵善攻),對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着重大影響。併入遼朝的燕雲十六州,不只是遼朝的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且也是遼朝“漢人”問題最爲突出的地方。這一帶的漢族,由於在唐末五代時期與少數民族長期相處,其後又在遼朝統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們的民族性格和生活習俗已經發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數民族化現象,從而和中原漢族產生了巨大差別。

燕雲漢人在遼、金王朝統治中國北方的歷史上,都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對待他們的態度上,遼、宋、金三個王朝卻都採取了既拉攏又排斥的作法。遼朝用科舉、任官和婚姻來使漢人忠於自己,但是又不信任大多數“非我族類”的燕雲漢人,而將其置於社會的底層;宋朝出於對“胡化”漢人的歧視,指其爲“番”、“虜”;金朝則在重用部分遼朝漢臣的同時,在政治上將幽雲漢人列於女真人、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後,排斥於統治階層之外。

另一方面,遼朝中後期的燕雲漢人不僅在民族認同上日顯孤立,且在政治態度上也沒有固定的傾向,並非傳統中認爲的那樣“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爲中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在遼、宋、金之間往來叛附,政治態度非常靈活。先協助遼朝抵抗北宋,眼見遼朝大廈將傾就意圖附宋自保,繼而又出於對北宋政權的失望,投奔金朝,並由此導致了金宋間的戰爭。燕雲漢人對三個王朝各自的發展進程、力量的消長、以及中國北方政治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燕雲十六州的歷史意義: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