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朝貨幣介紹 秦朝時期的錢幣秦半兩錢的特徵

秦朝貨幣介紹 秦朝時期的錢幣秦半兩錢的特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政權,它是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掉關東六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齊國,而完成了統一大業。秦朝建立以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嬴政確定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爲皇帝,廢諡法,以世計,自稱始皇。國家一切政務皆取決於皇帝,取消分封制度,推行郡縣制,分全國爲三十六郡,郡下設縣,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吏均由皇帝任免。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爲政,自己鑄行貨幣,齊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蟻鼻錢,燕有明刀,韓有方足布,趙有尖足布,魏有橋足布,秦有圜錢等等。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並且有優有劣,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秦始皇被後世稱爲“千古一帝”,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偉大的政治家。他出於國家統一的需要,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終統一了全國的貨幣。

秦朝貨幣介紹 秦朝時期的錢幣秦半兩錢的特徵

秦始皇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爲基礎推行新的貨幣制度。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爲三等。黃金以鎰爲名,爲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爲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爲器飾寶藏,不爲幣”。半兩其形制仿玉璧紡輪的圜錢形制而來,方孔圓形,逐漸成爲中國製錢的規定模式。

秦始皇不僅對貨幣的質、量、形、用有明確的規定,而且集中了錢幣的鑄造權,嚴禁私人鑄錢。實際上秦半兩在鑄造技術方面並沒有超過先秦各國的銅鑄幣,它的流通信譽是靠國家的法律來維護的。雲夢竹簡《金布律》記載:“官府受錢者,千錢一畚,以丞、令印印,錢善不善,雜實之。……百姓市用錢美惡雜之,勿敢異。”

早在秦惠文王二年,初次行用錢的時候就把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掌握在王室手中了。秦錢不鑄地名,正是鑄幣發行權集中的反映。秦始皇改革幣制,一方面廢除各大小諸侯的舊幣,另一方面嚴禁民間私鑄,鞏固加強國家的鑄幣權和發行權,這也是秦始皇統一貨幣最重要的措施。

古錢學家丁福保曾有詩詠秦半兩:“千秋唯有長城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莫道區區僅半兩,曾看劉項入咸陽。”

劉邦和項羽都曾率軍進入過秦都咸陽。項羽還燒燬了秦代的宮殿,在與劉邦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後,被劉邦打敗。這兩個人在這一時期還都使用秦半兩。

秦半兩這種方孔錢,是秦始皇削平戰國諸侯以後,爲了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結束紊亂的幣制,而統一施行的錢幣。這種外圓內方的錢,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從而也就奠定了我國曆朝銅錢的基本形式。這種半兩錢重爲古代的十二銖,古代以十黍爲絫,十絫爲銖,二十四銖爲一兩。其實,它的重量沒有那麼準確。雖說貨幣由王室專鑄,但往往隨時而變,輕重無常,大小不一。如嚴格要求,許多半兩錢是不夠標準的。可見秦始皇頒佈的度量衡,一時尚難以統一實施。史書記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項梁,就曾自鑄秦半兩大錢。秦始皇時半兩錢直徑爲2.5-2.8釐米,重3-6克。但留傳下來的實物直徑也有大於4釐米的,最大的爲6.8釐米,後者有人認爲是假錢,有人認爲是樣錢。

秦朝貨幣介紹 秦朝時期的錢幣秦半兩錢的特徵 第2張

戰國後期到秦代的物價是很低的,正常的粟價每石大約只有幾十個錢,一斗米也只要三枚秦半兩就夠了。可見當時物價很便宜,錢價是貴的。有記載說,縱橫家蘇秦到燕國去,只要百錢就過了。還有記載說,蕭何多送了兩枚秦半兩給劉邦,劉邦就非常感激,以致後來爲蕭何增加了封地。

當漢高祖劉邦還是一個平民的時候,在他的家鄉沛縣(今江蘇沛縣)有個秦朝的屬官蕭何,就有幾次用他的身份庇護過劉邦。等到劉邦當上了亭長,蕭何還常常幫助他。當陳勝起義,各地響應,劉邦聚集了數十人,殺了秦朝的沛縣縣令。這時蕭何、曹參等輔佐劉邦起義,推劉邦爲沛公,徵發沛縣子弟,得兵三千,投奔項梁,項梁又給劉邦兵五千,將十人。劉邦就成爲項梁部下的主力軍。

當劉邦率衆軍進駐咸陽時,有些官吏每人送他三枚錢,唯獨蕭何送了五枚。這時通行的錢當然是秦半兩,三枚、五枚都指的是秦半兩錢。可見當時鑄錢不多,也不是任何事非錢不能辦。大概當時取與之間常常就是幾個錢。《史記》還記載: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既殺項羽,天下已定,接着便論功行賞。羣將爭功,一年多還不能決定。劉邦以爲蕭何功勞最大,封爲酇候,食邑也多。其他的武將有點不服氣。說蕭何光用筆墨談兵,並不去作戰,爲什麼反而高升?劉邦說,你們知道打獵嗎?知道獵狗嗎?打獵,追野獸的是狗,而髮指示的是人。現在各位能得野獸,只是“功狗”,至於蕭何是髮指示的,是爲“功人”。這時武將們也不敢再爭了。於是劉邦又封蕭何父子十餘人,皆食邑。並且蕭何本人多增加2000戶。這也有他當初多奉送二枚錢的緣故。

秦始皇統一幣制後,“半兩”錢就成了全國統一的法定貨幣。“半兩”錢外圓內方,無內外廓,背平無文;篆書“半兩”二字分別列於穿孔兩側,錢文凸起,據說是丞相李斯所創,佈局嚴謹,筆劃方折,雅卓剛健。“半兩”錢圓中有方,方外有圓,剛柔並濟,靜動結合,達到了勻稱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半兩”錢的造型極具政治色彩,它是秦代“天命皇權”的象徵。《呂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說天道之圓也,精氣一下一上,圓周複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圓;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爲,故曰地道方,主執圓,臣主方,方圓不易,其國乃昌。”秦代的統治者認爲外圓象徵天命,內方代表皇權,把錢做成外圓內方的形狀,象徵君臨天下,皇權至上,秦“半兩”流通到何處,皇權威儀就散佈到何方。

“半兩”錢上的數字體現了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秦“半兩”重十二銖(秦代二十四銖爲一兩),直徑十二分(3.2釐米),穿孔的邊長各爲六分(1.2釐米),這些數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數。“六”是陰陽五行中水的記數,如此衆多的六出現在錢幣上絕非偶然,是古人一種思想含義的體現。

秦朝貨幣介紹 秦朝時期的錢幣秦半兩錢的特徵 第3張

此外,從材料利用和製作工藝來看,“半兩”錢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狀都節省鑄材,是一種最優化的選擇,而且中間的方孔便於固定銼修。說明當時的人們在材料利用和工時效率方面都有過深刻的研究和探討。

總之,秦始皇爲了統一大業所實施的措施是順乎歷史發展潮流的,是革命的,進步的。幣制的統一,大大地便利了全國各地之間的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它既有利於封建國家的賦稅徵收,也爲商品經濟發展提供了方便,同時促進了遼闊疆域內經濟共同體的形成。秦“半兩”錢在體現皇權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同時,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效率觀念。它集實用性、藝術性、思想性於一身,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