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激情的歲月》是今年國慶一部受關注度很高的獻禮劇。劇情是以“兩彈一星”爲核心,講述了當年那些年輕的科研人員,爲了理想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比艱苦的環境中,甘願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最後終於實現了“兩彈一星”,鑄成一個偉大的時代。這部劇主要是致敬“兩彈一星”的元勳人物,劇中男主是王懷民,那他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呢?這次就爲大家講講我們國家“兩彈一星”的元勳都有誰,一起來了解下吧。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王懷民歷史原型是誰?

《激情的歲月》作爲國慶的重頭戲,受到了媒體的高度重視,王懷民由李光潔飾演。劇中懷着崇高理想的年輕人,在無比嚴苛與困苦的環境中,默默奉獻。整部劇用有趣的方式表達樸實的價值觀,通過一代科學家的命運來展現激情澎湃的偉大時代。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一起來看看!

據悉,《激情的歲月》是致敬兩彈一星元勳的一部作品。拍攝期間,劇組在嘉峪關附近的沙漠取景,時間長達一個季度。演員們頂着毒辣太陽的烘烤,出色完成表演任務。通過這次經歷,他們充分體會到當年科研人員和保障人員的不易。目前,暫未聽說王懷民有人物原型。或許他是無數科研人員的一個縮影。

《激情的歲月》中,王懷民是一名物理學家,他曾經到蘇聯深造。建國初期,王懷民選擇歸國,懷孕的妻子難產而死,他完全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心地善良的婦科醫生楊佳蓉主動給王懷民提供幫助,替王懷民處理家庭瑣事。1958年,二機部九所成立,王懷民投入對原子彈的研發工作。

八年的時間很快過去,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引爆,患上絕症的王懷民卸下重擔,開始替自己而活。楊佳蓉成爲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們正式生活在一起。實際上王懷民的原型人物,就代表了當年成功研發兩彈一星的功勳人物。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2張

“兩彈一星”元勳人物: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突出貢獻。

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爲“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生於江蘇吳縣。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 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論物理學家,生於吉林長春。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參與並領導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研製計劃。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安徽寧國人,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開創人之一,曾任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3張

陳芳允(1916.04.03~2000.04.29)無線電電子學家,浙江黃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並參與研製出原子彈爆炸測試儀器,併爲人造衛星上天作出了貢獻。

黃緯祿(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蕪湖人,自動控制和導彈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中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總設計師。

屠守鍔(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曾任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遠程洲際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吳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學家,生於浙江浦江縣。1948年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分離鈾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錢驥(1917.12.27~1983.08.28)江蘇金壇人。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學家、氣象學家、航天專家。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程開甲(1918.08.03~ 2018.11.17)江蘇吳江人,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2]

楊嘉墀(1919.07~2006.06.11)江蘇省吳江縣人,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 基者。領導和參加了衛星總體及自動控制系統研製。

王希季(1921~ )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生於昆明。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蘇省無錫人,導彈和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領導者。

陳能寬(1923~2016.05.27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生於湖南慈利縣。1960年以後從事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

鄧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

朱光亞(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學家,湖北武漢人。1957年後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朱光亞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長。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關鍵問題。2015年被評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3]

孫家棟(1929~ )遼寧復縣人,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上世紀60年代,孫家棟受命爲衛星計劃技術總負責人,2017年被評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長沙人,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4張

激情的歲月背景

作爲首部以年輕科學家爲主角的“兩彈一星”題材的電視劇,《激情的歲月》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爲背景,講述科研工作者紮根戈壁、奉獻青春的傳奇故事。該劇由白濤、黃楠執導,黃劍東編劇,李光潔、高露、李健領銜主演,即將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

近日劇研社對話該劇製片人樑仁紅,聊了聊有關《激情的歲月》臺前幕後的故事。在樑仁紅看來,創作這樣一部年代劇最難的在於平衡真實與虛構、保密與揭祕、事業線與情感線這三者的關係。

爲了突出作品的真實性,主創團隊採訪了很多當年兩彈事業的親歷者。其中有院士級別的科學家、各級管理機構的負責人,也包含警衛員、保密幹部、工人等基層人員。

據樑仁紅回憶,這些採訪對象的聯絡依賴於中核集團和綿陽九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及中核集團。除此之外,主創團隊還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瞭解那段歷史,力求更加真實地去還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大量的回憶錄,專業的書籍,啃史料,消化史料。”

直到現在,樑仁紅的辦公桌上還放着《中國核工業史》這本書,通過文字記錄和親歷者的講述去一點點還原故事,重溫那個時期年輕科學家們的奉獻精神。

除此之外,該劇還有專門的顧問團,從劇本創作到拍攝期間全程參與其中,“他們負責劇本中的專業知識、史料真實性還有保密審查,在拍攝階段,也要對服化道真實性提供意見。”

而在拍攝階段,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文字和語言轉化爲鏡頭語言,怎樣營造整部劇的年代感,成了主創團隊的新目標。

其中僅搭建的場景就有300多個,再通過書籍中的記載和親歷者的講述,一點點歸置物什擺件,填充空間,漸漸呈現年代感。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5張

尤其是劇中出現的核爆塔,高達102米,搭建難度極大。核爆塔中間要有升降梯,頂上需要有爆室,地面要有控制室,通過一個按鈕控制,然後空中起爆。劇組花了3個半月的時間搭建了三分之一爆塔,再通過特效做出一個完整的爆塔。

在拍攝期間,《激情的歲月》這種基於真實生活的年代劇更具挑戰性,一方面很多年長的觀衆都經歷過那個時期,但環境已經變了,有些場景很難完全還原。所以只能一遍遍打磨,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尋找合適的攝影棚、搭景。

而解決了大的場景問題,還得保證場景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環境才能提供真實的創作氛圍。氛圍對了,演員才能更快投入,演員表演的投入,才能讓觀衆產生代入感。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創作過程。

因此道具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關於道具可以去舊貨市場和專業的道具城淘,但用哪個道具就完全取決於製作團隊的眼力和專業性。而《激情的歲月》劇組被稱爲是細節控,桌椅板凳,鍋碗瓢盆……每個物什擺件都力求真實。

開機前一天,主創團隊去拍攝地,發現黑板、桌子、燈、窗戶沒有突出年代感。最後劇組連夜通宵改景,第二天早上才順利拍上。

樑仁紅認爲細節是決定一部戲質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年代戲,每一件道具是否符合那個年代,吃穿用度,背景裝飾都很重要,儘管因爲時間問題有一些遺憾,但每個成員都出色完成了各自的工作。

除了環境上的變化,演員服飾、髮型、妝容、精神面貌的變化,飲食文化的變化。經歷過的人都還有記憶,想要呈現真實感,更需要花費心思。

《激情的歲月》造型由國家一級美術師陳敏正操刀,劇中每個人物均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年代感。包括臉上都曬斑、嘴脣脫水的效果、高原效果和被曬傷的膚色都很逼真。

此外對人物狀態和年齡差的拿捏也很到位,“因爲年代跨度大,主演們要從意氣風發的少年一直演到50多歲,甚至結尾有場女主的戲是70多,這些都很考驗造型。”

《激情的歲月》主場地選在嘉峪關附近一個神祕的地方,說它神祕是因爲至今都是軍事禁區,在地圖上找不到。“當年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那裏造的,那裏本身就是大戈壁。”

樑仁紅用“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形容拍攝地的風。整個拍攝期,基本每天都在颳風,大風預警很多次。樑仁紅調侃說,“喝風吃土100天,說的就是我們。”

《激情的歲月》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激情的歲月》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6張

有一次拍戲,監視器在的帳篷被刮跑了,整個帳篷被掀了起來,鐵桿子都從土裏拔了出來,翻滾着往前。當時樑仁紅就坐在導演旁邊,“帳篷杆從土裏拔起,掠過我頭頂那一刻,我抓住那根杆跟着跑,根本拉不住,還有幾個人都各扯着帳篷一角在跑。導演當時大喊一聲‘監視器’,就整個人撲在了監視器上。”

“所以再颳大風的時候,一羣人壓着帳篷邊,有坐着,有站着,有拉着帳篷繩子,很壯觀。”

除了應付不可控的天氣因素,人員的調配和管理也是一件破費心力的事情。劇組僅工作人員就有600人,參演人員總數更達到12000人。拍攝的地方缺少比較專業的羣演,又不能經常從北京調配,只能求助當地單位的工作人員。“一開始報名的人很踊躍,後來就不願意了,寧可加班。”

一如創作初衷,摻雜了民族情懷和個人堅守的《激情的歲月》也希望給現在的年輕觀衆傳遞些什麼,或是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風貌,或是價值觀、愛情觀層面的內容,至少讓他們看得懂、感興趣。

創新和改變是必然的,保留時代特徵的同時和年輕觀衆產生聯動也很重要。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前,與現在觀衆的生活相去甚遠,想要與他們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情感是突破時間維度,連接不同觀劇人羣最好的方式。

因此在劇本中將情感作爲突破口,將喜怒哀樂俱全的科研基地作爲一個時代的縮影,對人與人亙古不變的“情”字展現得淋漓盡致。劇中除了家國情懷,還有兄弟情、親情、愛情,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突出他們的特質,完成對那一代青年形象的刻畫。儘量能完整展現那一代人情感、生活的變遷。

比如科研人員住集體宿舍,互懟的日常,寢室夜聊……都非常像現在大學宿舍的相處模式。同時包含了不同類型的愛情,多元化的戀愛方式很容易引起當下觀衆共鳴。

在創作上,精益求精,突出作品真實性。在情感上與年輕觀衆的建立連接,符合當下年輕觀衆的審美。作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的首部4k50幀電視劇,《激情的歲月》具備了電影質感。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