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環球趣事 > 解密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是怎麼回事?

解密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是怎麼回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中國人最感興趣的國際新聞,莫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佈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事兒。大多數國人在初聽人民幣與這種號稱“紙黃金”的概念掛鉤之後都很興奮,可冷靜下來後卻有點犯暈,這個名字拗口、概念又令人費解的SDR究竟是咋來的?其實,在SDR這個難懂的概念背後,是一個困擾人類至今的問題:我們究竟該拿什麼“創造”貨幣。

引發糾紛的“金蘋果”

簡單地說,SDR最主要的作用,是一種貨幣儲備金,各國可以根據自己從IMF獲得的特別提款權爲基準,“製造”一部分本國貨幣,而這部分貨幣的價值,則是由納入SDR籃子的幾種貨幣作爲保證的。正是因爲這個功能,SDR被稱爲“紙黃金”。

說到這裏,如果你按生活常識思考,也許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拿真金白銀做貨幣的保證金不是最好嗎?紙黃金算什麼鬼?確實,在人類創造貨幣的最初階段,還真是隻認真金白銀,這種思路就是金本位和銀本位。只不過,這種貌似完美的方案實則問題多多,金本位還會導致人類間歇性的爆發戰爭。無論是希臘神話中的金蘋果,還是北歐神話中“歐根的黃金”,都是引發糾紛的亂源。

馬克思有言:“貨幣天生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生是貨幣。”的確,因爲貴金屬尤其是黃金的稀缺性,它天然具有拿來當貨幣的價值。不過,金本位的癥結恰恰出在黃金的稀缺上。人類的財富是不斷增長的,而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時候,黃金的開採速度都趕不上財富的增長速度。市場上的商品越來越多,流通的金幣卻始終就那麼一點,何況金銀還要滿足貴婦人打首飾、神父蓋教堂等一堆零散需求。這就導致在一個封閉的金本位市場中,如果沒有持續而充足的黃金供應,金幣勢必會越來越值錢,經濟學上管這叫通貨緊縮,通貨緊縮走到頭則必然導致市場的崩潰。有經濟史家曾經總結說,這種“黃金詛咒”是懸在所有古代君主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逼迫着他們想辦法多找黃金。絕大多數君主想到的辦法,就是從別家搶一些來——也就是發動戰爭。

其實,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進行國際商業化嘗試的羅馬帝國,就是被這個“黃金詛咒”逼死的。在羅馬的擴張時代,四處征伐的一大動力就是洗劫蠻族部落,獲取黃金。在源源不斷涌入的黃金保證下,貨幣中黃金含量很高,高質量的貨幣保證了羅馬國內商業的發展。然而,隨着公元二世紀之後羅馬軍力開始走向衰敗,羅馬境內迅速鬧起了金荒,面對這一處境,羅馬皇帝想到的辦法是降低金幣中的金含量。公元150年,羅馬帝國貨幣含金量只相當於愷撒時代的千分之二,到了公元300年,則只剩六千萬分之一了。貨幣含金量越來越少,等於給領固定工資的公務員變相減薪。此舉最終逼反了邊境的蠻族僱傭兵,羅馬死在了其失敗的貨幣政策上。

解密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是怎麼回事?

換成美元來頂缸

正是歐洲兩千年來因黃金而引發的血雨腥風,讓凱恩斯說出了黃金是“野蠻的遺蹟”這句著名的吐槽。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世界各國正在美國佈雷頓森林開會,會議主旨就是解決這個“黃金詛咒”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佈雷頓森林會議。

佈雷頓森林會議解決“黃金詛咒”有一個利好條件,就是二戰打完之後所有國家都成了窮光蛋,唯獨美國成了暴發戶。拋開GDP和產能優勢不說,光美國擁有的黃金儲備量就超過3萬噸,佔全世界政府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三,財大氣粗讓美國此時具有了“包養世界”的資格。最終佈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等同於黃金,各國中央銀行可以儲備黃金,也可以儲備美元,然後通過所擁有的黃金或者美元來發行本國貨幣。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以隨時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向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讓美元爲黃金“頂缸”,代替黃金在世界各國間流通,美元因此得號“美金”,成爲那個時代的“紙黃金”。由於這種“黃金”是可以由美國政府開動印鈔機不斷“製造”出來的,供應量比挖金礦大得多,這樣一來,黃金作爲貨幣儲備金供應量不足的問題看似解決了,困擾歐洲幾百年的混亂不堪的國際貨幣體系得以穩定下來。

 生不逢時的“新概念”

故事講到這裏,一切貌似很幸福,然而,世界人民很快就發現,麻煩還在後頭。

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指出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中始料未及的一個癥結: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在於美元幣值的穩定,然而,由於各國爲了發行本國貨幣,必須掙得美元作爲儲備金,這就導致美元勢必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美元作爲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就是所謂的“特里芬悖論”。

稍微琢磨一下“特里芬悖論”,就會發現,這個悖論其實就是前文中那個“黃金詛咒”的變種。由於美元最終還是要與黃金進行掛鉤,所以黃金作爲儲備金短缺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

到了1967年,美元爲黃金“頂缸”的大戲終於演不下去了。不僅美元紙幣數量已經遠遠超出美國所擁有的黃金,而且美國欠其他西方國家的債務都已經達到了200億美元,剛好抵得過美國政府所擁有的全部黃金的價值。各國央行如果都按照35美元換1盎司的價格來找美國兌換黃金,美國的黃金將在瞬間消失。與此同時,美國的小兄弟們也對大哥開動印鈔機就能印“黃金”的特權很不滿,紛紛上門抗議。

正是在這種“壓力山大”之下,SDR應運而生了。由IMF出面,發明一種新的儲備金SDR,它把世界各主要貨幣打包在一起,與美元同享“紙黃金”的地位。說到底,SDR這一設想的本質,就是讓進入其貨幣籃子的所有幣種一同來面對過去由美元獨立支撐的國際交易中“黃金不足”的困局。

在“特里芬悖論”面前,美元一家頂了二十多年敗下陣來,將幾個主要貨幣綁在一起能頂多久?歷史甚至都沒有給SDR檢驗自身的機會。1971年,在SDR尚未成形之時,終於撐不住的美元已經宣佈與黃金脫鉤,世界進入了多種貨幣儲備金並存、相互之間匯率浮動的“法幣時代”。在各種貨幣儲備金的競爭中,生不逢時的SDR並沒有受到過多的青睞。據統計,在目前國際貨幣儲備金的佔比中,SDR只佔不到4%。相比這個試圖爲美元接班而未成的勞什子,各國央行顯然還是更願意相信黃金,甚至是已經不那麼有信用的美元。

SDR,這個理論意義大於實際價值的概念如今更像是一種紀念。人類曾經試圖通過它擺脫“黃金的詛咒”,正如同曾試圖藉助美元一樣。而離開了引來紛爭的黃金,我們到底該憑什麼信任手中那些名叫錢的紙,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依然沒有找到答案。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