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李比希的生涯是什麼樣的 他回到德國之後都經歷了什麼

李比希的生涯是什麼樣的 他回到德國之後都經歷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授生涯

教授化學是要教授作爲科學的化學,而決不是單純地傳授應用技術。對於只是抱着學習應用技術目的而來的學生,他是斷然拒絕的;但對爲了造福於人類而學習化學知識的學生,則始終是支持的。李比希本人就是這樣的表率。他認爲這個問題不能本末倒置。他諄諄告誡學生們,應當首先爲祖國和追求真理而努力,然後其餘的東西才歸屬於自己。

李比希的生涯是什麼樣的 他回到德國之後都經歷了什麼

機構創建

化學教學大綱的編制和李比希熱誠而嚴謹的治學,使得化學教育運動在德國比在其他任何地方以更大的勢頭和更深遠的影響發展起來,從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學生擁向吉森大學,聚集於李比希門下。在李比希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實驗室中的系統訓練培養出了一大批聞名於世的化學家。其中名列前茅的有爲染料化學和染料工業奠定基礎的霍夫曼、發現滷代烷和金屬鈉作用製備烴的武慈、提出苯環狀結構學說爲有機結構理論奠定堅實基礎而被譽爲“化學建築師”的凱庫勒,以及被門捷列夫譽爲“俄國化學家之父”的沃斯克列先斯基等。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學生還在本國仿效吉森的做法,建立了一批面向學生的教學實驗室,使吉森的化學教育模式在全世界得到積極推廣,培養出衆多著名的化學家,並形成了吉森一李比希學派,爲世界化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化學大師

1803年5月12日,李比希生於德國的達姆斯塔特(Darnistadt)。父親是一個染料製造商,家中有許多化學藥品。小小的李比希經常自己動手做化學實驗,他對實驗和觀察有着濃厚的興趣。他把父親店鋪後邊的廚房改造成自己的實驗室,在閣樓上,自己偷偷做雷酸汞鹽的實驗。有一次他在做雷酸汞的實驗時。引起了爆炸,震動了整個樓房,屋頂的一角也被炸燬了,但他本人沒有受傷。對於這件事,李比希的父親並沒有責備他,反而說他有膽量、有追求精神。每當李比希回憶往事時,他都深有感觸他說:童年的化學實驗,激發了他的想象力和對化學的熱愛。

李比希的生涯是什麼樣的 他回到德國之後都經歷了什麼 第2張

青年時代

不遠千里到波恩求學,他的第一個老師是卡斯特納。後來,李比希又轉到埃爾蘭根大學學習,並於1822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論雷酸汞的成分》。獲博士學位以後,他又到法國巴黎繼續深造。經洪堡(A。 Von Htmboldt,1769一1859)教授推薦,他進入了蓋·呂薩克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在1822一1824兩年的研究中,在探索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同時,他系統地研究了雷酸鹽。找到了防止雷酸鹽爆炸的填充劑,發現用烘焙過的苦土(MgO)與雷酸鹽相混和,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雷酸鹽爆炸。李比希在1823年6月23日向科學院報告了他的研究成果。當時,會議主持人洪堡特教授對李比希說:“您的研究不僅本身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一成果使人們感到,您是一位有傑出才幹的人。”

回到德國

前期

擔任了吉森(Giessen)大學編外教授,兩年以後升爲正式教授,當時他年僅22歲。

李比希在化學上建樹極多,除雷酸鹽的研究成果之外, 1829年發現了馬尿酸,18N年合成了氯醛和氯仿,1832年和維勒鑑定苯乙酰基:1834年提出乙醇、乙醚等,都可視爲乙基的化合物,並命名了乙基(C2H5一)。

後期

李比希和法國化學家杜馬合作,在1837年10月23日呈送法國科學院的論文中指出:“無機化學中的‘基’是簡單的多有機化學中的‘基’是化合物,這是二者的不同點。但是,在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中,化學的規律是一樣的。”1838年,李比希還給“基”下了如下的定義。

1.有機化學中的“基”是一系列化合物中不變的部分。

2.“基”在化合物中,可被元素置換。

3.置換“基”的元素,可以被其他元素所取代。

想法

一個原子團滿足以上三個條件中的兩條就可以稱爲“基”。從此,有機化學中“基”的概念就確定了。

1837年,李比希還提出了有關多元酸的理論,開展了對有機酸的研究,說明了酸和氫的內在聯繫。1839年,李比希研究了“發酵”和“腐敗”問題,對“發酵”和“腐敗”做了理論說明。同時,他還研究了尿酸的衍生物、生物鹼、氨基酸、胱胺、肌酸等多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李比希的生涯是什麼樣的 他回到德國之後都經歷了什麼 第3張

李比希對化學教學一貫盡心竭力,自1824年回國後,他發現德國的化學教育落後於法國,許多德國大學沒有化學教授,化學課由醫學博士講授。化學實驗教學的條件就更差了,全國只有湯姆遜設立的一處實驗室,一些著名化學家的實驗室,都是私人性質的。只能接受一兩名學生做專題研究。爲了改變這種情況,李比希加強了對實驗室建設和化學教學法的研究,使化學教學真正具備了實驗科學的特色。他的努力得到了校方和國家的支持,經過兩年努力,他在吉森大學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實驗教學系統,他的實驗室可以同時容納22名學生做實驗,教室可以供120人聽講,講臺的兩側有各種實驗設備和儀器,可以方便地爲聽講人做各種演示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