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葉聖陶的美名傳千里,他在教育和寫作上的傲人成就,不僅僅影響了當時衆多孩子的成長,對於自己的兒子也可謂影響巨大。他的兒子叫葉至善1918年出生於江蘇蘇州。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葉聖陶兒子葉至善

兒子年少時十分貪玩,但葉聖陶對於他的教育可謂寬鬆。他從來不要求兒子必須百分之百讀什麼書,這和他父親當年逼他讀四書五經有所異。在上學方面葉聖陶從不爲孩子應該考入那所學校施加壓力。在他看來兒子能否面對社會,並且在社會上的實際工作能力如何?生活能力又怎樣?這些問題纔是他最關心的。所以葉至善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裏茁壯成長。他是自由、民主與科學的教育方式的秉承者。在家風和家教方面也不是特別嚴格。

葉至善讀完中專就出來闖蕩社會,二十二歲那一年他跟隨父親學習寫作和編輯。葉至善學得很快,不久就成了優秀的兒童科普作家。1945年他進入了開明書店,出任《開明少年》編輯。他悉心研究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努力揣摩孩子們的心理,寫接地氣的,孩子們愛看的文章。明快、樸實的文字和扣人心絃的劇情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夢魘》、《未必佳作》成了膾炙人口的熱門暢銷佳作。

葉至善在教育兒女的方法上沿用了父親的方式,給予孩子更多寬鬆和自由的發揮空間。不求成績有多好,不求考進什麼名校,把社會適應能力當做衡量孩子成長的標準。他教育孩子要用發現美得眼光看世界,留意身邊小細節。葉聖陶兒子的成功告訴我們,學習方法最爲重要。

葉聖陶的人品怎麼樣

關於葉聖陶的人品評價,早已不能用德高望重來形容。語文課本中老師曾評價他生活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爲人高風亮節、平易近人;做事剛正不阿,全神貫注等等。的確,葉聖陶的人品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他的原名叫葉紹鈞,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葉聖陶出生在江蘇蘇州,家境貧寒。葉聖陶勤奮好學,很快在文學創作上嶄露頭角。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第2張

葉聖陶(右)結伴出遊

葉聖陶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師,他教書育人,勤勤懇懇10年,在教學方法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熱愛文學事業,離開教師崗位後,加入到新潮社,又參與到文學研究會組建工作。在這期間他寫出著名的童話《稻草人》,稻草人展現的是那個年代,社會底層勞動者受壓迫的悽慘生活,氣氛悲涼壓抑,由此可見葉聖陶憂國憂民的不凡情懷,人品不同凡響。

葉聖陶深愛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日軍侵華後,他投入到了抗戰文學創作中。他寫的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極富諷刺意味的描寫了農民羣衆豐收成災,卻因爲戰爭背景厄運連連。不得不走上反抗三座大山的路程。可謂接地氣至極,影響了一代人的記憶,他的人品不言而喻。

葉聖陶的人品還突顯在教育方面。解放後,他一頭鑽入到教育工作中,對語文課本的編寫給予極大的貢獻。他把朱自清的《背影》選入到課本中時曾說:“這篇文章,沒有一句廢話,簡直太乾淨了。”作爲培育祖國未來的把關人,葉老在文學和教育事業上兢兢業業,學界稱它“優秀的語言藝術家”。說到這兒,那麼功勳卓著的一個人,葉聖陶的人品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葉聖陶的成就有哪些

葉聖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功勳卓著,千古流芳。是中國遠近聞名的教育家。除此之外,他在文學創作方面也很有一番見地,因此他又是也爲文學家。他還熱衷於編輯出版和社會活動事業,可以說難得的曠世奇才。要了解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首先要了解葉聖陶的成就。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第3張

葉聖陶照片

葉聖陶的成就最早在文學事業上。他勤奮好學,中學畢業後就開始投身於文學事業的創作。他的筆名聖陶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一舉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葉紹鈞。1914年他進入了上海商務印書館,不久之後就寫出了中國第一篇童話故事《稻草人》。20世紀初,白話文風盛行,知識青年葉聖陶轉而投入到白話文寫作中,很快寫出了《春宴瑣譚》,引起轟動。1921年,葉聖陶重操兒童文學創作,寫出了長篇童話小說《小白船》。他對祖國熱愛實踐於行動中,曾與周作人等一大批思想領袖共同組建了“文學研究會”,用文學創作來喚醒封建愚昧的人民。在《新潮》、《覺悟》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散文無數。九一八事變震動全國,他當即聯合一大批文學界人士,拿起筆桿子去抗日。

當新中國翻開篇章後,葉聖陶的各類成就愈發顯現。他執着於教育事業的研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長等衆多職位。與此同時,他曾出任出版總署署長,期間還不斷寫作,不斷培育新人,爲新中國文學事業出汗出力。他晚年活躍於社會的各個舞臺上,爲新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這些就是葉聖陶的成就,滿腔的報國熱情讓人佩服敬佩不已。

葉聖陶原名叫什麼

葉聖陶作爲名滿華夏的教育學家和文壇巨擘,在語言藝術造詣上聲名顯著。“葉聖陶”這三個字並非葉老先生的真名,葉聖陶原名叫葉紹鈞,他爲何不用原名,改用字?這還與他少年時的經歷息息相關。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第4張

葉聖陶照片

葉聖陶小時候聰明伶俐,剛12歲出頭就考入了蘇州元吳公立小學。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清政府即將覆滅之際,各地軍伐勢力互相割據混戰,一片破敗衰落不堪的景象。葉聖陶痛心疾首,強國救國就成了他的志向。他請求教書先生章伯寅爲自己賜字。章先生感慨:“紹鈞是你的名,有詩言‘秉國之鈞’,字就叫秉承好了。”並教育他要愛國,愛家鄉的土地,鼓勵他要通曉歷史地理。隨着滿清政府的垮臺,蘇州在1911年10月15日光復。葉聖陶在第二天找到了先生說:“清朝已經覆滅,皇帝都沒了,我還是不當臣子了。”先生笑道:“你名紹鈞,有詩言:‘聖人陶鈞萬物’,就改爲‘聖陶’吧。”葉聖陶滿意而歸。從此以後,葉紹鈞就在《小說叢書》和《玻璃窗內畫象》兩本雜誌上以“聖陶”爲名發文。他把姓氏“葉”和“聖陶”組合在一起,構成了聞名遐邇的“葉聖陶”。葉聖陶在文學界的地位非同凡響,一提到這三個字人們心中就會顯現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循循善誘,潛心盡力教書育人。“葉聖陶”這三個字的存在早已超越了葉紹鈞這個原名,甚至使葉聖陶原名的存在變得毫不重要,這也是一個筆名的魅力所在。

葉聖陶的故事有哪些

葉聖陶之所以能在教育界和文學界名聲斐然,離不開兒時父母的諄諄教誨。葉聖陶出生時家境貧寒,但是江南水鄉地區向來對教育很重視。因此,葉聖陶的父親本着“再窮也要讀書”的思想,早早的給兒子找了私塾,並且立下一大堆規矩。在如此耳濡目染下,關於葉聖陶的故事就開始發酵了。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第5張

葉聖陶和孫子

葉聖陶從出生起就屬於天資過人那一羣。父親葉伯仁望子成龍,給他找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私塾。葉聖陶三歲開始識字、練字,據說六歲時認識至少三千字。父親爲了培養兒子習慣、督促兒子學習給他立下了“背不出書就不能吃飯”的規矩。葉聖陶記憶超羣,學習積極性又高,基本沒有犯過錯誤,頓頓都能按時吃上飯。父親大喜過望又給兒子請了遠近聞名的私塾,私塾先生要求頗高,葉聖陶絲毫沒有怠慢學習,很快就能熟背《四書》、《詩經》等古典書籍。

葉伯仁對兒子的教育不僅僅侷限在學習上,他覺得小孩子應當多見見世面。由於父親是賬房先生,葉聖陶年少時,常常隨父親在社會上闖蕩收租。父親帶他拜年、賀壽、參加婚喪、各式典禮讓他見識了社會上的民情風俗,也讓他早早體會到了人情冷暖。這些場景在葉聖陶後來的寫作中顯現。在《多收了三五斗》中葉聖陶能真實寫照農民悽苦生活,離不開兒時的所見所聞。

葉聖陶的故事還有很多。他曾循循善誘教育自己的兒子,與當年他父親的教育方式自己的方式截然不同,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引人稱讚。不過無論怎樣,葉聖陶先生傳奇的人生就是一冊故事書。

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葉聖陶是中國近現代最爲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他的出生在江蘇蘇州家境十分貧寒,父親是村子裏的賬房先生,只能通過幫地主收賬來賺取微薄的收入,以此維繼家庭生活。葉聖陶以過人的天資,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了北京,也因此在北京、蘇州兩地留下了著名的葉聖陶故居。

葉聖陶兒子人物介紹,葉聖陶故居在哪裏 第6張

葉聖陶故居

葉聖陶的江蘇老家在蘇州滾繡坊青石弄5號。這座故居是葉聖陶在1935年用積蓄買下的,也是他在蘇州的唯一一處房產。故居是普通一間平房,從空中俯瞰呈丁字形。青石板鋪成的走廊和四方立柱交相輝映,庭院內是一排紫藤靜靜匍匐在牆上,和小徑一起一直蔓延到幽靜的室內。不得不說是一處,養身創作的寶地。確實,葉聖陶晚年也在此完成了衆多文學創作。古稀之年的葉聖陶在1984年將宅邸捐給了國家。

相比起江蘇的故居,北京的宅邸就顯得更加寬敞些了。北京的宅邸位於東四八條中部,是坐北朝南的三進四合院。這座四合院據說建於清朝中後期,原本是清朝官員的宅邸,清朝覆滅後由北漂的葉聖陶及其家人居住。由於是清式建築,大殿兩側各有耳室兩間,東西還有廂房各三間。宅內有雕刻精美的什錦窗、曲折的遊廊等。硬山合瓦清水脊,是不可多得的清代建築典範。

隨着葉聖陶老先生1988年在北京病逝,葉聖陶故居逐漸轉變爲文保單位,供後人參觀,緬懷他當年文學救國,教育興國的勵志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