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約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其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1922年、1924年先後獲英國劍橋大學學士、哲學博士學位。1942-1946年在中國,歷任英國駐華大使館科學參贊、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1946-1948年在法國巴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主任。1966-1977年任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基茲學院院長。1983年在英國劍橋任李約瑟研究所首任所長,1990年任名譽所長。

李約瑟關於中國科技停滯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引發了世界各界關注和討論。其對中國文化,科技做出了極爲重要的研究,被中國媒體稱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人物生平

童年時期

1900年12月9日,李約瑟出生於英國一個基督教知識分子家庭,是家中的獨子。他自幼性格內向怕羞,但他是在充滿知識的環境中成長的。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教他寫字,還教他做木工活、觀察鳥類和歐洲地理、植物分類等知識。他尤其喜歡法國,後來曾遊學法國一個學期,法語也是他運用嫺熟的一種外語。李約瑟閱讀面很廣,10歲時就囫圇吞棗般地一次“啃”完了德國弗里德里希·希勒格爾(Friedrich Schlegel)的《歷史哲學》原文。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第2張

在家庭朋友、醫生約翰·布蘭德-薩頓(Sir John Bland-Sutton)的影響下,李約瑟對科學產生了興趣。通過觀摩手術和爲父親的外科手術當助手。他在認識到自己在科學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後,申請學習醫學,想成爲一名醫生。

大學時期

1917年10月,李約瑟進入劍橋大學,他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尤其是那些與宗教有關的社團活動。他還負責邀請著名學者前來給醫學生做人文科學講座。這些講座涵蓋的科學史之廣,尤其是人類的思想活動如何導致衆多的科學試驗、思想和理論的產生,給李約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幾乎是一入學,李約瑟便放棄了成爲外科醫生的想法,在他看來,外科醫生就是“鋸骨頭”,太機械,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導師建議他改學化學,李約瑟也認爲化學比解剖來得有意思。

1920年李約瑟獲得學士學位。而這時,李約瑟失去了父親。同時他找到了生物化學大家弗里德里希·戈蘭德·霍普金斯(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霍普金斯馬上要李約瑟到他的實驗室工作。在他的指導和呵護下,李約瑟的學術水平和地位節節上升,在短短几年中便晉升爲高級講師(reader)。

中年時期

1923年春天,李約瑟開始與同事多蘿茜·邁瑞·莫伊勒(Dorothy Mary Moyle)約會。多蘿茜年長李約瑟5歲,是一位研究肌肉的生物化學家。次年9月13日,倆人結爲夫妻

1924年10月,李約瑟博士論文答辯,凱斯學院將“院士”榮譽作爲賀禮,這不但使他在學院擁有一間寢室(那就是著名的K-1),而且可以享受各種特權。不到24歲,李約瑟已經功成名就。

1930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李約瑟的3卷本專著《化學胚胎學》,更奠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而且幾乎可以肯定,他將取得更大的功名。果不其然,他在1941年當選爲英國王家學會會員。

1937年8月,魯桂珍和另外兩個中國留學生——王應睞和沈詩章——來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魯桂珍師從李約瑟的妻子。李約瑟幾乎對魯桂珍是一見鍾情。根據李約瑟日記的記載,他們一起在劍橋的印度餐館或最好的意大利餐館用餐;觀看根據賽珍珠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地》;手挽手地沿着封凍的河邊散步;到法國埃弗倫度假。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第3張

中國情緣

在1938年2月的某個晚上,李約瑟與魯桂珍有了肌膚之親,地點是凱斯學院的寢室K-1。當時,李約瑟的妻子前去探望家人,而溫切斯特的用詞“the couple’s ener gies being spent”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完事後,兩人躺在牀上抽菸。在魯桂珍的指導下,李約瑟在日記本上用中文寫下了他們抽的東西——“香菸”。這是李約瑟第一次寫中文。李約瑟端詳自己的傑作,說道:“我必須學習這種語言。”接着,魯桂珍爲他取了箇中文名字“李約瑟”。由於對社會主義的同情和與魯桂珍的關係,李約瑟產生了反戰的情緒。他在集中精力完成第二本著作——被稱爲“繼達爾文之後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生物學著作之一”的《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學》的同時,給英國的報刊寫文章,到倫敦參加遊行,並出版小冊子,支持中國人民。

1941年夏,英國文化委員會任命李約瑟爲設立在中國重慶的英-中科學合作館館長,並有參贊的頭銜。

1942年夏天,他專程前往紐約,看望美國工作的魯桂珍,告訴她即將踏上中國國土這一消息。在他們短暫的聚會中,李約瑟告訴魯桂珍一個突然產生的念頭:中國科學,總的來說——爲什麼沒有得到發展?

1943年2月24日,在經過10個星期的航程後,李約瑟搭乘美國軍用飛機從印度加爾各達起飛,於下午抵達雲南首府昆明。

1943年-1946年間,李約瑟出行十一次,行程3萬英里,他以外交官的身份幾無禁區。他在戈壁沙漠的敦煌盤桓,在洞窟速寫、拍照,積累了足夠寫一本書的資料。他到都江堰駐足於公元前250年建立的大壩前,對這一中國古代工程深感敬佩。他喜愛戰爭時期的冒險生活,在途中遇見了不少三教九流人物,對中國文化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也使自己的中文日漸精通。也正是在中國期間,李約瑟找到了後來《中國的科學與文明》這一事業的重要助手王鈴。

1948年,王鈴應邀來到劍橋,擔任《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助理編輯,李約瑟還在劍橋大學出版社正式僱用王鈴之前將自己工資的一半分給他。與此同時,李約瑟還結識了包括郭沫若、竺可楨等在內的朋友。李約瑟在訪問遷移到遵義的浙江大學時,曾對竺可楨校長提起要寫一部中國對世界文明貢獻的書。當日本投降,中國政治、軍事形勢穩定下來後,竺可楨便開始收集圖書和資料,並海運到劍橋,其中,最爲珍貴的要數一套完整的《古今圖書集成》,總計1萬卷1億7千萬字。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第4張

1946年3月,李約瑟收到了他劍橋的左翼朋友、生物學家朱列安·赫里胥(Julian Huxley)的電報,邀請他回英國擔任新成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處處長。李約瑟似乎仍然對皮肯告狀耿耿於懷,便選擇了離開。但是,李約瑟僅僅在倫敦和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了兩年。因爲美國認爲李約瑟親共,併爲他的工作制造障礙,不允許將聯合國的經費發放到任何美國認爲是左翼的科學組織。於是,李約瑟辭職返回劍橋,回到他的K-1,並馬上着手他的計劃。

1948年5月15日,李約瑟正式向劍橋大學出版社遞交了《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祕密”寫作、出版計劃。他提出,這本一卷的書面向所有受過教育的人,只要他們對科學史、科學思想和技術感興趣;這是一部關於文明的通史,尤其關注亞洲和歐洲的比較發展;此書包括中國科學史和所有的科學與文明是如何發展的兩個層面。李約瑟認爲,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遠超過所有其他國家,但是,所得到的承認卻遠遠不夠。一週後,出版社覆函,接受了李約瑟的計劃。但數週後,李約瑟又修改了計劃,將書的卷數擴大到7卷(第1卷,總論;第2卷,中國哲學;第3卷,前科學;第4卷,中國技術;第5卷,“李約瑟問題”;第6卷,中國的發展與世界文明史的關係;第7卷,展望未來),在10年內完成。後來,《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出版計劃又幾經修改,工程變得越來越龐大。

老年時期

1954年8月14日,《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1卷出版。但是,李約瑟卻沒有留在英國躬逢其盛。7月下旬,他和妻子前往巴黎與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魯桂珍會面,開香檳慶祝著作即將出版。隨後,李約瑟夫婦前往布達佩斯參加國際生理學大會。會後,倆人來到法國小鎮安波伊斯(Amboise),在達·芬奇度過生命最後三年的房子和墓地邊上度過那個最值得紀念的日子。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第5張

1959年,他被所在的岡維勒與凱斯學院的院士們選爲主席。

1964年李約瑟夫婦訪華,毛澤東、周恩來等親自接見。

1971年,他被選爲英國人文科學院院士,是僅有的幾位同時是英國人文科學院院士和王家學會會員的科學家。

1970年代中期,年已70多歲的李約瑟又迷上一位加拿大的華人女子時學顏(H.Y.Shih),並有過短暫卻熾熱的交往,他甚至想停妻再娶。但是,李大斐與魯桂珍兩人以“妻妾同盟”(concert of the concubinage),擊退了時學顏,保住了他們的三角關係。

1979年,李約瑟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講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科學技術史專家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簡介 第6張

198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1991年,魯桂珍去世後,李約瑟又寫信給這位時女士和其他兩位女士求婚,但都遭到拒絕。

1992年,英國女王更授予他國家的最高榮譽——榮譽同伴者(Companion of Honour)勳銜,這是比爵士更爲崇高的勳號。

1995年3月24日20時55分,李約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