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央視的春晚,介紹了12爲航天員,而更多的幕後專家。我們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因爲背後有強大的祖國在守護着。

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他們用一輩子換來的!兩彈一星的元勳們,向他們致敬!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數學滿分的真學霸

今天要講的這位偉人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之一,他就是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有“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之稱的黃瑋祿。

黃緯祿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父黃藻(又名黃慎聞)爲清朝秀才,要求子女須認真讀書、積極上進,受父親影響,他一直勤於學習,刻苦讀書。

童年的黃緯祿就讀於蕪湖市蕪關小學,後入蕪關中學讀初中,高中考入當時全國知名的揚州中學。

當時揚州中學的數、理、化課程都是英語授課,父親當時所在的班級,因爲基礎差跟不上,排在年級倒數。

這對於從小被要求積極上進的黃瑋祿來說,倒數絕對是難以容忍的,甚至覺得有些羞恥 。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2張

後來,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全班奮起直追,英文水平大幅提高。

高中畢業時,黃緯祿的“英文關”基本過了,上大學後,他的英語水平比很多同齡人高一截,這是他一直努力付出的結果。

黃緯祿的“學霸”潛質從考大學時開始顯露,按理說,他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潛力股。

1936年,黃緯祿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從40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取大學。

黃瑋祿的數學成績尤爲突出,考了滿分,爲此,數學系還曾和電機工程系“搶”這個“好苗子”。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3張

數學考了滿分,說明他很嚴謹且邏輯性非常強,如此發展下去一定會在數學方面有所作爲,但他從未想過要當一位數學家,因爲他心裏另有打算。

在大學期間,黃緯祿的數學成績好也是人盡皆知的,快畢業時,很多低年級學生向他請教微積分題目。

當時電機工程系對學生的學習抓得很嚴,黃瑋祿畢業時四年均分是88.8分,位列專業第一。

留學英國結緣導彈

黃緯祿曾說過他從小對數學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4張

1940年他從中央大學電機系畢業,在重慶工作三年後,赴英國實習。

正是在那裏,他目擊了德國V1、V2導彈轟炸倫敦的情景,兩次轟炸給了他很大的觸動。

有一次黃緯祿還沒上班,一枚V1導彈落在了他的工作區。他一到廠,見到自己辦公室被炸得破損不堪,5個英國同事全部被炸死。

眼前的一切不禁讓他想到了祖國,武器落後,科研人員急缺,實力不夠只能被動挨打。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參觀一個展覽,平生第一次看到了導彈。那是英國繳獲的一枚德國導彈,配以解剖圖。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5張

就這樣,他偶然成爲中國導彈專家中第一個見過導彈的人。

望着那些複雜的“五臟六腑”,他慨然而嘆:“我的祖國什麼時候纔能有這樣的高技術?”

“中國擁有了導彈,日本帝國主義就不敢再欺負我們了!中國是火藥的故鄉,中國人一定能夠造出自己的火箭和導彈!”

從那一刻起,年輕的黃緯祿就在內心深處種下了研製導彈的種子。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6張

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這位無線電專業學子基本瞭解V-2導彈的原理,成爲最早一批接觸導彈的中國人。

他也爲他後來與導彈相伴、參加並主持多種不同型號導彈的研製奠定了重要基礎。

1947年黃緯祿拿到英國碩士學位後回國。1956年,中國成立研製導彈的國防部五院。

1957年,黃緯祿被調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後任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總設計師。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7張

儘管電機通信與導彈控制是不同的領域,但黃緯祿還是接受了國家任務,從此兢兢業業並大有作爲。

白軀神箭雷震海天

說到黃緯祿,就不能不提到1982年發射成功的中國第一顆潛射導彈——“巨浪一號”。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建設百廢待興之際,火箭技術被列上了國家重點項目。黃緯祿擔任了火箭控制系統所所長。

誰也沒搞過火箭,專家全是半道出家,研究工作“一窮二白”。但他們有的是幹勁,白天泡實驗室,晚上燈下查閱外國資料,以會戰式的工作強度搞研究,沒多久就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8張

喜悅是短暫的。黃緯祿清楚,成功的這枚火箭是液體型燃料火箭,在國外,它已過時了。

那時,火箭已開始了固體燃料時代,只有採用固體燃料,才能實現運載。

正當我國航天事業擺脫鵝行鴨步,開始進入一個大發展的時候,“文革”開始了。

這個時候,黃緯祿依舊特別忙,他除了照常擔任所長和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外,還增加了繪圖員、儀器調試員、採購員的工作,甚至元器件的挑選、單位之間的協作,都要他親自操心、奔波。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9張

那會兒,年逾半百的他,每天5點鐘出發,路上倒三趟車,8點準時到達50公里外的工作地點。

研製火箭的生產廠、試驗場、發射場遍佈全國,身爲總設計師,他長年奔波。

爲了檢驗產品的性能,黃緯祿總是在最熱的季節到最熱的地方去,在最冷的季節到最冷的地方去。同事們見到的總是一位樂此不疲的黃總。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10張

他常說,一枚火箭凝聚了成千上萬人的勞動,一顆螺絲、一根導線、一個焊點出現一點毛病,都可能招致整個試驗的失敗,必須做到最大限度的萬無一失。

在一次導彈測試過程中,異常信號一閃而過——一個繼電器偶然出現了一次該吸合而未吸合的現象。但在其後的幾十次反覆測試中,這種現象卻消失了。

即便如此,黃緯祿仍然堅持,“一定要抓住這個‘偶然’不放!查它個水落石出。”

一連幾個小時,黃緯祿和大家一起繼續測試觀測,直到發現繼電器銜鐵上的一片微小鐵屑。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11張

潛地導彈研製過程中,黃緯祿創造性地提出“四共同”原則,即有問題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承擔。

這一原則在中國航天界備受推崇,也一直被奉爲航天型號系統協調工作中的“金科玉律”。

“黃老倡導的‘四共同’原則今天依然爲航天事業的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許達哲表示,“航天人要弘揚黃老精神,把中國導彈研製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黃緯祿對科學技術問題特別認真、細緻,要求嚴格,“在他面前不要說‘可能’、‘大概’這樣模糊的字眼,一定要非常準確。”王世洪回憶說。

1982年10月12日,渤海海面上,一條噴火的蛟龍躍出水面,直刺藍天……中國第一代固體潛地導彈研製試驗的成功再次震驚世界,標誌着中國成爲具有自行研製潛地導彈和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中國具有了二次核打擊能力,它的總設計師就是黃緯祿。

正是因爲黃瑋祿的堅持和一貫堅韌的性格,最終成就了巨浪,成就了祖國在導彈研究方面的極大提升,從實質上增強了軍事實力,爲祖國贏得了掌聲。

女兒黃道羣說:“父親退休後,一如既往地關心我國的火箭事業,家裏成了他的又一個辦公場所。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12張

他的祕書經常拿着圖紙或項目方案來請他評審。每次過生日或者過節國家領導人來看望的時候,他談的總是我國火箭事業的發展。”

他願意談火箭,一說到火箭,他便神采飛揚地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

雖然他早已離開一線,但對事業卻如此神往,因爲火箭是這位老科學家一生的追求。

東風-21之父黃緯祿的故事 他是怎麼和導彈結緣的 第13張

晚年的黃緯祿在家養病時,依然牽掛着中國導彈事業的發展,他對探訪者說:“假如還有來生,我還要搞導彈……”

2011年11月23日20時08分,黃緯祿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95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