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孝莊太后在臨終前立下的遺囑是什麼內容?

孝莊太后在臨終前立下的遺囑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孝莊太后,原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出生於蒙古科爾沁貴族世家。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孝莊文皇后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

1688年1月27日,經歷了三朝帝王,輔佐了順治與康熙兩代皇帝的孝莊皇后,最終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享年75歲。

祖母的去世,讓康熙悲痛不已,不過,更悲劇的是,孝莊在去世之前,還給康熙留了一個世紀大難題。

孝莊臨終前立下遺囑:臨死前立下遺囑:太宗文皇帝梓宮安放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衆,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孝莊的遺言究竟是什麼意思,康熙爲何將祖母挺靈37年不敢下葬?這一切還得從孝莊進宮時說起。

孝莊太后在臨終前立下的遺囑是什麼內容?

美麗的科爾沁草原不但培育了悠久的北方民族文化,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美麗的草原姑娘

這些姑娘們有何奇特之處?也許跟你我想的不一樣。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有過許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這些政權大多都是從遊牧民族發源而來,並且他們還有着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比較盛產傑出的女性。遼代的蕭皇后,元代的波爾貼,清代的孝莊文皇后、慈禧太后等等。

說起孝莊文太后,她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當我們在看到她風光無限的背後,可能還要對她的過往有所瞭解,才能更全面地瞭解這位北方女性。

隨着後金逐步壯大,開始步步蠶食蒙古地區,由於蒙古各部落之間也在彼此爭鬥,科爾沁的一個部落率先與後金結盟。而率先嫁給後金皇太極的是一個叫哲哲的女人。

爲了表示誠意,皇太極跑出去幾百裏接親,而且接回來就放在了正房的位置上,那個時候叫大福晉。可惜的是,哲哲一直無出。科爾沁首領很着急,又將年僅13歲的孝莊嫁了過去。若按輩分而言,孝莊是哲哲的侄女。不過,等了一年多之後,孝莊的肚子也沒啥動靜。

科爾沁草原的首領又急了,於是將早已爲人婦的海蘭珠嫁了過去。海蘭珠深得皇太極的寵愛,倆人順利生了一個兒子。而在此期間,孝莊也順利生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哲哲也一連生了倆女兒,或許真的是海蘭珠帶來的好運。

不難想象,作爲側福晉的孝莊,根本沒有什麼優勢,雖然她是最早一批進宮的妃子,但孝莊並不受待見。說到底,孝莊太后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比她大二十多歲的皇太極完全就是一場政治婚姻。

相差二十多歲的婚姻,尤其是在皇太極面前,孝莊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擺設,所以她沒有嘗過愛情的滋味究竟是什麼樣的。

皇太極去世後,皇位繼承成了焦點,即便不是多爾袞,也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怎麼也不會輪到孝莊的兒子福臨。

不過孝莊太后也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大統,於是她便找到多爾袞,希望他能夠讓出皇位,並且輔佐自己的兒子繼承大統。雖然歷史上上關於孝莊跟多爾袞的傳言有很多,比如說兩人之間暗生情愫等等,總之,多爾袞最終在皇位面前作了讓步。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而且按照滿清的制服,倆人這關係是允許在一起的,這樣的話,兩人之間的關係還真就不好說。

從不越位的“賢后”

孝莊太后在臨終前立下的遺囑是什麼內容? 第2張

兒子福臨順利繼承皇位,是爲順治皇帝。孝莊成了名正言順的太后。而多爾袞因爲有功,也被順利加封爲攝政王,可謂位極人臣。

由於孝莊對順治的嚴苛要求,加上母親在外界的流言蜚語,所以一直以來,順治皇帝跟孝莊的關係都比較敏感。以至於到順治去世時,母子之間的關係都沒有得到很好地緩和。

孝莊本以爲兒子當了皇帝,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奈何多爾袞的權利實在太大,處處壓制順治小皇帝,導致兒子雖貴爲帝胄,卻猶如提線木偶,這讓孝莊憂心忡忡。

可憐天下父母心,公元1650年,孝莊總算等到了多爾袞去世的那一天,她本以爲這位“愛管閒事”的多爾袞去世之後,自己的兒子就會挺直腰桿,沿着先帝的步伐振興大清基業,奈何天不假年,兒子福臨24歲時便因病去世了。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肯能只有爲人父母才能體會,何況兒子貴爲一國之君。他丟下的何止是母親,更是大清的江山。

好在孝莊在順治執政時,並沒有學慈禧,過度染指政事,反而大方放手。期間,她把對兒子的愛,全部轉移到愛新覺羅·玄燁(日後的康熙皇帝)身上。當順治去世後,年幼的玄燁成爲了大清的皇帝。此時的孝莊在經歷了大半生的風雨後變得更加的沉穩老練。

爲了康熙皇帝坐穩皇位,她不得不再次垂簾聽政,培植自己的勢力,待康熙能獨擋一面,並擒了鰲拜,肅清一些宿敵黨羽時,孝莊又不動聲色地退居幕後,將朝廷大權全部交給了康熙。在孝莊的輔佐下,康熙帝將大清帶入了鼎盛時期。

從後來的歷史不難發現,康熙一直對祖母懷有崇敬感恩之心,所以對於這位祖母,康熙也十分地孝敬。祖母不單單給予情感上的呵護,在治國理政方面,更是康熙的良師益友。

由於孝莊知進退,懂禮讓,也知道自古以來女性干政的嚴重後果,所以她吸取了前車之鑑,在關鍵的時候,還是將手中的大權交給了康熙。這一點的確難能可貴。所以,直到孝莊去世前康熙帝都對這位祖母十分的信服,對於孝莊的話他都大多言聽計從。

《素書》中的這句話——女謁公行者亂。

無論是西漢呂后亂政、女皇武則天奪取李唐江山,還是蕭太后攝政,雖然她們一時風光無限,大權在握,然而,由她們帶來的禍患,又是讓人不寒而慄的。慈禧太后更是無出其右,不再贅述。

什麼是睿智,我覺得從孝莊的身上就能找到答案。關鍵時刻,急流勇退,還政於朝廷,交權於皇帝,這纔是她最願看到的結局。也許在孝莊看來,能順利輔佐兩朝皇帝,纔是居功至偉的,其他並無所求。

孝莊太后在臨終前立下的遺囑是什麼內容? 第3張

問題來了,既然孝莊如此受到愛戴,那麼在她死後,爲何康熙沒有及時將這位祖母安葬?後經分析,不是他不孝,更不是不願意,而是他不敢。

前文有述,孝莊生前曾說,太宗文皇帝梓宮(皇太極陵寢)安放已久,不便打擾,這是孝莊的“不敢”。那麼,作爲孫子的康熙,他有何不敢呢?

孝莊的心意,其實康熙也明白。既然這樣,就得尊重死者的意願。

那麼,康熙有在糾結什麼?原來,順治佔着清東陵風水最好的一塊地。按照輩分來看,兒子不應該比老孃位置好,論功勞,順治也比不上孝莊,既然如此,總不能讓順治騰地方吧?何況孝莊話裏有話,認爲自己的夫君皇太極已經有正宮陪伴,所以就不便打擾了。

最後,康熙乾脆在清東陵風水牆外面建了一個“暫安奉店”,將孝莊的梓宮暫且停放在那裏,不過這一停,就是三十多年。

此外,康熙之所以不敢草率行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還是老人家彌留之際裏的那句話: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衆,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安厝。孝莊見證了大清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他遊走於三朝帝王之間,也明白了一個國家富強對於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性,所以她不想自己死後讓康熙大操大辦,勞民傷財。

康熙一向對祖母的話言聽計從,所以這纔有了孝莊如今的陵寢:昭西陵。不過這處陵寢還不是康熙完成的,最終讓孝莊落葬的是雍正皇帝。換句話說,康熙將孝莊梓宮放在清東陵外37年,是因爲他沒有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