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孝宗的張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明朝的孝宗朱祐樘可以說是歷史上一位少有的完美皇帝,基本也沒有後人詬病的地方。《明史》中稱他"恭儉有制、勤政愛民"。他不僅在朝政上很有作爲,同時他一生也只娶了一個皇后。而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皇帝中唯一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的妻子的就是弘治明孝宗的原配嫡皇后——張氏。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出身平民一躍成爲太子妃再到一國之母的皇后,使皇帝爲她六宮虛設只此一個妻子

張皇后在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於興濟(今河北滄州)一個平民之家。張皇后的父親張巒,只是一個秀才,以鄉貢的名義進入國子監,也就是說從地方學校保送進了國立最高學府讀書,成爲國子監生。按照明代中期以後選後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於平民之家。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張氏與時爲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冊立張氏爲皇后。

張氏出身於讀書人家庭,家教自然還可以,性格更是活潑簡單討喜,而朱佑樘幼時喪母,父親明憲宗又一門心思在萬貴妃身上,對他自然關愛較少。皇家的親情本就淡薄更是摻雜着各種利益。諾大的皇宮,朱祐樘雖然貴爲太子,但得到的親情卻是少得可憐。而這位來自民間的太子妃以自己不同於皇宮的爲人處世深深吸引了這位自小長於皇宮的太子殿下。使他感受到了不同於皇宮的親情慰藉。

在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初登皇位時,大臣們就上請預選淑女擴充後宮。但當時的翰林院侍讀謝遷卻勸諫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的。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麼就談起選妃的事來了?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第2張

明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因此立馬就採納了謝遷的勸諫,決定嚴格遵循禮教,爲其父憲宗守孝三年後,再行選妃。在這三年裏,張皇后作爲孝宗唯一妻子。像民間妻子對待丈夫一樣,每天和孝宗同起同睡,兩人琴瑟和鳴,朝夕相處,相互扶持陪伴。這種充滿了煙火氣息的生活陪伴已經完全贏得了孝宗的心。他已經徹底喜好上了張皇后這種不同於皇宮的親情陪伴和慰藉。

等到了弘治四年,三年守孝期一過,大臣開始紛紛上疏內庭選取妃嬪之事。而這時候的孝宗已經絕了選取妃嬪擴充後宮的心思。直接就用謝遷的諫言阻止了大臣的上疏。並不將不納妃的原因歸結於自己妻子。剛好此時張皇后懷了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此後大臣也就沒再提納妃之事了。

身處三千佳麗的後宮中,孝宗卻能終身一夫一妻,一輩子沒有納過嬪妃,只有她一個女人。這樣的情形的確讓人費解。不管真實的原因是什麼,明孝宗終此一生只有她一位妻子,而張皇后無疑是最幸福也是最幸運的皇后。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第3張

獨得帝王心,家族也因她而顯貴,張氏一門皆侯爵

明孝宗朱佑樘對張皇后非常好,極盡寵愛,按照禮制,皇帝要住乾清宮,皇后住坤寧宮,帝后二人不能通宵同宿,即便召興之後也要送回本宮休息,但是明孝宗卻打破常規,經常與皇后整夜同宿,就像民間夫妻一樣。有一次,張皇后患了口瘡,孝宗親自爲她端漱口水,服侍她喝藥,甚至怕自己的咳嗽聲驚擾了張皇后,不惜強忍住遠離牀榻再咳嗽。

但張皇后和孝宗卻子嗣艱難。直到弘治四年,才生下長子朱厚照,這也成爲了他們的唯一的孩子。後面所生一子一女均早夭。按照明朝祖制,早夭皇子是不追封的。而次子朱厚煒不滿兩歲就夭折了,孝宗卻追封其爲蔚悼王。最後生一女朱秀榮,孝宗非常喜愛這個聰慧娟秀的公主,卻仍然不滿兩歲就夭折了,孝宗傷心不已,追封其爲太康公主,甚至按照“悼王”的規格喪葬太康公主。

子嗣艱難明孝宗寧可求神拜佛也不願納妃生子。更是愛屋及烏,對張皇后的孃家人也是極盡禮遇甚至逾越禮制的優待。對岳父岳母都特別好,陪吃飯破例高規格還賜宴。破例封張皇后的父親張巒爲壽寧侯,張巒去世後,追封爲昌國公。其大弟張鶴齡繼承擔任壽寧侯、昌國公,小弟張延齡也被封爲建昌侯。

張氏一門父子因張皇后都被封爲侯爵,這在明朝外戚中是比較少見的。張皇后更是在父親張巒去世後就把寡居的母親金氏接進了內宮。這個在當時也很遭人非議,不過孝宗卻並不在意。可以說,作爲一個妻子完全籠絡住了丈夫的心,靠征服最成功的男人成爲了最成功的女人。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第4張

作爲一個皇后,卻沒有任何該有的政治覺悟,最終埋下禍根

張氏一門本來就是平民出身,所以也有小門小戶居家不謹毫無遠見不懂政治的缺點和侷限性,這一缺憾自然也完全地承繼在了張皇后身上。所以,當張皇后的弟弟張鶴齡張延齡兄弟仗着張皇后持寵胡作非爲,囂張跋扈時,張皇后不僅不規勸約束弟弟們的行爲,還處處庇佑他們,整治那些彈劾她弟弟的人。這也爲後來張氏滿門被清算埋下了禍根。

張皇后的弟弟們把皇宮當作走親戚一樣,非常隨意。弘治十年某日,張鶴齡兄弟陪朱佑樘喝酒,朱佑樘如廁時把帝冠放在一旁,張氏兄弟因被朱佑樘和張皇后溺愛慣了,是以不知輕重,竟取帝冠戴着玩。朱佑樘的長隨宦官何鼎看到大怒,持金瓜錘擊之,並奏言張氏兄弟“大不敬、僭越悖逆”之罪。張皇后趁朱佑樘忌諱自己的親信宦官可能和外朝大臣有結黨之嫌激怒孝宗,趁機派李廣去懲罰何鼎,居然把他打死了。而何鼎是少有的忠直太監,曾經還立過戰功。

弘治十八年,孝宗去世前2個月,刑部侍郎李東陽上書,揭露張皇后倆個弟弟的壞事,皇后惱怒,唆使皇帝要殺了李東陽,幸虧皇帝迴護他,只讓他罰俸了事。

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仗着張皇后對他們的溺愛,把國家的農業稅收,鹽業收入都收進自己的腰包,還兼併土地,侵奪民田,甚至和周太后的弟弟長寧伯周彧搶莊田,縱容家奴上街羣毆,還招納無賴,爲非作歹,非常驕橫。弘治一朝的正直大臣和言官,也多次對此提出諫言。而明孝宗因爲張皇后的關係,不忍責罰張皇后的弟弟。甚至爲他們一次又一次逾制甚至破壞朝廷法度,在彈劾他們的大臣和太監面前努力爲他們調解。

孝宗作爲一個賢明的皇帝卻也因爲妻子而驕縱外戚,成爲弘治一朝的瑕疵。而張皇后呢,於公於私,不管是作爲一國之母的皇后還是孝宗的妻子,知道了家人的不法行爲,就應盡到皇后或妻子的職責,約束自己的家人,而不是看着丈夫因爲自己家人屢教不改的不法行爲而和朝臣太監斡旋。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第5張

旁系世宗即位爲皇帝,榮寵半生的張皇后從此晚景淒涼,張氏滿門被清算

弘治十八年(1505年),因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加上先天體弱,朱佑樘駕崩於乾清宮,去世時年僅36歲。 由15歲的獨子明武宗朱厚照繼位。次年改元爲正德元年。而張皇后也就成爲了張太后。

正德十年,曹祖因爲兒子做張延齡的心腹家奴,兒子慢待自己,憤恨不已,於是上告張太后的倆個弟弟虐殺僧、奴,還有謀反等事情,查證後發現沒有謀反的事情,其他屬實。可是作爲證人的曹祖,忽然死在牢裏,有人懷疑可能是張太后下了手。此後多年,大臣們都反映過張鶴齡、延齡兄弟的不法。武宗雖然給了舅舅們一些處罰,但都礙於張太后的心情,並未嚴懲他們。張氏兄弟在外甥明武宗正德一朝16年都平安度過。

孝宗只守着張皇后這一個妻子不納妃,最後只有朱厚照一個獨子。這對於江山社稷、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子嗣不豐絕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而作爲一國之母的皇后,保證皇室的子嗣綿延也是她的一項重要職責。在這裏就能看出張皇后作爲一國之母的不合格來,她只顧堅守着自己的愛情,卻不願意後宮進入其他女子。最後導致孝宗這一脈絕後。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沒有兄弟也無子嗣。張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依照《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製,商議從近支的皇室中挑選合適的皇位繼承者來繼承大統。

在孝宗、武宗一系斷絕後,按長幼順序,接下來就是興獻王一系最長,具有優先繼承權。當時興獻王已經去世,所以,興獻王獨子興世子朱厚熜就成了第一人選。

明孝宗有多愛張皇后?張皇后爲何會晚景淒涼? 第6張

當時的朱厚熜年僅十四歲,父親已去世,唯一的兄長也早就夭折,連兩個親叔叔也去世了並且沒有留下兒子,可以說是孤零零一個人,沒有任何可依靠的外部勢力。而其他有希望的藩王都子嗣繁多或多或少都有旁支勢力。這對於張太后和文官集團來說,毫無根基的朱厚璁無疑是一個最利於他們的選擇。

於是,由張太后批准,派出使團至安陸,宣佈興世子朱厚熜爲繼任皇帝,迎其前往京城繼位。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居然心思縝密、意志堅定、極有主見。不是他們能夠輕易操控的新君。但此時爲時已晚,不可能臨時再更換繼承人,讓剛穩定下來的局面再次面臨動盪。

所以,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朱厚熜登上了帝位,即爲世宗,並統治大明帝國長達四十五年。正德十六年三月世宗入繼,稱張太后爲聖母,上尊號曰"昭聖慈壽皇太后",也同時尊他的親祖母邵氏爲壽安太后。後在大禮儀之爭中取勝,加封生母爲興國皇太后。但是張太后對世宗的生母祖母卻沒有按照加封的禮儀對待。日子一久,世宗對張太后的淡薄態度就慢慢展露出來,對張太后並不十分禮遇,如有臣子上奏還降罪,後來又改稱聖母爲伯母。從這裏也能看出張太后真沒什麼政治覺悟,不僅看不到已成的大局,更沒有處理好和世宗的關係。

嘉靖八年(1529年),張鶴齡張延齡兄弟都被明世宗削除了外戚封爵,不得世襲,張氏兄弟都在革職中卻還橫行不法,在嘉靖十二年(1533)被抓下獄,張太后爲弟弟求情未果,張鶴齡被抓後死於獄中。張延齡被長期關在獄中。最後,晚景淒涼的張太后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逝世,葬禮被嚴重減殺,諡號爲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直接合葬進泰陵,但是沒有進祖廟。而張太后死後,在1546年被關在獄中13年之久的張延齡就被世宗處死了。張氏其他族人四處逃散。

張皇后半生榮寵,作爲一個女人獨得皇帝丈夫的愛寵無疑是成功的。但作爲一國之母,不管是約束外戚還是政治覺悟比起歷史上的賢明皇后卻是差遠了。最後落得晚景淒涼被世宗薄待,不得不說自己也佔了很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