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順治駕崩後,他的心腹吳良輔的結局如何?

順治駕崩後,他的心腹吳良輔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太監吳良輔的故事。

秦朝末年,趙高大權在握,指鹿爲馬,開啓了宦官干政的先河。東漢、唐朝末年、明朝末年,宦官都是朝堂上最強大的勢力之一。然而,有清一朝,卻極少有宦官干政的事情發生,究其原因,這和孝莊曾殺過一位太監有關,這位太監名叫吳良輔,曾是順治皇帝的心腹。

順治駕崩後,他的心腹吳良輔的結局如何?

吳良輔,清朝順治年間著名的宦官,在《清史稿》上屢有出現,頗得順治信任,順治十一年,吳良輔曾推動內務府改革,在朝堂上引起轟動。清軍入關前,皇宮內宦官很少,宮內的事務均由內務府管理,而內務府總管大多是皇室成員。清軍入關後,隨着宦官數量增多,管理日漸不便,吳良輔爲了爭奪大權,建議順治改革內務府,在宮中設置“十三衙門”專門來管理宦官,吳良輔自薦擔任太監總管。

其實,吳良輔的“十三衙門”是脫胎於明朝的“二十四衙門”。明朝時期,爲了方便管理宮中的宦官,皇宮中設立了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司禮監、內官監、尚衣監等都是“二十四衙門”之一。明朝末年,“二十四衙門”的首領宦官們權勢日益增大,干涉朝政,導致明朝官場畸形。宦官干政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順治駕崩後,他的心腹吳良輔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吳良輔要效仿明朝的宦官管理模式,引起了朝野的反對。其中,包括孝莊皇太后在內,擔心此舉會擴大宦官權力,有可能會引起宦官干政,極力反對這個建議。但由於順治當時已經親政,大權獨攬,一意孤行,孝莊也無力改變。但順治也做出妥協,規定:若今後有宦官結交外臣,一律斬首示衆。可沒想到,僅僅過了4年,順治就食言了。

順治十五年,朝中發生一件大案,大學士陳之遴、御史王秉乾、都督同知王之綱等人因結交宦官被曝光,順治下令嚴查,結果他們結交的宦官竟然是吳良輔本人。順治本來已經準備好了屠刀,但聽說此案直指自己的心腹宦官吳良輔,最終改變主意了。順治以“恐株連甚多,姑從寬,一概免究”爲理由,僅僅將陳之遴等人充軍,選擇包庇吳良輔。吳良輔毫髮無損,繼續橫行朝堂。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前,吳良輔又一次被“委以重任”。當年正月初二,順治帝已經病重,爲了儘快恢復健康,順治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大赦天下,第二是派吳良輔替自己出家爲僧。5天后,正月初七這天,順治帝駕崩了。

也就是說,順治在去世的前五天,安排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剃髮出家了。衆所周知,順治帝早有向佛之意,他安排吳良輔出家,有兩種可能 ,第一,讓這位心腹之人代自己完成心願,別的人他不放心。第二,可能是在臨終前給吳良輔安排一個較好的去處,以達到保護吳良輔的目的。

順治駕崩後,他的心腹吳良輔的結局如何? 第3張

但是,讓順治沒想到的是,順治駕崩剛剛一個月,吳良輔便被活捉送往京城,然後被誅殺全族。《清史稿·聖祖本紀》雲:

二月癸未,上釋服。乙未,誅有罪內監吳良輔,罷內官。

就是說,二月初,順治一個月喪期剛過,康熙就下令誅殺吳良輔。注意,因爲當時康熙僅僅只有8歲,實際上誅殺吳良輔的人乃是孝莊太皇太后。特別是最後三個字“罷內官”,這纔是吳良輔真正被殺的原因。

所謂的“罷內官”,也就是撤銷了“十三衙門”,重新恢復內務府制度。孝莊太皇太后出生於內蒙古草原,嫁給皇太極後日漸成長,對關外的內務府制度非常瞭解,同時,他也知道明朝滅亡和宦官有很大關係,因此,在順治去世後,立即下令誅殺吳良輔全族。吳良輔本是出家之人,遠離紅塵,若不是有非殺不可的理由,孝莊估計不會趟這趟渾水。很明顯,之所以要殺他,是想借吳良輔來以儆效尤,撤“十三衙門”,以警示後世。

從結局上看,孝莊的做法是極其高明的,有清一朝,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宦官干政的情況。當然,清朝宦官不幹政,除了孝莊的努力外,也有康熙、雍正、乾隆等人的持續堅持的效果,但孝莊的這份功績,不容忽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