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揭祕: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的公主是劉細君嗎?

揭祕: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的公主是劉細君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歷史上的和親公主,最家喻戶曉的應該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然而,我最想說的當屬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公主——劉細君。當我們爲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成爲歷史上流傳不衰的佳話而傳誦不休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第一位對漢民族做出貢獻的劉細君。談及劉細君,就要先介紹一下她的身世。劉細君原是江都王劉建的女兒,武帝的同父異母兄弟劉非的孫女。早在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傾軋中,細君的父親劉建和母親成光就以謀反罪被處死,家族受牽連也被夷滅三族,細君因幼小得以倖免,但身價卻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輩親戚的憐惜才得以長大成人的。雖然依然保持着皇族的身份,但皇族的榮華富貴卻與她無關。身世的坎坷和世事的冷漠,使孤苦伶仃的細君過早的嚐到了人生的苦難和麪對世態炎涼的無奈情結。所幸的是細君畢竟擁有皇室血統,又天生麗質,所以在她16歲時被選爲和親公主。

在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登基,他反對和親匈奴的政策,決心用武力北征,結果未能征服。當時,漢、匈兩族的邊陲有30多個大小不等的王國,大多爲匈奴所控制,只有烏孫國(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王國)敢與匈奴抗衡,而願與漢朝來往。由於交通不便,彼此之間缺乏瞭解,熟悉西域情況的張騫便向漢武帝建議,用厚禮聯絡烏孫,同時與烏孫和親,結爲同盟,共同對付匈奴。武帝聽了極爲讚賞,當即派遣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奉命到達烏孫國後,向烏孫國王昆莫說明漢天子願與烏孫結盟和親之意,昆莫聽後特地召集大臣議論此事後,就先派使者攜帶幾十匹良馬作爲禮品,隨同張騫至長安向漢皇答謝,並瞭解中原的實況。

揭祕: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的公主是劉細君嗎?

烏孫使者到了長安,看到的是雄偉壯觀的景象,令他們羨慕不已。回國後,使者如實向國王昆莫稟告了在長安的所見所聞,昆莫聽後決定接受張騫提出的結盟和親的建議,當即派遣使者帶馬千匹作爲禮聘來到長安,向漢武帝提出聯姻的要求,表示永結友好。武帝聽了來使的陳述,同意聯姻,並決定由能夠擔此重任的江都公主劉細君出塞。

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送嫁那一天,朝廷派了隨從官員、樂隊、雜工以及侍女等數百人,帶着大量金銀珠寶等陪嫁妝奩,簇擁着細君向西進發。細君嫁到烏孫國,由於語言不通,加上生活習慣等各種因素都與漢族不一樣,細君很不適應。特別是思鄉心切,語言不通,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子嫁給年過七旬的新郎昆莫,更是讓她平添了許多憂傷。二八年華,內心憧憬編織着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然而現實卻不允許自己做出任何選擇,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任由大漠的風沙席捲走內心全部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希冀。少女多愁善感的心中就更加悲苦,因此就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爲室兮氈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鶘兮歸故鄉。詩歌的內容雖然平實簡單,卻感情真摯,呈現內心悲楚的情懷,讓人爲之悽婉。

揭祕: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的公主是劉細君嗎? 第2張

兩年後,國王昆莫去世。臨死前,留下遺言,要細君按烏孫風俗嫁給自己的孫子,繼承他王位的年紀與細君相仿的岑陬軍須靡。這個不合漢家傳統禮儀的決定,再加上與細君從小受到的道德倫理相背離,因此細君抵死不從,並上書漢廷請武帝爲自己作主。武帝雖然同情細君的遭遇,可對他而言,政治需要永遠放在第一位。他回書細君,要她爲國家大計着想,按烏孫風俗行事。細君無奈,只得以大局爲重,含淚順從成爲昆莫孫子的妻子。不久,細君爲新國王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少夫。但是由於幾年來一直鬱鬱寡歡、悲愁過度,再加上產後不久身體虛弱,便於公元前87年早早撇下襁褓中的女兒撒手西去。爲了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團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犧牲了大好的年華,結束了她短暫而悽苦的一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