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代的治水英雄慄毓美,死後竟然被封神

清代的治水英雄慄毓美,死後竟然被封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慄毓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後漢書·明帝紀》中有:“ 兗豫之人,多被水患。”《元史·地理志五》中也有:“ 海寧東南皆濱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清·李必恆 《序》中則寫道:“今河臣於沿堤一帶,設立減水諸壩,又令每歲增堤土三尺。噫!於保堤則得矣,如水患何?留心民瘼者,宜思所變計焉。”

可以說,在五千年的歷史變遷中,我們的祖先曾和自然和諧共處,並也在不斷地征服着自然。水患災害曾經深深的困擾着人類,讓老百姓們痛苦不堪,於是,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治水英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修築著名灌溉工程芍陂的孫叔敖、興建都江堰的李冰等等,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治理了氾濫的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清代的治水英雄慄毓美,死後竟然被封神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清代的治水英雄慄毓美。

慄毓美,於公元1778年出生,山西渾源縣人,公元1802年,也就是清朝嘉慶七年,出任河南知縣,後曾任職知州、知府、佈政史、護理巡撫等,是清朝道光年間著名的治水英雄。因他治水有功,造福百姓,死後受到萬民悼念。道光皇帝曾親自爲他寫了祭文,好友林則徐也爲他寫了墓誌銘,老百姓們更是爲他修建了寺廟,把他當作“河神”來祭拜。

只要發生洪災,人們就紛紛前來祭祀祈禱,一直被傳爲佳話。清朝道光年間,慄毓美曾出任河南山東河道總督,主持兩省的河務事宜。當時,流經河南境內的黃河經常氾濫成災,決堤的洪水如猛獸,肆無忌憚的吞噬着農田、房屋和村莊,甚至,吞噬着生命,老百姓們經常是顛沛流離,無家可歸,於是,慄毓美下定決心一定要整治黃河,還百姓一個安寧的家。

原來,黃河下游兩岸有許多灘地,特別是河南境內的河段,河又寬、灘又廣,每年到了汛期,洪水猛漲,漫過灘地,將灘地衝刷成許多的串溝,首尾又和大河相連。這樣就分流成河,沖刷着大堤,造成大堤決口,導致嚴重的洪水災害。慄毓美經過調查研究,分析出: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要想辦法整治灘面串溝隱患。

於是,他開始進行實地勘察,無數次坐着小船親自去考察大河南北兩岸的實情,每次行程數十里,他發現:北岸的串溝積水很深,首尾與大河連接,並與其它地方的灘面積水匯合成一體,傾瀉堤下,堤下又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石堤南北全都是水,沒有辦法取土築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慄毓美覺得:只有採取“拋磚築壩”才能控制水勢。

慄毓美很快帶領老百姓向河裏拋磚,建成了數十個“磚壩”,暴雨傾注後,發現支流小河決口,大堤卻安然無恙,通過實踐,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拋磚築壩的重要性。慄毓美很是欣喜“磚壩”的巨大成效,並向皇帝上書請求推廣“磚壩”來防禦洪水。不想,卻遭到了朝中一些官員的極力反對,他們一致認爲:拋磚不如修埽。

而慄毓美卻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一再上書據理力爭,認爲用石料來護埽,不僅採運困難,而且,價格又貴,購一方石相當於購兩方磚。再加上,秸料埽抗洪能力差,容易腐爛,不如用備用石料、秸料的經費在河堤沿岸多置辦些磚窯,燒製大磚來備用。直到道光十九年,慄毓美製磚修堤的建議纔得到皇帝的批准,從而進行推廣。

清代的治水英雄慄毓美,死後竟然被封神 第2張

當時,燒製的大磚爲橢圓形,中心有圓孔,重達20斤上下,可以用繩來穿系,易於拋修,又能砌築壩體,這是治理黃河水患工程的一項重大突破。甚至,到1949年,河南開封還設有專門燒製河磚的磚料廠,用來彌補石料的不足。

慄毓美的一生,在治理黃河上做出了卓越的功績。他總是親力親爲,每逢水患,他都是衝在最前面,對河道的曲直,河水的深淺,河流的緩急瞭如指掌,所以,他每次都能帶領大家迅速搶險,制服水患,化險爲夷。

在他任職期間,河東一帶幾乎很少遭受洪水的侵襲,當地老百姓也非常的尊敬和愛戴他。

作爲清代名臣,慄毓美一生廉潔清明無私奉獻,時刻以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爲己任。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始終處在抗洪救險的第一線,深得皇帝的厚愛和人民的信任。最終,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當他的靈柩從河南運往山西時,沿途百姓絡繹不絕,淚灑千里。

清代的治水英雄慄毓美,死後竟然被封神 第3張

之後,皇帝追封他爲太子太保,賜“恭勤”,道光皇帝還爲他做了祭文,並賜祭葬。慄毓美墓現今也成爲了珍貴的歷史文物,至今墓前香火旺盛,多少人曾來瞻仰和緬懷。他胸懷磊落,公正無私的偉大形象永遠留在了人民心中,他是人們心中真正的“河神”,真正的“慄大王”。

並在其墓地前頂端有一小碑亭,上書“諭賜祭奠”,亭下橫額上雕:“宮太保河東道河總督慄恭勤公塋”,左右石楹刻對聯一副:

偉績著宣防傳列名臣瑤闕星輝分昂畢;巍階尊保傅神安永宅玉華雲氣護鬆楸。

這副輓聯表達了皇帝朝臣對慄公的尊崇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