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但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但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王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他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不過他還有一個身份也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狀元及第。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但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按說王維有才情,考中狀元似乎也不奇怪。但歷史上卻有記載,說他這個狀元得來不正,甚至有人指責他巴結權貴,骨頭不硬,爲後世所詬病。那麼,王維究竟是通過什麼手段奪得這個狀元的呢?

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唐代的科舉。科舉始於隋代,唐代時得到發展。相對於明清,唐代的科舉還是極不規範、極不嚴肅的,奪個狀元很容易,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實惠。但站在唐人的角度來看,實行科舉,畢竟是將由察舉演變而成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高官厚祿不再被豪門巨族所壟斷。

在名目衆多的科舉科目中,各階層知識分子中的銳意進取者,大多將目標集中在能體現文才、詩才的進士科。其中,競爭意識最強者更是絞盡腦汁去摘取狀元桂冠。當時的知識分子爲了能儘快在科場得手,早日進入仕途,往往都要設法接近權貴與名流,以求得他們的推薦。王維自然不也例外,他選擇的對象便是皇室要員,並迅速討得了他們的歡心,尤其被岐王所看重。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但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第2張

岐王是什麼來頭?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個兒子,三哥李隆基繼承了皇位,就是後來的玄宗,岐王身份之顯赫不言而喻。有了岐王撐腰,王維想要考個進士,自然是不成問題的,但王維心大,不想只當個普通進士,還想爭一爭狀元。

想走門路的人大有人在,當時王維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張九皋,他是玄宗朝著名宰相張九齡的弟弟,而且他本人也是很有文才,在當時是個知名人物。開元八年(720年),張久皋讓一個經常出入公主府的門客爲他說項,公主寫了一張便條交給了京兆府的主考官,讓京兆府選拔他爲“解頭”。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解頭”相當於明清時期的“解元”,京兆府主持的省試相當於明清時期的順天鄉試,尚書省主持的進士考試,相當於明清時期的會試。不過,唐代絕大部分時間是不舉行殿試的,而且京兆府的頭名即“解頭”往往被定爲狀元。

這樣一來,想走門路的人大多從京兆府“解頭”着手,張久皋正是走的這一步。王維也是拿定主意,非得狀元不可,於是他便跟岐王商量,要他設法幫忙爭得京兆解頭。岐王說:“公主(玄宗共有30個女兒,具體是哪一個沒有說)已經將解頭許了人,她的權勢比我大,不可正面相爭。不過,我儘量幫你想辦法。這樣吧,你可將平日寫的詩抄錄來十首,再創作一支悽婉的琵琶曲並練習熟,五天之後來見我。”

王維按照岐王的吩咐認真作了準備,並如期而至。岐王讓人拿出一套鮮豔奇異的錦繡衣服,讓王維穿上,然後讓他手持琵琶,儼然一個盛裝的樂師。再叫上幾個歌女,便一起到了公主府上。

公主見叔叔到訪,便讓人擺上筵席,在讓一羣樂師、歌女進見。其中,王維年級最小,面龐潔白,風流灑脫,與衆不同。公主見後就詢問岐王:“那是個什麼人?”岐王說:“是個精通音律之人。”公主便讓王維獨自演奏一支新曲,其琵琶聲調十分哀切,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但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第3張

岐王乘機又說:“這是位書生,不僅精通音律,寫起詩來也是無人可比。”公主更驚訝,王維趕緊將準備好的詩作獻上,公主迅速瀏覽一過,驚歎道:“這都是我平素最喜歡誦讀的,還以爲是古人的佳作,竟是你寫的麼?”於是她讓王維換上書生裝,坐到首席上去。王維舉止儒雅,言談幽默詼諧,備受在座貴族的青睞。

岐王又說:“如果讓京兆府今年將此生定爲解頭,的確是爲國家做了件好事。”公主說:“那就讓他去參加考試吧!”岐王說:“他如此有才,如果不能當解頭,他是不肯參加考試的。可是,聽說公主已經推薦了張九皋了。”公主笑笑說:“這不關我的事,原本是別人託我推薦的。”緊接着公主又對王維說:“你如果真要參試,我將一定爲你設法。”

事後,公主果然將京兆府主考官召到府中,讓婢女傳話,今將解頭換成王維。王維就這樣擠掉了張久皋當上瞭解頭,又在第二年的省試中被點爲狀元。

這個故事在《集異記》、《登科記考》、《太平廣記》中皆有記載,可信度很高。據筆者查:王維狀元及第的說法有二,一爲開元九年,一爲開元十九年。不過王維確實是通過了岐王、寧王結識公主而得到了這個狀元頭銜,文中所說的公主爲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