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弱書生朱允炆,爲何親自拔劍劈死了徐增壽?

文弱書生朱允炆,爲何親自拔劍劈死了徐增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朱允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1402年6月,在明朝皇宮內,一向以文弱書生示人的建文帝朱允炆卻龍顏大怒,他拔劍親自劈死了28歲的徐增壽。

如果朱允炆殺死的只是一個普通人,那不值得我們去探討,也不會被記載到史書之中,因爲古代的皇帝有着無上的權力,別說殺一個人了,就算是殺成千上萬的人也沒有什麼稀奇的。那爲何死一個徐增壽就會被記載到歷史當中呢?其實徐增壽原本沒什麼了不起的,但他有一個十分出色的老子,沒錯他的老子就是明朝的開國大元帥徐達。

文弱書生朱允炆,爲何親自拔劍劈死了徐增壽?

徐達是朱元璋的發小,他是與朱元璋光屁股長大的,曾經還一起給地主老財家放牛。朱元璋起兵造反以後,朱元璋就一路追隨,替朱元璋牽馬執蹬,一生立功無數,而且忠勇無二。雖然徐達功勳卓著,但爲人低調,所以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最終他也是明朝諸多開國將領中爲數不多得到善終的。

公元1385年,徐達去世,朱元璋將他的爵位從生前的侯爵,追封爲中山王,諡號武寧;被賜葬鐘山之陰並被配享太廟,並且專門爲其建肖像功臣廟;徐達因爲勞苦功高,所以被後人譽爲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徐達雖然是一個武將,但他卻是聰明至極之人,他之所以能夠得到朱元璋的信任,除了勇猛忠誠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和朱元璋聯姻。這一點很像張飛和劉備一樣,張飛就曾經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禪爲妻,而且他的女兒還成爲蜀國皇后,在張飛眼裏雖然與劉備是兄弟,但是兒女親家更使得自己家族的命運和大哥牢牢綁在一起,這樣的關係更加牢靠。

而朱達選擇親近朱元璋的辦法同樣是聯姻,而且他把自己的女人無一例外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大女兒嫁給了燕王朱棣,後來成爲了明朝的仁孝文皇后;次女嫁給了代王朱桂;三女嫁給了安王朱楹。

在徐達死後,朱元璋爲表示自己對這位開國大元帥的緬懷之情,將他的三個兒子一一封賞,徐輝祖承襲徐達的魏國公之職,二兒子徐膺緒被封爲指揮使之職,小兒子徐增壽被封爲左都督之職,每個人都吃了一份皇糧。

從朱家對徐氏家族的寵信來說,只要他們的子孫後代不犯什麼滔天大罪,那在明朝就是無人敢惹的存在,徐達的光芒將一直照耀着他們。

文弱書生朱允炆,爲何親自拔劍劈死了徐增壽? 第2張

但這一切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決定削藩後就發生了變化,同樣他們兄弟三人的的命運發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徐增壽的悲劇也從這裏開始。

由於徐達的大女兒嫁給了朱棣,所以在朱允炆的眼裏,徐家上下皆不能信任了。可徐家的三個兒子卻沒有因爲大姐嫁給了燕王就偏心燕王,要助燕王朱棣奪皇位,反而他們還一心保朱允炆江山的穩定。

尤其是長子徐輝祖,徐輝祖本人是最像徐達的,忠勇無雙,一生對自己的付出無怨無悔;他承襲了魏國公之後一心報國,但可惜他卻得不到朱允炆的信任,即使這樣他依然一心要保朱允炆的江山不失。

公元1399年4月,恰好是朱元璋的忌日,燕王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進京給爺爺朱元璋上香磕頭。這時徐輝祖建議將朱高煦扣留,理由是朱高煦勇猛異常、治軍有方,如果日後朱棣造反,他必然會成爲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是對於徐輝祖的意見,朱允炆沒有直接採納,反而說他這是大義滅親,不符合人倫道德。

朱允炆對該問題又徵求了徐增壽的意見,結果得到了相反的答案,徐增壽告訴朱允炆,堅決不能扣留朱高煦,因爲從來沒有“孫子來祭拜爺爺,堂兄弟卻把人家扣作人質的道理?”很顯然徐增壽的言論更符合朱允炆的心思,於是朱允炆就放走了朱高煦。

對於燕王朱棣是否會舉兵造反的事情上,徐輝祖與弟弟徐增壽也持相反態度,徐輝壽認爲朱棣一定會造反,因爲他曾經在山西、北平等地練過兵,深知燕王朱棣早有不臣之心,所以他的意見是,“燕王一定會造反,皇上必須要提前做準備,以來應對不測。”

文弱書生朱允炆,爲何親自拔劍劈死了徐增壽? 第3張

而徐增壽的意見則是,“燕王也是先帝的子嗣,他現在已經貴爲藩王了,享受富貴還來不及呢,所以是不可能造反的。”雖然徐輝壽的話有一定道理,但朱允炆仍然覺得徐增壽的話似乎更符合道理,所以一直沒對朱棣進行防備。

就這樣朱允炆沒有防備自己的叔叔朱棣,等到朱棣的兵馬打過長江直奔南京而來的時候,朱允炆才明白朱棣已經徹底造反了。這時的朱允炆自然是什麼生氣的,於是他責問徐增壽,“你不是說朱棣不會造反?”徐增壽一時緊張回答不上來了,於是朱允炆手起劍落,將徐增壽斬殺於大殿之上。

其實朱允炆失敗,不能把問題都推給某一個人,這事兒根本就怪不得徐增壽,他只不過是判斷失誤而已。公元1402年6月13日,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橞和大將軍李景隆,在沒有做任何的抵抗的情況之下,就直接投降開門迎接朱棣了。

很顯然,那些淮西貴族的後裔們以及皇族成員們,絕大多數人並不看好朱允炆,他們看好的是燕王朱棣。忠於朱允炆的都是一些新登上政治舞臺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但這些人在政治方面還未成熟,所以失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