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對朱棣的罵聲爲何那麼少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對朱棣的罵聲爲何那麼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朱棣篡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朱棣皇帝的位子,是從自己的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來的,他的行爲毫無疑問是篡權奪位、大逆不道,按照常理而言,是要遭受千古罵名的,可縱觀明清以來的歷史、典籍,罵朱棣的卻幾乎沒有,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究竟是後人黑白不分、道德淪喪?還是朱棣功績甚偉亡羊補牢,避免了後世罵名?如果我們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可能會對這個問題認識得更透徹一些!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對朱棣的罵聲爲何那麼少

朱棣篡位不假,但他篡奪的是自家的皇位

歷史上謀反篡位的亂臣賊子,無一例外都會被史家和老百姓罵得狗血噴頭。這種採取非正常方式取得的皇位,得位不正,違反了倫理綱常和傳承秩序,作爲統治者是非常忌諱這樣的事情的。

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的念頭,只怕要統治不穩、天下大亂,最終導致權力傳承的亂象,所以在統治者的授意下,史書上對這種行爲是大肆批判的。

但有意思的是,歷史上批判得最狠的,往往是那些異姓篡位、臣子篡位的,而對於皇室宗親、甚至是皇帝嫡親的篡位行爲,反而要寬容得多。

例如趙光義斧聲燭影、例如李世民殺害兄弟、逼李淵退位等,絕大多數人對此並沒有太大的牴觸情緒,在經過短暫的動盪之後,會迅速承認其正統地位。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人篡位不假,天下原本就是他們“家”的,他們父子兄弟相爭,爭來爭去這天下不還是他們家的嗎?誰當皇帝對絕大多數老百姓和羣臣來講,有區別嗎?

朱棣篡位的性質也是如此,這天下是他爹朱元璋打下來的,朱元璋的孫子當皇帝和兒子當皇帝,有什麼區別?這個兒子當皇帝和那個兒子當皇帝,又有什麼關係?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一想便明瞭於心。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從人性的角度來看,許多人的態度就是:你們叔侄的事,我們不摻和,等你們分出勝負了再說。

而且,歷史上諸多“慘劇”證明:參與到皇位之爭的,歷來沒有好下場!衝在最前面的,無論輸贏,下場都未必好,與其衝在前面,不如明哲保身,讓子彈飛一會再說。

所以,朱棣所謂的“篡位”,從根本上來講根本就是朱家自己的事情,什麼倫理綱常都是假的,保住性命、榮華富貴纔是真的,畢竟象方孝孺這樣的“死硬分子”是少數。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對朱棣的罵聲爲何那麼少 第2張

朱棣的功績淡化了他篡位的“非法性”

朱棣篡位,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都是大逆不道的,如果朱棣即位之後成爲一個昏庸無道、倒行逆施、殘忍好殺的皇帝,那麼他的罵名肯定是少不了的。甚至會因爲他“糟糕“的表現,把“篡位”這件事渲染放大,徹底把朱棣批臭、罵臭。

然而,朱棣偏偏是個英武有爲的皇帝,他即位後,在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設奴爾幹都司、哈密衛,加強了對雲南、貴州、西藏、南海和安南的統治;在政治上,他大力消藩,完成了侄兒的未竟之業,設置內閣、東廠,進一步鞏固了統治;他疏浚大運河、營建紫禁城,對後世的經濟、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朱棣命令鄭和連續七次下西洋,加強了與東南亞的文化交流,爲封建王朝打開了通往世界的窗口;建立市舶司、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爲大明增加了財富稅收。修《永樂大典》,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可以說,在朱棣統治下的大明,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歷史上能夠與朱棣比肩的皇帝亦爲數不多,“永樂盛世”絕非虛名。

相比較而言,朱棣比侄兒朱允炆更適合當皇帝,他的眼光、心胸、魄力、才幹都要強於自己的侄兒,“建文新政”和“永樂盛世”,哪個更值得稱道,自在人心。

如果朱允炆繼續當皇帝,很可能是個平平無奇、普普通通的皇帝,兩相比較之下,幹得更出色的朱棣,無疑更值得肯定。於朱允炆而言,朱棣是個篡位逆反的藩王,但從更長的歷史尺度來看,朱棣卻是個英明君主。

正因爲朱棣出色的治理功績,後人在評判朱棣的功過是非時,纔會對他“篡位“這段黑歷史有所寬容。這就好比同樣篡位的李世民,因爲其開創的“貞觀之治”,贏得了身後盛名。

從人的心理來分析:朱老四幹得不錯啊,比他侄兒強多了,篡位這事,似乎不是壞事啊!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對朱棣的罵聲爲何那麼少 第3張

朱棣一朝對輿論的控制

對於篡位這件事,朱棣心裏當然清楚這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他也怕民間的議論和非議,所以朱棣登上皇位之後,發出了非常明確的信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信號是對誰發出的?當然是讀書人了。在古代能夠形成輿論傳播的,只有讀書人,以古代的訊息傳遞效率之慢、文盲率之高,普通老百姓對這些事根本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其中的“民”,不如說是讀書人。

古代的教育和輿論是由讀書人壟斷的,只要把讀書人搞定就足夠了,所以朱棣纔會對死硬的方孝孺下手,誅其十族!這就是“殺雞給猴看”!把天下讀書人嚇得戰戰兢兢,誰還敢說朱棣的不是?身家性命可比風骨重要得多了!誰也不是傻子。

朱棣當皇帝期間,把凡是反對他的讀書人殺得乾乾淨淨,誰還敢把他篡位的這件事拿出來說道?是不是嫌命長了? 只要讀書人不說,老百姓知道個啥?

對於反對自己的讀書人,朱棣從來不會手下留情,而對於歸順自己的讀書人,朱棣同樣毫不吝嗇,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收買人心,把讀書人變成了自己的盟友、變成了利益共同體,大家都是一夥的,還有必要說老闆的壞話嗎?

再說了,朱棣之後所有的皇帝,都是他的直系後代,如果朱棣得位不正,那麼他的後代的正統性、合法性都會受到懷疑,所以朱棣的後代同樣對“靖難之役”這段黑歷史“嚴防死守”“片紙不留”“不著文字”。

人們是關於遺忘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足以讓人們忘記許多東西,歷史的真相會慢慢掩蓋在塵煙中,誰會去關心幾十年前的舊事呢?就算去關心,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後,清政府爲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就必須承認明朝的合法性,是屬於“天命所歸”“明終清繼”,所以清朝對朱棣同樣沒有加以批判。

結語: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罵朱棣並不會得到任何好處,爲什麼還要罵呢?所謂文人風骨、堅貞不屈,永遠只屬於少數人,大多數人還爲爲稻粱謀、爲富貴謀、爲子孫謀的,何苦要跟自己過不去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