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公孫瓚麾下三名猛將,最後分別是什麼樣的結局?

公孫瓚麾下三名猛將,最後分別是什麼樣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當董卓獨攬朝廷大權後,曹操帶頭,召集各路英雄反對董卓,公孫瓚就是這批英雄好漢裏不可忽視的一位,那麼其麾下三名猛將,最後分別是什麼樣的結局?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驍勇善戰公孫瓚

在這場羣雄逐鹿的戰爭中,公孫瓚並沒有能堅持走到最後,根據史書記載,他被袁紹大軍打敗後,在公元199年去世。

在他去世後,他的地盤和勢力被羣狼瓜分,手底下的三大猛將一個被曹操所得,另一個歸順了劉備,只有這最後一個無人能收服。

根據歷史記載,公孫瓚出生於貴族世家,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豪門貴子,但是因爲他母親的身份低微,並沒有被家族所重視。在最初,他只能擔任一個小小的書佐。

公孫瓚麾下三名猛將,最後分別是什麼樣的結局?

但是,公孫瓚卻有着一副英俊的皮囊,他的美貌加上才智雙全,頗受當時的太守青睞。太守看出這是隻潛力股,值得在他身上投資,於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有了岳父的支持,公孫瓚也算是有了一股自己的勢力。

在有的男人眼裏,靠着妻子發家是一件特別羞辱的事情,有的人還會在發達之後就立馬拋棄自己的糟糠之妻,來遮蓋此事。但是公孫瓚沒有這種想法,他覺得妻子的勢力正是自己的靠山,也是他可以翻身的唯一機遇。

在太守的幫助下,他還曾經和劉備等人一起在盧植的門下學習,開始走上了仕途之路,前程眼看就一片光明。後來,他在劉君手下擔任御車。

有次,劉太守因爲觸犯法律被判發配流放,其他人紛紛躲避,深怕會惹禍上門。只有公孫瓚,隻身喬裝打扮成護送的士兵,一路跟隨太守左右守護。在流放途中,太守又獲得了赦免。

因爲這件事,大家感動於公孫瓚的忠勇仁義,他因此被舉孝廉,成爲一個長史。在這期間,公孫瓚帶兵巡邏時,發現關塞有着數百名的鮮卑戰士正朝着我方而來。敵人來勢洶洶,一點也不把我方士兵放在眼裏。

他指着敵人對手下說:“我們要是不主動去進攻,那麼就只能等着自己被敵人所殺死。”說罷,自己身先士卒,手執長纓就衝了出去,雖然最後自己這邊的損失不少,但是他的這一舉動也成功的震懾住了鮮卑人。

鮮卑人從那以後就不敢再輕易地越過邊界,公孫瓚因此被升爲縣令。在公孫瓚守護期間,敵人只要來侵襲,他就會立馬進入作戰狀態,憑藉兇猛的打法,讓敵人聞風喪膽,不敢來犯。

每次打仗,公孫瓚的的身邊都會跟着數十個騎着白馬,善於騎射的侍從,這數十人相互配合,默契十足,自稱“白馬義從”。

公孫瓚深知,想要從別人手裏獲得權利,就要有自己的軍事實力,組建自己的軍隊,白馬義從就是他專門挑選出色的士兵組建而成。

根據記載,公孫瓚非常看重這支屢立戰功的隊伍,在當時,只要公孫瓚與白馬義從的身影出現,就會讓敵人狼狽逃竄。按理來說,自己有勇有謀,手底下的士兵也赫赫有名,公孫瓚怎麼也應該成爲能與曹劉二人相抗衡的一個英雄人物。

可是壞就壞在公孫瓚除了才智雙全外,他的性格有着十分致命的缺點:剛愎自用,驕奢自滿。因漢獻帝想要東歸洛陽之事,公孫瓚得罪了袁紹和劉虞二人。

之後的一次機會,他誣陷劉虞想要謀反,先斬後奏,以殘忍的手段殺害劉虞一家,奪取了劉虞所在的幽州。然而獲得幽州之後,公孫瓚並沒有收斂骨子裏的自大,他開始變得不體桖百姓,做事情睚眥必報,只記得別人的過錯而不記別人的善意。

百姓們對他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怨聲四溢。之後,他戰敗退守易京,在這裏命人修建高樓,只准自己和妻妾進入,疏遠自己的謀臣武士,導致手下的人和他日行漸遠,漸漸離了心。

以至於後期,原本能與袁紹抗衡的公孫策,被袁紹打敗,落得個引火自焚的下場,令人唏噓。

三位名將的歸宿

公孫瓚活着時,手底下有三大名將:趙雲、田豫和嚴綱。先來說說趙雲。大家對於趙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長阪坡七進七出救阿斗,可見他的勇猛和忠心。

然而最初的趙雲,選擇投靠的是當時名氣比劉備較大的公孫瓚。但是由於是半路加入,感情上比不上一開始就跟隨在公孫瓚身邊的那些人。

趙雲在公孫瓚身邊並沒有得到他想象中的待遇,失落之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結識了劉備。第一次的見面給二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到後來,公孫瓚死後,劉備就迫不及待朝着趙雲拋出了橄欖枝。

一直想要另擇明主的趙雲,就這麼來到了劉備的麾下,從此跟着劉備東奔西跑,在劉備的重用下,威名傳遍四方。

公孫瓚麾下三名猛將,最後分別是什麼樣的結局? 第2張

田豫則是幾經波折,一開始在劉備的麾下,覺得跟着劉備沒有出路,轉而另外投入了公孫瓚的陣營。但是同趙子龍一樣,在這裏,他也沒有得到重視,覺得自己的一身本領毫無用武之地,在公孫瓚戰敗後,迅速投靠了曹操。

在曹操這裏,他總算如願以償,跟着曹操立下了無數戰馬功勞,一路加官晉爵,成爲了長樂亭侯。

三位裏面,兩位都是在公孫瓚失勢後另擇主君,只有最後的這一位,到死都不願意被降伏,對公孫瓚忠心不二。

不同於趙雲和田豫,嚴綱一直是公孫瓚最爲看中的一個猛將,年紀輕輕就被選爲白馬義從的主力。但是他的運氣比前兩人都要差,根據記載,他死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正是建功立業的年紀。

這還要從公孫瓚與袁紹的恩怨說起。兩人結仇後,在隨後的一次爭鬥中,嚴綱失手被俘虜。因爲嚴綱的驍勇善戰,武力高強,袁紹起初是一心想要將他勸降到自己陣營。

但是嚴綱寧死不從,表明自己對公孫瓚的忠心不二,見無法說服,袁紹不想放虎歸山,就下令斬殺了他。

雖然後來的成就他不如趙田二人,可是他的這份忠心卻令世人大爲讚賞,假如他不死,必定也是名留青史的英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