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在死之前發生了什麼?隱藏了什麼真相?

于謙在死之前發生了什麼?隱藏了什麼真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明朝的于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句話叫“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于謙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潛規則使然,更是于謙作爲官場邊緣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導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終,明朝第一國士冤死於刀下。

于謙在死之前發生了什麼?隱藏了什麼真相?

一、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軍大敗,明英宗被瓦剌所俘。之後,瓦剌鐵騎一路南下,一路燒殺擄掠,紫禁城危在旦夕。爲了大明安危和政治接續,內閣首輔徐有貞建議監國朱祁鈺遷都南京,暫避鋒芒。此舉遭到兵部侍郎于謙的極力反對:“敢言遷都者斬!”徐有貞被于謙擠兌得無地自容,從此他也對於謙心生恨意。

爲了社稷安危,國不可一日無君,另外,于謙爲了徹底打消瓦剌以英宗爲誘餌進行一系列的政治訛詐,於是跟皇太后建議,立即擁戴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爲帝,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太后應允後,朱祁鈺登基,改年號爲景泰,封于謙爲兵部尚書,並命他全力做好北京保衛戰相關事宜。

二、“北京保衛戰”前後

在於謙的極力主張和努力下,北京由當時守城不到10萬的守軍,最後一度招募士兵達20萬,一同效力于謙。北京保衛戰最後取得了勝利,隨後瓦剌軍退出長城以外。之後瓦剌爲了自保,也主動將明英宗朱祁鎮送還。

然而此時的紫禁城已經是另外一番景象,出門迎接朱祁鎮的是弟弟朱祁鈺,一個新帝王。朱祁鎮隨即被送至南宮“頤養天年”。

我們知道,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于謙用實力打了徐有貞的臉,一反一正,于謙成了替君分憂的忠臣英雄,而徐有貞雖然也爲朝廷分憂,卻成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箇中緣由徐有貞有苦難辯,他對於謙的恨,又記上一筆。

可我們知道,于謙由於個性使然,其實他對徐有貞倒沒有什麼芥蒂,而且對於徐有貞想爭取國子監一職,去拜託他在皇帝面前求職時,于謙還是很爽快地答應了,只是朱祁鈺沒有答應。這在徐有貞看來,于謙肯定又在皇帝面前說自己壞話,才讓自己顏面掃地。於是徐有貞對於謙的恨已經超出了底線,甚至想除之而後快。

于謙在死之前發生了什麼?隱藏了什麼真相? 第2張

三、“明朝第一國士”之死

“奪門之變”加速了于謙之死。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朱祁鎮復辟之後,于謙就成了替罪羊,他被朱祁鎮視爲“主謀”。對於于謙的態度,朱祁鎮雖然聲稱“謙着實有功”,但此時因徐有貞和石亨等人積極策劃了這次奪門之變,才能讓自己成功奪回王位,他們的感受不得不顧及,所以按照他們的心思來說,于謙必須得死。

徐有貞:“若不殺謙,此舉(奪門之變)無名!”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這樣,于謙又被冠以“謀逆罪”,終被朱祁鎮所殺。後來錦衣衛在查抄于謙家的時候,“四壁蕭然,家無餘資”,雖然明憲宗時期于謙被平反,但一代忠臣在那個時候冤死,對國家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損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