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多祚(654年—707年),蓋川人,靺鞨族,唐朝名將。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唐朝的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將軍。

此人本是靺鞨族的一位酋長,後來率領部落,歸降唐朝,成了唐朝的將軍。歸降唐朝之後,此人爲唐朝征戰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皇帝信任。此後更是被調回京城,守衛皇宮二十多年。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然而守了二十多年的皇宮之後,此人卻帶領麾下羽林軍,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還位給李家。後世更是有很多人堅定認爲,如果沒有此人的話,李家能否從武則天手裏接回皇位,唐朝後來還能否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這位將軍,名叫李多祚。

不得不說,他是個傳奇。

李多祚原本是靺鞨族的一個部落的酋長,祖上世代都是酋長。提到靺鞨這個民族,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因爲靺鞨這個名字,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廢棄不用了。在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歷史上,大家可能更熟悉這個民族的另外一個名字,女真,或者說滿族。

靺鞨族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肅慎人。早在商周時期,肅慎人就已經生活在今天我國的東北地區,以漁獵爲生。後來在不同的時代,這個民族的稱呼也曾多次更改。南北朝的時候,這個民族叫做勿吉族;唐朝的時候,叫做靺鞨族;五代十國時期,改稱爲女真;後來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太極將女真改稱爲滿族。

在漫長的歷史當中,靺鞨族的先民們,一直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山林當中。因爲特殊的漁獵生活方式,所以不管是農耕文明控制東北,還是遊牧文明控制東北,大家都不會跑到深山老林裏,去搶靺鞨族的地盤。因爲深山老林的環境,根本不適合農耕文明或者遊牧文明生存。這也是靺鞨族在歷史上,能夠長時間獨立存在的重要原因。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2張

當然,這種特殊的生存環境,也註定靺鞨族的人口數量,不會太多。在漫長的歷史上,靺鞨族的人口數量,其實一直都不算多。因爲人口數量有限,再加上特殊的生存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靺鞨族的先民們,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的。社會形式,則是更趨近於早期的奴隸制社會。

李多祚他們家,就是靺鞨族的部落之一。而李多祚的先祖,則一直是這個靺鞨部落的酋長。

後來,到了唐朝初年的時候,隨着貞觀之治的開始,唐軍橫掃天下,直接將中原周圍的幾個強敵,全都給揍趴下了。中原周圍的邊疆民族,也紛紛開始歸降唐朝。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多祚他們家,投降了唐朝,成了唐朝的子民。

說到這裏,我們得先說一下唐朝的民族政策,要不然我們恐怕很難理解,後來李多祚經歷的那些事情。

唐朝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一個文明高峯,在唐朝之前,中華文明的上一個文明高峯,還是在漢朝的時候。

漢朝那會兒,隨着中原政權越來越強,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矛盾,也越發嚴重。如何處理漢朝好北方遊牧政權的關係,這個問題也擺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面前。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3張

最開始的時候,漢朝選擇的是和親政策。希望通過雙方的嫁娶,以血緣關係化解矛盾,最後實現雙方的和平。但這種政策實行了幾十年之後,漢朝發現,北方的匈奴人雖然娶了漢朝的公主,但還是經常南下搶東西,雙方矛盾一點都沒解決。

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開始更改政策,由原來的和親政策,改爲武力解決。接下來,漢朝和匈奴之間,便進行了近百年的戰爭。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匈奴被漢朝徹底打殘,一部分南下融入中原,另一部分則是被趕走,被迫向西遷移。

在經過上百年的戰爭後,漢朝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問題是,和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問題,似乎並沒有就此被徹底解決。

漢朝末期,因爲內部軍閥混戰,導致中原軍力大幅衰退。後來接手的西晉王朝,又是一個奇葩。所以沒過多久,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再次南下,滅掉了西晉。

匈奴雖然被打趴下了,但是隻要那塊草原還在,就肯定還會有其他遊牧民族崛起。沒了匈奴,也會有後面的鮮卑、突厥。

再之後,經過了漫長的南北朝時代,歷史終於來到了隋唐時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隨着貞觀之治的開始,中原王朝再次達到了一個高峯,成了東亞地區的絕對霸主。

到了這個時候,當年漢朝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擺到了唐朝統治者的面前。

到底該怎麼解決那些邊疆民族?

以貞觀年間的唐朝軍力來說,打敗甚至消滅周圍的遊牧政權,都不成問題。但是,就算消滅了遊牧政權,只要那塊地方還在,那個遊牧民族還在。用不了多久,還會出現新的遊牧政權,繼續對中原造成威脅。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4張

至於說徹底將遊牧民族消滅?且不說唐朝能不能做到這點,就算能做,唐朝也不會這樣去做。因爲之前漢朝和匈奴的戰爭,已經證明了這個方案,是絕對不可行的。常年的戰爭,不但會徹底拖垮中原王朝,而且就算消滅了一個遊牧民族,還會有新的遊牧民族,重新出現在那片草原上。

就算唐朝再強,也不可能讓那片草原消失。

所以,此時的唐朝統治者,經過仔細分析後,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簡單來說,就是擴大中華文明的概念。那些邊疆民族,只要願意學習中原的文化和禮儀,願意加入到中華民族當中,唐朝政府就會一視同仁,視作自己的百姓。

與此同時,唐朝還大大強化自身的軍事力量,對周圍那些強大的邊疆政權,進行分化拉攏打壓。等到這一套組合拳打完之後,那些邊疆民族,也就只能歸降於唐朝了。

正是因爲這樣開明的民族政策,導致大量邊疆民族,開始融入中華文明當中。同時,這些邊疆民族爲了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也開始拼命幫唐朝打仗,這也是唐朝能夠涌現出大量藩將的重要原因。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多祚他們家,率領部落歸降了唐朝,而後被賜姓爲李,這纔有了李多祚這個名字。

歸降唐朝之後,李多祚爲了部落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同時也爲了自己能夠獲得更高的權位,開始爲唐朝四處征戰。

在替唐朝征戰四方的過程當中,有兩場戰爭是值得一說的。

第一場戰爭,是李多祚率軍討伐黑水靺鞨。在唐朝的特殊民族政策下,邊疆民族也出現了分化。一部分人,願意歸降唐朝,比如李多祚他們這個部落。但也有一部分人,不願意歸降唐朝,甚至和唐朝敵對。這樣的邊疆政權,自然也就成了唐朝討伐的對象。

黑水靺鞨是如今滿族的直系先祖,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一直生活在黑龍江沿岸。後來唐朝滅了高句麗,遼東地區出現了勢力真空,黑水靺鞨便趁機沿牡丹江和松花江南下,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最後和唐朝產生了邊境衝突。

所以,李多祚當時纔會作爲唐朝的將軍,負責去討伐黑水靺鞨。

率軍出征之後,李多祚並未魯莽進攻,而是利用了自己同爲靺鞨族的身份,先以交流感情的名義,將黑水靺鞨的高層,都引誘過來,而後將黑水靺鞨的首領斬殺。在這之後,黑水靺鞨沒了首領,自然也就很快被李多祚擊敗了。

第二場戰爭,則是平定契丹叛亂之戰。唐朝這邊,隨着武則天上位之後,大肆清除異己,導致軍方實力大損。這就使得之前迫於壓力,暫時臣服於唐朝的邊疆民族,開始發動叛亂。公元696年,遼東地區出現饑荒,而當地的唐朝官員又毫無作爲,最終導致當地的契丹人開始叛亂,在極短時間內就聚集了數萬軍隊。

在這場戰爭當中,李多祚作爲唐軍的諸多將領之一,率兵進攻契丹叛軍。因爲種種原因,導致雙方開戰之後,唐軍一度處於劣勢,甚至出現了很大的戰損。但是李多祚率領的這支唐軍,卻能頂住契丹的進攻,而且戰損相對較低。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5張

總而言之,自歸降唐朝之後,李多祚一直爲大唐征戰四方。有戰爭了,他就帶兵去打仗;沒有戰爭,他就留在京城,替武則天看門。經過十多年的攀升,等到契丹被平定了後,李多祚就升任爲右羽林軍大將軍,正式成爲把守皇城的高級將領。

李多祚之所以能升任到這個位置,一方面是因爲,他爲唐朝征戰四方,確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特殊的時代背景。武則天爲了鞏固自己的位置,曾經在國內大肆清理反對派,在軍方也殺了很多很多人。所以,武則天對很多出身唐朝傳統士族的將領,是持不信任態度的。反倒是對這些歸降的少數民族將領,因爲他們之前沒參與過黨爭,底子比較乾淨,更容易被武則天信任。

反正最後,李多祚成了守衛唐朝的高級羽林軍將領,深受武則天的信賴。

然而,到了武則天時代末期,因爲位置實在是太過特殊,李多祚卻遇到了一個重大的選擇。

當時武則天已經老邁,雖然立李顯爲太子,但是朝堂政局依然不明朗。而且,當時武則天寵信自己的男寵張家兄弟,搞得朝堂烏煙瘴氣。這也使得國家的未來,存在了很大的變數。

所以,以宰相張柬之爲首的一羣大臣,便在武則天去世之前,發動政變,先逼武則天讓位給李顯,保證權力的平穩過渡。但問題是,張柬之他們這羣大臣,都是清一色的文官,手裏根本沒有半點兵權!

沒有兵權,想要發動政變?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所以,此時的張柬之,就把目光投向了羽林軍將軍李多祚的身上。張柬之很清楚,整個京城內,再也沒有誰比李多祚更有兵權了。只是李多祚出身靺鞨,一直很少參與朝堂鬥爭。只要能把李多祚拉過來,這事就容易多了。

此後,張柬之想盡了辦法,終於說服了李多祚,參與這次政變。最後,以張柬之爲首的大臣,帶兵入宮,誅殺了張家兄弟,隨後逼迫武則天還政給李顯,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當中,以張柬之爲首的幾個文官,固然是政變的發起者。但實際上,李多祚這位羽林軍將軍,纔是真正的執行者。如果沒有李多祚,就算張柬之他們有天大的智慧,也不可能成功發動政變就是了。

神龍政變之後,神龍政變的幾個策劃者,再加上李多祚這位執行者,全部被李顯封爲郡王,一時間權勢滔天。

但是接下來,張柬之等幾個大臣,在朝堂鬥爭當中,和李顯的皇后韋氏敵對。韋氏想要攝取更多權力,張柬之等幾個大臣,就成了她的攔路虎。此後,韋氏聯合武三思,在朝堂上對神龍政變的幾個功臣,大肆進攻,最終導致神龍政變的幾大功臣,全部被流放慘死。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李多祚沒有受到任何衝擊。

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同樣都是神龍政變的功臣,李多祚更是最重要的執行者,爲何其他幾大功臣都被清算,唯有李多祚沒有被波及呢?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6張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爲他不是文官,而且李顯非常信任李多祚。清理李多祚,對韋后和武三思掌權,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有可能讓李顯心生警惕。既然這樣,爲什麼要對李多祚下手呢?

但是,神龍政變幾大功臣慘死,這也讓李多祚開始有所警覺。不論如何,在他參與神龍政變之後,他其實就已經被劃分到張柬之那一派了。就算目前還沒清算到他,可是誰又能保證,將來會一直沒事呢?

而且,此時掌權的韋后和武三思,同樣也不是什麼好人。李多祚很清楚,一旦他們將來掌握了所有權力,唐朝估計就徹底被玩廢了。

就在李多祚爲此感到憂心忡忡的時候,又有人找到了李多祚,希望李多祚能夠和自己聯手。

這個人,是李顯的兒子,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之所以來找李多祚,這事說起來有點複雜。簡單來說,李顯登基之後,立自己的兒子李重俊爲太子。但是李重俊是庶子,並非皇后韋氏所生。韋氏原來有一個兒子,但是卻被武則天給活活打死了,這也是韋氏爲什麼想要奪權的原因。因爲韋氏一直想奪取最高權力,繼而可以清算武則天,向武則天覆仇。

因爲這些複雜的關係,導致韋后非常敵視李重俊。因爲李重俊不是她兒子,絕對不可能和她站到一起。所以,清理掉神龍政變的幾個功臣之後,韋氏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李重俊。

只有清理掉李重俊,換一個傀儡上去,韋氏才能真正高枕無憂。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7張

但是,李重俊也不傻,雖然他在朝中沒什麼盟友,但這並不妨礙他看清形式。所以,李重俊也開始暗中聯繫朝中那些反對韋后的人,打算再來一次政變,直接幹掉韋后和武三思,然後逼李顯退位。

當太子來找李多祚的時候,李多祚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雙方一拍即合,最後達成一致。

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突然發動政變,率領羽林軍進攻皇城。在入宮誅殺韋氏之前,先去幹掉了武三思,然後入宮。然而等到李重俊和羽林軍的幾個將軍,帶兵入宮之後,卻發現他們似乎上當了。

在他們起兵之後,韋后已經帶着李顯,逃到了玄武門城樓那邊,周圍更有重兵保護。

這一刻,李多祚意識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個局。

真實的情況是,韋后在背後引導太子發動政變。借太子之手,先殺武三思,以便日後她自己獨掌大權。然後,她再站到李顯這邊,以李顯的名義,除掉太子李重俊,一石二鳥。

太複雜了。

此時的李多祚,雖然明白自己犯了致命的錯誤,但也沒了機會。隨着城樓上的皇帝李顯,一聲令下,李多祚手下的羽林軍,頓時作鳥獸散。李多祚等幾位羽林軍將軍,也同時被殺。

一位爲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忠心耿耿,但最後卻沒能死在戰場上,反倒是死在唐朝自己人的陰詭算計當中,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李多祚曾協助發動神龍政變,爲什麼被李顯處死? 第8張

李多祚臨死之前,估計是很後悔,後悔自己根本就不該來趟這攤子渾水。如果他只是一個什麼都不管的羽林軍將軍,最後或許還有善終的機會。可是當他捲入到這個亂局之後,就註定很難再有機會脫身了。

當時唐朝政局的複雜,已經遠超常人想象。帶着千軍萬馬,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李多祚可以遊刃有餘;但這些複雜的政治鬥爭,實在是超過了他的想象極限。

李多祚的故事,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啓發:很多時候,一位強大的將軍,往往可以在戰場上橫勇無敵,卻擋不住來自身後的暗箭。真正可怕的敵人,往往不是戰場上那些坐擁千軍萬馬的敵方統帥,而是所謂的自己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