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寇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寇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寇準善詩能文,有《寇忠愍詩集》傳世。他爲人剛直,爲官時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真宗時,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驚,欲遷都成都。寇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促使宋遼訂立“澶淵之盟”。後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恢復宰相職務後,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1023年,病逝於雷州。宋仁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愍”,歸葬下邽。

主要成就

政治

寇準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響。寇準一生無論是做地方官,還是擔任中央要職,在其卓越的政治才華背後,始終貫穿着鮮明的愛民思想。在其施政時,百姓的利益往往得到體現。徵收賦稅與徵發徭役是令地方官頗爲頭疼的事。每到此時,他們就簽發文書至各鄉催逼,搞得民怨沸騰,耽誤了農業生產,還往往收不到預期效果。而時任巴東知縣的寇準卻“推至信””於民,只在縣城門口大張告示,開列出各鄉鎮應交稅額及負責入的名單,就達到了目的,又不擾民。這使他在地方官任上游刃有餘,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愛戴。

寇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寇準最突出的成就在於遼軍圍困時力勸宋真宗親征,在澶州之戰中擊退遼軍的進攻。景德元年(1004年)秋,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開封,邊書告急,京師震動,宋廷君臣驚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張遷都以避風險。不少人主張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寇準力排衆議,堅持真宗皇帝親征。寇準推舉參知政事王欽若鎮守天雄軍(治今河北大名東北),雍王趙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隨軍出征。宋真宗親自到澶州城,但不敢過河。寇準與高瓊力促真宗渡河,命令衛士把皇帝車駕駛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時,北宋軍民士氣大振。宋真宗象徵性地巡視後即回到南城行宮。寇準在北城負責指揮作戰,直至迫使遼國停戰求和。

寇準以其堅強獨立的個性及其政治家的敏銳眼光看到了當時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已有很多弊端露頭,因而不可盲目排斥所有對國家政事進行更張的建議,並“第一個對這樣的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提出反對意見”,對其進行大膽的抵制與改革,成爲宋朝改革派的先驅。相比起其循默無爲、崇尚按資排輩的同僚而言,寇準可謂是真正具有宰相識見的人。

寇準在地方任職時政績也非常顯著。寇準在被貶雷州期間,傳播中原文化,指導當地居民學習中州音,促進了當地人與中原的交流;傳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帶領雷州人民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促進經濟發展;向羣衆解說天文地理知識,破除歪理邪說;同時還修建真武堂,收徒習文學藝,傳播中原文化,對雷州文明發展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文學

寇準在文學創作上有較大成就。他在幼年就表現出過人的才氣,很早就開始了詩歌創作。寇準在入仕之前,有很多詩作,這些詩大多寄託了對建功立業的熱情和嚮往。在巴東的三年,是寇準詩歌創作的高峯期。這些詩多有悲涼感傷的意味。他自己對這一時期的創作成果也頗爲得意,將這些詩錄成《巴東集》。在離任巴東到卒於雷州的四十年中,詩作數量與巴東詩作大致相當,而且大都集中在外任期間,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在京城時所作。在這四十年中,寇準幾起幾落,經歷了官場中的跌宕起伏,飽嘗了人生的大喜大悲。這些詩作承載了詩人心境的變化和對人生的感慨。

寇準的詩,深受唐詩的影響,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堪與唐詩相媲美。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評價寇準詩“卓有晚唐之風致”。寇準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爲友,詩風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作爲宋初晚唐體詩人中的一員,寇準作詩頗有賈、姚的苦吟風範。在總體的風格上,寇詩與其他晚唐體詩人的作品有很多共同之處。在體制方面,較偏好近體詩,古體詩的數量非常少;在近體詩中,五律和七絕佔多數。在語言風格方面,寇詩與其他晚唐體詩人的作品一樣,都具有比較淺易通俗的特點在字詞的選擇上並不追求生僻和新鮮,也很少用典,即使用典,也都選擇一些比較常見、容易理解的。作爲一個仕宦詩人,寇準的境遇和九僧及林逋、魏野等人大不相同,因此,在詩歌風格方面,寇準的詩作與僧人、隱士的作品相比,自然也有一些差別。與九僧相比,寇準的詩歌闊大遙遠、清新自然,不似九僧詩那樣細碎窘迫、淡寡無趣。此外,同樣是對自然風物的描繪,寇準筆下的一花一木,一蟲一鳥,都被賦予了情感,充滿了生機和情趣。寇準不是詞家,但偶有所作,也頗可讀。其詞寫得非常細膩憂傷,內容都是春日傷懷和離愁別緒。

寇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第2張

歷史評價

趙光義: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趙恆:準剛忿如昔。

呂端:準性剛自任。

畢士安:①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②準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爲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佚,而西北跳梁爲邊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

王旦:準好人懷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準乃爲己任,此其短也。

李迪:丁謂罔上弄權,私結林特、錢惟演,且與曹利用、馮拯相爲朋黨,攪亂朝事。寇準剛直,竟被遠謫。

錢惟演:寇準朋黨盛,王曙又其女婿,作東宮賓客,誰不畏懼!今朝廷人三分,二分皆附準矣。臣言出禍從,然不敢不言。

張詠:①人千言而盡,準一眼而盡,真宰相。 ②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

魏野:文武稟全才,何人更可陪。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

范仲淹:寇萊公澶淵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動如山,天下謂之大忠。

司馬光: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王安石: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澶州》)

寇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第3張

張耒:自是乾坤扶聖主,可能功業盡萊公。(《聽客話澶淵事》)

田況:寇準在相位,以純亮得天下之心。丁謂作相,專邪黷貨,爲天下所憤。民間歌之曰:“欲時之好,呼寇;欲世之寧,當去丁。”及相繼貶斥,民間多圖二人形貌對張於壁,屠酤之肆往往有焉。雖輕訬頑冥少年無賴者,亦皆口陳手指,頌寇而詬丁,若己之恩讎者,況耆舊有識者哉!

陳瓘:當時若無寇準,天下分爲南北矣。然寇萊公豈爲孤注之計哉?觀契丹之入寇也,掠威虜、安順軍,則魏能、石普敗之;攻北平寨,則田敏擊走之;攻定州,則王超等拒之;圍嵐岢軍,則賈宗走之;寇瀛州,則李延渥敗之;攻天雄,則孫全照卻之;抵澶州,則李繼隆御之。兵將若此,則親征者所以激將士之用命。然所謂親征者,在景德行之則可。而議者當靖康時,有請用真宗故事,則不可。蓋親征之行,必兵強可也,財富可也,將能擒敵可也。若此,則分畫明,紀綱修,法度正。一有不然,則委人主以危事曰:“天子所在,兵無不勝。”此書生之虛論,可言而不可行也。寇準之功不在於主親征之說,而在於當時畫策欲百年無事之計。向使其言獲用,不惟無慶曆之悔,亦無靖康之禍矣。我宋之安,景德之役也;靖康之禍,亦景德之役誤之也。景德王師一動而誅韃覽,契丹不能渡河也,遂使靖康坐守京城而覘敵之不渡河。景德不戰而和,欲和者敵也,遂使靖康坐視敵之深入而獨意和好之可久。景德既和,詔邊郡無邀敵歸,所以示大信也,遂使靖康敵人議割吾之三鎮,而猶縱敵不追。其守不足以爲謀,其和不足以爲信,其縱不足以爲德,準之言至是驗矣。

王十朋:①昔在景德初,胡虜犯中原。朝廷用萊公,決策幸澶淵。高瓊雖武夫,能發忠義言。詠詩退虜騎,用醜樞相顏。鑾輿至北城,斷橋示不還。一箭斃撻覽,夜半卻腥羶。至仁不忍殺,和好垂百年。偉哉澶淵功,天子能用賢。 ②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於列聖,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範質、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脫脫:準於太宗朝論建太子,謂神器不可謀及婦人、謀及中官、謀及近臣。此三言者,可爲萬世龜鑑。澶淵之幸,力沮衆議,竟成雋功,古所謂大臣者,於斯見之。然挽衣留諫,面詆同列,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與,致啓懷政邪謀,坐竄南裔。勳業如是而不令厥終,所謂“臣不密則失身”,豈不信哉!

魏瀚:廊廟安危力萬鈞,泰山喬嶽等嶙峋。雷陽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幾人!濟海舟航橫野渡,謫居池地動星辰。南來爲問崖州戶,曾似丞嘗廟貌新。

孫承恩:立朝侃侃,直道靡顧。致身鼎鉉,秉節清素。手扶日轂,不震不凌。社稷之功,莫能與京。

戴嘉猷: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