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事情 司馬懿爲何等到70多歲才造反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事情 司馬懿爲何等到70多歲才造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懿活了73歲,他爲何到70高齡才奪權,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220年,司馬懿盼天盼地的終於盼到了曹操死,這下,他不用時時刻刻緊盯着曹操了,擔驚受怕的日子到頭了,他司馬懿的春天也該來了。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曹操的一切,成爲了漢朝新的魏王兼漢朝丞相,在其中給予過曹丕幫助的,曹丕都統統地回報了他們。作爲曹丕心腹司馬懿所獲得的獎賞更是豐厚,升官晉爵,一樣也沒少。

在升官方面,司馬懿在曹丕手下做事情,曹丕可不像曹操那樣,天天懷疑司馬懿要反他的曹魏,他視司馬懿爲他政治方面的得力助手,所以在升官方面,司馬懿先是做了丞相府的長史,不久又做了督軍御史中丞,前者是曹丕的祕書,後者就是曹丕的眼睛。

在晉爵方面,異性爵位也最高封侯,由於司馬懿只能亭侯,所以曹丕只能給他封到亭侯而已。

待遇方面曹丕是給足了,給馬兒吃好料就是爲了讓馬兒跑得快,曹丕雖然是信任司馬懿纔給司馬懿這些獎賞,但同樣也是需要司馬懿去做事的,當然,這事情肯定是少不了的,看這不菜登上魏王的寶座嘛,曹丕連着那些大臣想的,就只有一件事,快當皇帝!您就是天命之子!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事情 司馬懿爲何等到70多歲才造反

也難怪大臣們不這麼想,現在的漢獻帝像個乞丐一樣,很難讓人不相信漢室是不是將亡。而曹魏現在是如日中天了,魏取代漢不應該是天命之選嗎?而且,魏取代漢室,雖然直接的受益人是曹氏,但他們也受益匪淺啊,這種白送上來的便宜,不佔那是白不佔。

正月下旬曹丕登上魏王寶座,好幾個月的時間裏,大漢到處都在傳一件事,那就是魏王將要取代漢稱帝了,這事似乎大家都認可了,因爲也有不少人看到了漢獻帝那副模樣,大漢既然已經如此頹廢,那現在這麼強大的魏國取代大漢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嘛,至少魏地的百姓和官員裏是這麼傳的。

在中國古代,敦請勸說某人登上九五之尊,有一專用名詞,即所謂的“勸進”。勸進者是真心真意地勸,被勸者則是假模假樣地推辭,於是便有一勸,二勸,三勸之類的滑稽鬧劇出現。至於要勸多少次,被勸者才“俯允衆意”,那要看被勸者的性格而定。生性乾脆者,勸一次也就可以了,像後來的孫權就是如此。

曹魏稱帝還是需要一個由頭的,這個由頭當然好找,隨便找一個曹魏朝堂上的官員也就寫出來了,但曹丕這個人,還是喜歡做表面功夫的,有人勸了他好幾次,他都推辭了,但他是真的想推辭嘛?不,只是理由還不夠好,而且他沒有滿足那份虛榮心。

理由要如何纔算好?虛榮心又由誰來滿足呢?這一切的答案都在大臣們的勸進中了,而作爲“標準答案”的司馬懿的勸諫只能說作爲決定性的一環。

在這場勸進大合唱中,最早勸進曹丕稱帝的,是一個不出名的官員,同時他以前也不是曹丕黨,和曹丕不親近,只是現在曹丕要稱帝了纔來臨時抱大腿的,當然,這種獻殷勤的人是沒什麼好結果的,曹丕沒有報復這個人,但他的進言就在這次羣臣的進言中被淹沒了,不過相較他的勤快,有些人的鍥而不捨看上去更可憐一些,尚書令桓階勸進一共五次,可以說,幾乎是他有機會就在勸進了,如此鍥而不捨的人,曹丕也就把看看他怎麼誇自己的而已,也就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像是太史丞許芝,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列舉了十大方面的徵兆,來說明魏受漢禪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包括讖緯書中什麼“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之類影射“魏”字的假話。相國華歆、太尉賈詡和御史大夫王朗三位元老,所上的表章又另闢蹊徑,專在粉飾曹丕本人方面下功夫,說是“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隱,視之如傷;懼者寧之,勞者息之;寒者以煖,飢者以充;遠人以德服,寇敵以恩降;邁恩種德,光被四表;稽古篤睦,茂於放勳;網漏吞舟,弘乎周文”,把曹丕說得天上纔有,人間絕無,比那堯(即放勳)、周文王還要偉大。

誰還不愛聽誇讚呢,但這些誇讚之言到了這種時候卻往往沒什麼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要讓真人才來寫。

還記得嘛,司馬懿在當文學掾和中庶子的時候,認識了一批朋友,這批朋友就是當初世子黨爭中曹丕的支持者,這場勸進大戲自然有他們的戲份,陳羣,是這一羣人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後來九品中正制提出的重要角色,他在這次勸進中,進行了兩次勸進,作爲未來潁川郡陳家代表人物,他的勸進肯定是不差的,在長期與曹丕的相處中,他肯定也知道曹丕這次到底想要什麼,但是,他這次一共勸進兩回,每一次雖然曹丕也都愛看,但還是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時候,也就是司馬懿,他出手了。

司馬懿在曹丕手下其實也是有黨派的,跟他一塊的大概也和當初在曹丕身邊的人有關,他現在升官了,那些人也高升了,以他的身份,他也不方便再和那些人一同勸進,所以他選擇了他現在的手下,司馬懿現在是督軍御史中丞的身份,這個身份是監察文武百官的,他下屬與他一定是同一條船上的,所以,他找到了他的四位下屬,與他共同勸進表章。

雖然司馬懿的勸進來的不是最早,最多,最好聽的,但司馬懿勸的,是時候,這個時候的曹丕漂亮話也聽夠了,要說他現在想看什麼,那一定是中規中矩,能深入他心的表章,這也就是爲什麼那麼多好的表章,他司馬懿的最關鍵。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事情 司馬懿爲何等到70多歲才造反 第2張

司馬懿勸進採取的是中庸之道,因爲他本身是一位實幹型的人才,他看不起,也不願意去當這個馬屁精,而且以他和曹丕的關係去看,他根本不需要當什麼馬屁精,所以他既沒有多次去勸進也沒有寫那麼肉麻的詞,最多跟曹丕說了句:您現在不上位我心中難安這類話。總之,對於給曹丕的勸進,是不能誇大的,曹丕自己也知道誇大了是個什麼後果,而司馬懿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原因,才最終成爲勸進成功的那個人。

十月二十九日辛未,曹丕在許都南郊的曲蠡設壇告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改元黃初。事實證明:司馬懿在勸進時採取中庸之道是非常明智的,他既沒有把自己降低到馬屁精諂媚鬼的行列,同時又沒有給曹丕造成惡感。相反,曹丕稱帝后對他愈加信任,特別提升他爲侍中兼尚書右僕射,與尚書令桓階、尚書左僕射陳羣,共同負責尚書檯事務。而那些原來與曹丕關係疏淺的官員,如左中部將李伏、太史丞許芝,儘管勸進勸得最早最動聽,依然沒有得到重用。

不久,尚書令的去世讓曹魏的國內的政權再度發生了改變,由於曹丕對於陳羣與司馬懿的重用,原本曹丕所重新設置爲分散相權的三公已經被完全架空,而現在司馬懿和陳羣像是正副丞相一樣。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這年發生了兩件事,兩件都和司馬懿有關係,第一大將陸遜,在夷陵的猇亭(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一戰大破劉備數萬精兵,徹底消除了西面的威脅。四個月後,暗自得意的孫權與曹丕翻臉決裂,改元“黃武”自立,臨江拒守。曹丕至此才意識到自己被對方矇騙了三年之久,不禁怒火中燒,於是銳意親征伐吳。第二,曹丕這年遇到了一個他討厭的人,他把這個人殺了。

第一也就是曹丕沒吃過他爹當年在赤壁吃的虧,不知道孫吳既佔地利又占人和,他在打到了長江北岸才知他奈何不得孫吳,只好退兵。

第二呢,好巧不巧,這個人是司馬懿的恩人,對司馬懿是有一定的知遇之恩的。這個人叫楊俊,楊修的兄弟,楊俊其實當初沒參加世子黨爭,但還是沒能逃過死亡的命運。

當時,楊俊在南陽當太守,曹丕剛好路過南陽,他突然想起來南陽太守是楊俊,又想起楊修的事情,他就氣不打一處來,就找人把楊修抓來,要殺楊修,可楊修於司馬懿有恩啊,司馬懿本來是個十分能忍的人,但這次也他出頭了,然而曹丕最後還是強行殺了楊俊,並放言,楊俊和他曹丕,只能活一個。

一方面是主子,一方面是恩人,司馬懿其實更願意讓恩人活下來,但他不好說,立場和身份都讓他不好說,但他對於曹丕從此以後是個什麼態度,多多少少發生了一些改變。

曹丕這一退兵,他就沒準備再返回朝堂上做正事了。曹丕本來就是貴族出身,文人氣息極重,特別喜歡遊山玩水,可能在征戰的時候,他也看到了這大好河山,只是介於戰事在即,不好動身去看看哪山水,既然目前伐吳無望,那還不如到處遊玩,看看他手中江山是何模樣。

但他畢竟是個皇帝,皇帝不在帝國的位置上,終究是有問題的,他必須有理由,而且帝國必須有個人幫他看着,然而這兩個問題對於曹丕來說都是很好解決的事情,一就是說,他可以說自己是爲了伐吳做準備,二就是,家裏不是還有陳羣和司馬懿嘛,他只要不死,那倆就不能造反,而且,司馬懿可是大大的忠臣啊。

於是,司馬懿手上的權利再次迎來了一波膨脹。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事情 司馬懿爲何等到70多歲才造反 第3張

司馬懿這次要做的位置是帝國的撫軍大將軍,這個位置真可以說,皇帝不在,他就是帝國的一把手,但如此巨大的權利要交付司馬懿身上,司馬懿還是保留了當初對於曹操的謹慎,畢竟他也知道,眼前這曹丕也不是什麼善茬。

在曹植找到司馬懿讓他坐這個位置的時候,司馬懿再三推辭,當然,他肯定不是不想要這個位置,只是說,有時候姿態還是要做一做的,曹丕也是精通此道的高手,他當然知道司馬懿是做做樣子,想要肯定是想要的,但他還是對這種行爲很受用,所以,他跟司馬懿說:真不是我想偷懶,我太累了,我現在一個人工作人力有點不夠,需要一個人幫我,我看你就不錯,你看,你是不是就坐上這個位置呢?

大家都是客套兩句,司馬懿的目的也達成了,曹丕話也說到這個分上了,再說開些其實就是不給曹丕面子了,曹丕可不是什麼紙老虎,他雖然不及他爹,但跟他爹也差不到哪去了,所以司馬懿很知趣地接受了這個位置,而這,也是司馬懿掌握曹魏集團除了皇帝以外最高權力的一次。

魏文帝黃初六年(225)炎夏時節的許昌,赤日如火,溽暑逼人。在城南撫軍大將軍的私邸內,司馬懿滿面倦容,躺在臥榻之上養神。府邸內外,一片寂靜。

司馬懿的身體已經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衰弱了,他也有些扛不住這樣高強度地工作了,但他還是不得已的要繼續做下去。曹丕自從出去遊山玩水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裏,國事基本就是司馬懿在替曹丕操勞,除此以外,司馬懿還要負責他原來的工作,而且因爲曹丕嘴上說着要去打仗的原因,軍費實際上是沒有斷過的,所以,這些時間的勞累,讓司馬懿都受不住,他終於是病倒了。

其實說,司馬懿的病也只是簡單的積勞成疾,並不是很重,有些頭暈想睡覺,但又睡不着,折磨是真的折磨。

在司馬懿生病的時候,他的結髮夫妻張氏,同時也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母親張氏,前來看望過司馬懿,司馬懿如今只嫌惡這個糟糠之妻,所以對張氏也沒什麼好感,張氏卻因此寒了心,畢竟當初司馬懿還裝病之時,就是張氏在照顧司馬懿,甚至當初那個差點暴露司馬懿的丫鬟也是張氏處理掉的,老夫老妻如今這樣,張氏也覺得自己沒什麼活頭了,便欲尋死,然而她這一動作,就驚動了兩個兒子,他們威脅司馬懿,讓司馬懿給他的妻子道歉,否則他們便也隨母親而去。

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人才,是未來司馬一族的頂樑柱,司馬懿是不捨得他們兩去死的,但張氏的死,那司馬懿一點都不在乎,但看在兩個兒子的面子上,司馬懿還是選擇了與張氏和好,只是對張氏冷淡了許多。

雖然身體不好,但是說,對於事業和皇帝的託付,讓司馬懿帶病上崗,他可還記得,皇帝走之前,多麼大振旗鼓,明明都要走了,還回來跟他說“我擔心後勤和朝內之事,所以將這些大事委託給你。曹參雖多有戰功,但是蕭何在後方的支持才更爲重要。如今你留守後方,使我無西顧之憂,這可行嗎!”

這番比喻對於司馬懿的讚揚是非常高的,所以即便在病榻上,司馬懿想到這番話也還是能帶着病去辦公的。

位列帝國二把手的司馬懿知道,他現在的權利是曹丕給的,就算曹丕殺了他的恩人,他所坐的位置,明確在警告他現在最好不要有二心。

226年,還在外面旅遊的曹丕在一直羨慕漢獻帝在許都辦公的情況下,想要遷都許都,但其實當時魏國有四都,四都就是方便皇帝的,不過現在皇帝想要遷都,倒也沒什麼辦法,遷都遷吧,大不了累點嘛,但就在這時候,傳來了一個消息,說是曹丕準備回許都的那個城門垮了,這一下讓曹丕嚇住了,只好放棄了回許都,準備先回洛陽。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事情 司馬懿爲何等到70多歲才造反 第4張

曹家,不是一個長壽的家族,曹丕時年也40了,雖然這麼說不好,但確實按曹氏早死的設定,曹丕也該死了,也的確,這年,曹丕死了,甚至他的四十歲是曹氏第二長壽的。

在回洛陽的途中,曹丕突然染病,五月初,曹丕的病就更重了,他現在只能考慮一件事,就是他的後事。

曹丕是有孩子的,他的嫡長子21一歲,從他成爲皇帝開始,就一直沒有被立爲太子,這是因爲他媽。雖然曹丕很愛甄皇后,但曹丕後來還是一怒之下賜死了甄皇后,也就是這一賜死,太子要不要給21歲的嫡長子就有了疑問了。

面子上過不去啊,曹丕把人家母親殺了,然後,他還給他這個兒子賜予太子的位置,人就算不明着議論這種事情,在人心中,他這一下子格局就小了啊。

但事到如今了,他都要走了,沒辦法,他只能立這個孩子爲太子,而這個孩子的名字叫曹叡。

曹睿這個太子立得挺突然的,對於曹睿來說他沒有準備,對於曹丕來說也是無奈之舉,他哪裏想得到,他這麼快就要昇天了呢,他本以爲他能一直活到統一三國呢,可現在他既然要死,就給繼承人留點東西把,怎麼說呢,至少教會他怎麼當個皇帝吧,二十一歲也沒攝政,怕不是他一死那些大臣就要隨意蹂躡皇帝了。

所以,史上最豪華之一的輔政大臣陣容,出現了。

首先是軍權代表,這是曹家自己人,曹休,然後是政治代表,曹丕生前心腹司馬懿,最後是與司馬懿搭配了多年的陳羣。

曹丕在剛搭配完輔政大臣陣容之後,馬上就跟自己那個在政治上沒什麼經驗的兒子說:“這是你爹我給你搭配的黃金陣容,誰要是說他們壞話,你就小心那個人。”

一個帝國的首腦是皇帝,羣龍無首那一定會出亂子,有些亂子是來自外部,有些亂子則是來自內部,此時司馬懿雖然剛剛接受輔政大臣之位,但帝國內部的風起雲涌也即將開始。

曹丕死了,孫權聽說了這個消息,他認爲這是個好事情,雖然之前曹丕想要打孫權被打退回來了,但那是仗着長江天險,你要說孫吳和曹魏硬碰硬誰贏,這可真不好說,但成功率來說,應該還是曹魏要高一些,而現在曹丕剛死,這是個機會,是他們吳國反攻的機會。

孫權的想法是對的,因爲,就在曹丕死的兩個月前,還死了一個對於魏國很重要的人物,而他也是壯年而死。

夏侯尚,夏侯氏和曹家一直是親家,從曹操開始,曹魏的軍事政權就是由夏侯氏和曹氏所掌握的,而曹丕剛死,魏國羣龍無首,夏侯尚同樣也已經在不久前逝去,現在魏國哪來的將才可以防住他們這一次進攻呢?

孫吳這一次進攻的陣容非常猛,孫權親自上陣,同時上陣的還有張霸和諸葛瑾,這諸葛瑾正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那不用說,諸葛家家學豐厚,諸葛瑾自然也不是什麼無能之人,所以,孫吳這一次是勢在必得了。

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人,司馬懿。

司馬懿幾年前隨着曹操打過一些仗,他是有軍事才能的,只是政治才能更佳,再加上近幾年曹丕一直把他放在後方做後勤,所以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便被孫權忽略了。

孫吳來犯,司馬懿請戰,一戰退孫權,敗諸葛瑾,殺張霸,將孫權軍殺退回了江東。

十二月,憑着軍功,司馬懿成爲驃騎將軍。

曹丕的死,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連魏國內部也出了問題,而問題正出在曹叡身上。

前面說過,曹睿和曹丕其實是有矛盾的,曹丕在年輕的時候喜歡曹叡母親甄宓,但後來卻因爲一些事把曹睿的母親給賜死了,曹睿對此一直是懷有怨意的。曹丕在世時,他不好表現出來,現在曹丕離世了,坐在皇帝位置上的人又是他,他就要對此發泄一下了。

曹睿本身對輔佐大臣的安排不滿,同時,他對父親安排的抵制,終於是讓曹丕原本的安排出了岔子。

司馬懿低估了曹睿的手段,曹睿一上臺,就多次將曹休、曹真與司馬懿他們幾位輔政大臣調往邊境,明着是升官,實際上卻是讓他們遠離朝政中心,降低他們在朝中的影響力,好方便自己儘快掌控朝政。

在曹睿刻意的壓制下,終曹睿一朝,司馬懿都沒有造事的機會,或者說,那時的他還沒有想要造事的念頭。

司馬懿是個求生欲很強的人,他有野心、有能力,一個穩字貫穿了他的一生,當別人在思考如何建功立業的時候,他卻在裝病保護自己。

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司馬懿在70歲的時候起兵,更多是一種偶然性的事件,這樣一個人,如果不是把他逼到了險境,他是不會採取極端的手段的。